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教,用笔深沉

2016-03-28 05:24
同舟共进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教杂志国家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6年《同舟共进》的封面有所变化,采用中国传统题材的水彩画,传递出似淡还浓的书卷气、文化味。

更突出的变化,似乎还是“专题策划”的题材选择更偏重于文教,立足现实去审视文教问题。第1期专题“大时代中的‘新青年”呼吁:“青年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未来,他们有理由需要全社会提供给他们一个良性、积极、充满希望的成长和成才环境。因为,能够让青年实现梦想的国度,才是有希望、有未来的国度。”第2期专题“如何看待传统文化”阐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纵观历史,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褒贬因时而易,却缺少应有的冷静、客观的态度。在生活方式多元乃至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对传统文化的优劣更要有全面的认识。直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是其是、非其非,方为正道。”第3期专题“‘创新贫乏症怎么治”殷切希望:“要解开束缚创新的‘枷锁,就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破除阻碍创新的因素,如何为创新塑造完善健全的体制机制环境,如何让创新深入民心,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如何学习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如何理性地看待创新,防止创新泡沫化。唯有如此,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读着2016年这三期“专题策划”的“题记”,再细细品读专题中的各篇文章,不禁低首沉吟:多谈谈文教也好,笔底波澜,其实是很深沉的。譬如在“‘创新贫乏症怎么治”专题中,刘道玉指出,创新尚未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为了创建我国的创新文化,首先应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其次是鼓励质疑、批判和求异的精神,再次应支持冒险精神,为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燕继荣指出,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创新能力才是国家竞争的核心,保持创新性才是国家治理的真问题。国家创新不仅需要政府的直接投入,还需要革新现有体制,消除来自制度和政策方面的种种障碍。诸如此类的论述,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说这三期刊物高度关注文教,并不是说就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了。第1期“议政论坛”有《国企改革需打破现有利益格局》这样直面现实问题的文章,“前沿观察”有《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的精彩分析。第2期推出“聚焦‘十三五”小专题,分别探讨了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发展、深圳下一步改革的重点。第3期“前沿观察”有论述军队改革的《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有《国家兴衰的“终极密码”》这样的理性分析。

不用说,这三期刊物同样编发了许多文史佳作。或品评人物,如《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政学两界中的罗文干》《张申府:不合时宜的边缘人》;或书写人生,如《张闻天的波折浮沉》《我的父亲张治中》《奉系智囊杨宇霆》;或描述历史细节,如《中东路战争里的张学良、斯大林与蒋介石》《林彪与黄埔军校》;或叙谈革命与感情,如《革命与感情:从黄慕兰说起》;或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人性之恶,如《李立三“里通外国”案是如何形成的》等。这些文章皆各有其妙,发人深省。

浙江平湖张云巨(小学高级教师)《同舟共进》是难得一见的好杂志,作者秉笔直书,文章柔中带刚,编辑呕心沥血,组稿态度公正。甘作百姓喉舌,无须宏大理论,独领海内外杂志之风骚!(2015年12月16日)

陕西西安刘向东(曾任新城区政协常委)我已退休多年,一直是《同舟共进》的忠实读者,因为我从这份杂志中读到了一些在其它刊物中读不到的东西。杂志本来就办得很有特色,如今更上一层楼,对热点问题更加关注,对历史问题的剖析更加客观真实,感谢你们所做的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读者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2015年的好文章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敢于登不人云亦云的文章,都是好文章——陈四益的杂文就是范例。“专题策划”一向是重中之重,在这件事上多用心思,值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我感觉良好的话少说,多介绍别人的长处;引领世界、拯救人类的话少说,多解决自身的问题。希望杂志能办得更顶天立地,有益于世道人心。

猜你喜欢
文教杂志国家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王文教 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杂志介绍
户外大型定制树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明代前中期武官“文教化”现象初探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