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农业局 王婕
南乐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南乐县农业局 王婕
南乐县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8.51万人,耕地面积3.51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8hm2,现有农村劳动力26万人,属典型的农业县。从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来看,素质较差,致使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无法运用。
2006—2014年,南乐县组织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20 000余人次,项目培训主要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技能培训等。但距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一)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弊端,也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也更易于监管。
(二)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细胞和主力军
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使其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加快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民发展的方向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能较好地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融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科技因素,经营效益大大提高,是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方向。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南乐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未出台系统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见,对现有政策的整合集成力度不够,很多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未能及时向培训对象倾斜,对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引导和吸引力。
(二)缺乏顶层设计,培训机制不健全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缺乏顶层设计,特别是对于认定标准如何确定,认定后怎么管理,与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考虑不够系统,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含金量”有待提高。
(三)培训质量不高,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师资力量有限。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三是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有限。四是缺乏长效机制。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后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和享受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力度不够。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改善民生的高度来认识,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培训合力,并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整体规划
要尽快研究出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意见,明确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发布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三)明确培训重点,拓展培训渠道
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支持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培养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四)建立认定标准,完善管理办法
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措施,认定管理办法中要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五)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
(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政策体系
在财政扶持上,要设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各类培训机构。在金融服务上,要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新型职业农民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在技术指导上,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指导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