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郭悦
操盘手炒作概念,通过杂交、打激素等手法将藏獒养成怪物一样的“活体奢侈品”。藏獒目前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纯种藏獒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后消失
藏獒,这一高原犬种被引入内地之后,被市场和疯狂的热钱异化为一门流行时装似的生意。操盘手炒作概念,通过杂交、打激素等手法将藏獒养成怪物一样的“活体奢侈品”。当泡沫破灭,留下一地鸡毛之后,纯种藏獒已濒临灭绝。
“东方神犬”诞生
2016年元月,藏獒市场价格逼近历史冰点。
“赔死了,以后再也不养藏獒了。”在河南开封市杨丰宠物市场藏獒区角落里,只有一位黄姓大哥叫卖藏獒。经过一个上午的讨价还价,他最终将一条标价1900元的“大长毛”,以1700元的价格出售,“前几年100万你也买不到。”
2015年5月,一则“藏獒热降温,部分藏獒沦为火锅材料”的消息撞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藏獒价格一落千丈。
最早规模化饲养藏獒的王占奎万万没想到,1990年代初他从青藏高原将藏獒引入内地后,藏獒产业发展会失控到如此局面。
1980年代末,日本电视连续剧《警犬卡尔》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的养狗热。年届不惑的王占奎在老家河南巩义涉村镇的小山坡上,开始养殖德国牧羊犬。与巩义毗邻的古都开封,是全国闻名的“狗市”。
一次交易中,他从开封资深玩家周文敏口中得知,藏獒是中国独有的犬种,非常稀少、珍贵。对市场动向反应灵敏的王占奎,随即有了饲养藏獒的念头。
1990年开始,王占奎与搭档翟彩红踏上了去青海、西藏千里寻獒的漫漫征程。
这是藏獒产业化养殖的开始,王占奎因此获得了“藏獒之父”的江湖称号。
也曾多次到西藏寻獒的周文敏认为,牧区藏獒血统最为纯正,但是牧民更注重藏獒“看家护院”的实用性,没有刻意去选种、优育,再加上各个牧场偏远闭塞、彼此隔绝,存在近亲繁殖的弊端,原始藏獒族群实际上是在缓慢退化.
周文敏说,如果能按照王占奎的路子坚持下去,50~100年后,中国也能拿出像德国牧羊犬、日本秋田犬一样优秀的犬种。
产业化的转折点发生在1998年。
翟彩红回忆,1996年左右,一条上好的藏獒已经可以卖出三四千元的高价,但在全国范围内养藏獒的犬场仍然寥寥。
1998年9月,河南的大河报、河南商报先后找到已小有名气的王占奎,以猎奇的视角对藏獒养殖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之后,饲养藏獒的犬场、獒园越来越多,藏獒价格也水涨船高,上万元的藏獒屡见不鲜。
1990年代末,互联网勃兴,网友选中藏獒作为中国地大物博的明证,与国外名犬进行对比“较量”。从雪域高原走出来的藏獒,在网上成了“勇猛无比”、“一生只忠诚于一位主人”的“东方神犬”。
制造暴富神迹
李应高在河南巩义市郊区开了一家小型獒园,他早年从事过刑侦工作,对养狗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向记者提及,藏獒屡屡被炒出天价,与曾经的田径教练马俊仁有关。“‘老马有名人效应,再加上擅长炒作,价格一下子就飙起来了。”他说,2003年前后,藏獒升值进入快车道。
在此阶段,“选种优育”的传统养殖模式还掌控着市场主流。
资本热钱刚刚寻觅到藏獒这块投资洼地时,钱多獒少,市场呈现出獒源严重短缺的态势。
回忆起刚刚搭上资本列车时的藏獒行业,河南省藏獒协会会长胡新才说,“2006年之前,藏獒物以稀为贵,卖出来的高价有实打实的市场需求支撑。”
2005年以后,5万到10万一只的藏獒已经十分普遍,几十万一只的高价獒开始冒头。当时已经有业内人士认为,藏獒价格虚高,泡沫很快就会破灭。孰料,这只是疯狂剧目的前戏。
2009年9月,西安一位老板以400万元的价格在玉树购入一只名为“长江二号”的藏獒,并组织了30辆奔驰车到咸阳机场接机,引起轰动。李应高分析说,天价藏獒的新闻皆出自獒园老板的主动策划,往往不惜用挑战道德观念的手段刺激大众神经,从而引发关注、讨论。但是,交易价码实际上水分很大。真正拿出几百万现金的交易微乎其微,实质上的买卖额最多只有三五十万。
这是“击鼓传花”游戏的第一环。
口耳相传的暴富神迹,吸引着前赴后继的跟风炒家。
像做时装一样养藏獒
除了愈演愈烈的天价炒作,“击鼓传花”游戏要想满足海量接盘需求,还要打破纯种藏獒产量有限的藩篱。
按照健康的评判标准,一只藏獒要同时具备毛长、头大、腿粗、个子高等等很多优点,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优秀藏獒。培育这样的藏獒,需要经年累月的科学繁育,并且还要一定的好运气.而且,遵循这一原则繁殖出来的獒犬,不能够将个别特征发挥到极致。
“优化一个骨骼要一年,头型又一年,还有腿、皮毛这些呢,养出一条好獒真的不容易。”翟彩红说,正规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纯种藏獒数量会稳步提升,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为了加快藏獒培育速度,吸收其他犬种特点的“窜种”藏獒开始井喷涌现。
2010年之后短短几年内,藏獒圈陆续出现了“大长毛”、“大嗉带”、“大象腿”、“360度”等几股流行旋风。
为了追求更长的体毛,一些人开始用以毛长著称的松狮犬与传统藏獒杂交,繁殖后代。纯种藏獒体毛长度能达到10公分~20公分已经算出类拔萃,但杂交藏獒则普遍能达到30公分以上。
杂交的速度跟不上需求,又发展到使用激素。周文敏透露,藏獒养殖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增毛激素是羽毛粉与发毛剂,因为富含氨基酸、生长素,对藏獒体毛的增长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市场一度还追炒过脖子上赘肉的“大嗉袋”藏獒。周文敏介绍,追求嗉袋肥硕的藏獒,一般会在杂交的基础上,从藏獒幼崽时期开始往颈部注水,迫使皮层与肌肉脱离,同时还要配合物理扯拽,人为造成藏獒颈部皮囊的松垮效果。
杂交、激素的运用,让藏獒产能不再需要一代又一代“看天吃饭”,大小獒园遍地开花,藏獒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一窝能生七八个,一窝一窝生,快得很。”胡新才说。
极短时期内的产能大爆发,也彻底扰乱了纯种藏獒的评判标准。
藏獒的平均寿命不到15岁,在天价藏獒诱惑下,纯种藏獒母体被无限制地杂交繁衍,然而,这批“老狗”衰老、死亡后,却没能留下纯种后代,致使纯种藏獒难觅其踪。
据刘东调查,目前原汁原味的纯种藏獒全国范围内不超过1000只,能做“种公犬”的优质藏獒,更是凤毛麟角,“不超过1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
而违背生物学原理地片面追求某个身体特征,诱发藏獒的很多疾病,最为常见的是髋关节残疾。“正常藏獒奔跑速度一般能跑40公里到60公里,现在5公里都跑不了。”王占奎说。(资料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