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桂新 卞雪琪 侯俊
沈阳工学院
麻桂新 卞雪琪 侯俊
沈阳工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如此的机遇和挑战,转变思维,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于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由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谈互联网精神,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做出创新。
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1 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专业技能的挑战
“互联网+”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精通业务,除了统计、心理、账务知识外,还得跨界知道运营管理、业务流程、行业产业链知识、互联网思维等,只有实现跨界才能更好支撑业务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对自己对员工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思路转变要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2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数据化变革
互联网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基于数据,数据化的人力资源决策成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基于数据的分析、整理,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企业随时随地收集关于工作现场、员工个人和员工互动互联数据,将员工行为与情感数据化,如从从大数据分析中寻求职位系统与能力系统的最佳效能匹配关系,从大数据分析中进行选人决策,从大数据中分析员工价值诉求与期望从而制定薪酬策略,从大数据中分析劳资关系与冲突。
3.1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互联网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互联网专业人才与传统产业人才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首先,要在思维模式上作出根本性改变。传统企业人力资本成本低,而互联网人才普遍高薪,空降的互联网人才跟传统人才待遇差异非常大,互联网时代强调客户价值优先。其次,不断优化人才生存土壤,实现文化上的开放包容。
3.2 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
“互联网+”的最核心特征之一是信息沟通渠道的扁平化,如何打破层级的汇报关系,形成内部社交的互动协同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地方。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组织必须要发生巨大变化。组织扁平化、自组织、创客组织等多种新兴组织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管理者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专业技能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有了新的定位,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水平也需现代化。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通过组织培训或者自学的方式实现;其次,可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中注入具有互联网技能的新鲜血液。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现代化技能水平,更大的益处在于还可以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从上传下达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放眼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战略规划、企业组织发展等。
3.4 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高效实现,变成“网络+平台+社区”的模式。首先,新的管理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可实现网络招聘、网络学习、远程实时专家互动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增加员工学习的持续性。其次,可实现员工情感的互动管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功能来提高员工情感互动性。利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完成日常的工作管理任务,还能达到社交化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再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更为简便快捷,并能极大的节约管理成本。
“互联网+”时代,人才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而在这样新经济、新人类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变视角,重塑管理模式、变更管理手段,以更好的支持企业战略,结合企业业务,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企业“互联网+”转型。
[1]曹丽娜.互联网思维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观察,2015(7)
[2]Jimmy Law.互联网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J].职业,2015(4)
麻桂新,女,辽宁沈阳人,讲师,1985年生,沈阳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教师。
卞雪琪,女,沈阳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侯俊,男,沈阳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