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照 韩丽艳
辽宁锦州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探究
刘星照 韩丽艳
辽宁锦州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课是在网络技术走进课堂后的重要知识点的承接载体,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后辅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微课继承和发展传统课件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以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的微课建设为例进行设计与研究,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课后辅导效率的目的。
微课 计算机基础课 教学设计 应用
1.1 微课起源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主要强调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结合,其实在微课程概念出现之前微型视频的实践已经悄然兴起。
国内最早对微课进行研究和关注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提出的“非常5+1”微课框架:“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1.2 微课现状分析、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1.2.1 现状分析
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当然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多特别突出的方面,其中微课就是特别好的例子。目前它在国内发展迅速,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和各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先后组织了各类微课比赛,进一步促进了微课的健康有序发展。2014年4月,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联盟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告成立。微课不仅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在许多高校中也逐渐普及。可见,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1.2.2 发展前景
微课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更好地设计和利用微课,将微课融入教学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断地设计、使用、检验和修改,不但能够让教师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够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微课在突破传统教学,在将教师与学生拉近,课堂教学资源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之间通过微课的互相学习,达到教师不断向他人学习,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
微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自主选择资源、教育内容、知识容量以及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专门知识和技能,成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补充和促进。对学生来说,通过提供丰富的微课资源,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生动直观,学生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对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需求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有关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很多与计算机相关学科的一个概括,而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非计算机专业的也要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例如简单的Word操作、Flash、PhotoShop、C语言等,而计算机专业的要学习的课程更深入更有难度,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所以有些基础的课程也就成为公共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都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全方面叙述概况,知识点多而且杂,不易熟练掌握。而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区别,进而导致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的学习需求;第二,有些学校教学设备资源跟不上现在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有些电脑的系统不符合当前的系统的实用程度;第三,目前很多学生的上课状态并不好,不能全神贯注,知识点的散而不精也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
2.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而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来说电子产品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电脑、ipad等数码产品,而这些数码产品更是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几乎每人都至少拥有一部手机,甚至有的同学拥有各种数码产品,这就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而且现在的各个院校都提供实用而且方便的无线网络覆盖;其次,教师可以将整理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难点,按照不同难度划分后,制作成视频,经过处理转化为不同的微课视频,将它们上传到同学们方便熟悉的共享平台,比如:班级空间,QQ群,微信群等。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学习时间,进行网络资料的获取,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我提高。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浓烈,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微课的时间短小,并且内容的针对性很强,每节课的知识点很少,这样就能使学习者更容易学习和理解,特别适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还会将知识点划分的很详细,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兴趣以及自身的计算机的熟悉程度进行学习。根据视频的学习,对于有关的实际操作问题也会更加熟练,理解的更加透彻。尽管学生在课堂以外遇到疑难问题时,也能够自主的去查找和观看微课相关的视频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补救知识点的漏洞,同时还可以在线进行师生的交流及互动,共同解决问题。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被较好的弥补,使之得到延伸和扩展。日积月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体系化、系统化,进而众多知识得以衔接、互通。
2.3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导读设计:作为导读设计,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概括该微课视频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例如课程主题、学习要点、最终目标等,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深入的研究教材内容,明确主题,将知识点仔细划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薄弱点来筛选微课视频,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将知识点提前进行了简单的预热和了解,同时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
学习内容设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样的,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恰当的划分等级,制定的任务要合理恰当,最终实现的学习效果也要做出相应标准,不同程度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愿望。合理的学习内容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挑战性。
互助学习设计:微课程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将课程内容中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短片,在短片中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并做出相关的示范,以便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短片的示范进行逐步的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学生可以按照每个任务提前给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自主学习成果,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学习,针对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和研究,微课程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也更方便的与教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成绩评估设计: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提供不同水平的测试题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计算机水平选择练习题目,经过练习后选择相关测试题目,成绩评估设计的最后也可以加入小组任务,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加深记忆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习积极性和小组互评等综合表现给出课程的最终成绩。
微课教学模式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和传统课堂互相融合补充,既可以在课堂上进现场教学,也可以作为课外的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对于它今后的发展和普及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需要学校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网络设备,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对学习内容、课程设计、相关学习资源的整合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配合老师参加并完成每项任务,只有三者之间更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尽管现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已经逐渐完善,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行在经验中不断研究和摸索,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微课教学模式来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问题,并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更新改进,使之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
[1]龙镇.微课来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访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N]. 广东科技报,2013-2-1(5)
[2]李彩艳,徐光明.华东交通大学:十分钟”微课”带给学生十分精彩[|N].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04-21
[3]张晓敏.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初步应用.高考版:综合版,2014-04-04
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UPRP20140150”,也是渤海大学2015年教改立项析出成果,项目编号为“BDJG-15-QN-A-002”和“BDJG-15-YB-B-019”。
G640
A
刘星照(1996-),女,汉族,吉林长春,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