韦俊
摘 要:语文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05-01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的探索,就会投入精力,心驰神往。小学作为语文阅读起步的初级阶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最没耐性的,兴趣也缺乏持久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如果时间容许可以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鼓励、奖励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积极的表扬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祖国文字。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得到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1、读
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教师要花大力气抓好训练,避免读错字、增字、减字,避免传统的唱读方式。根据文章体裁,按照作者思想,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读出童声童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应该在平常课堂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有利条件。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表现建筑美,有的表现人物品质美,有的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美等等。对于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喜怒哀乐、抑扬顿挫、轻重急缓等方面去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之中,去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2、背
背诵是朗读的升华。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和分步背诵,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记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的美言名句,一闪而过的美言名句只有熟记在心里,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笔记本,在读书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尤其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倡导学生读书的同时拿着笔,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圈点划下来。摘抄阅读中得到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篇章和精彩的词汇。
三、词汇量
词汇量的积累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有别于中学阶段语文阅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中运用的词汇非常贫乏,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高兴的成语有“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合不拢嘴”。这样既扩大了同学的词汇量,也可以使他们体会这些词的区别。方便在写作时正确的运用。
四、阅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样我们学习的文章也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更多的是存在于家庭中和社会中。所以小学生阅读应该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悟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由于见少识窄缺少对作者的情感体验,缺少对作者生活时代背景的了解。
因此,在品读文章时会体会不到那种思想感情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应用社会这个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体验不同的人生真谛,不同的人生状况。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指向的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话,那么“人文性”关注的是学生现实的生活,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次快乐与感动,每一次创造与成功。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的源泉从而流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感情朗读,情景感想等,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得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