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以质论治”巧用杏仁述略

2016-03-27 20:18:13马加路
保健文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象数矾石仲景

●马加路

仲景“以质论治”巧用杏仁述略

●马加路

“以质论治”乃中医象数思维的一部分,是中药体用一源的体现。通过分析总结医圣仲景对杏仁的实例应用,发现仲景在经方配伍中多运用了杏仁“以质论治”的象数思维。兹将此述略浅议如下,希望对临床用药有所助益,以供同道参究。

仲景;杏仁;以质论治;象数思维

所谓“以质论治”,即把药物复杂的作用机制用更加直观的自然属性加以解释,是从现象认识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此理论最早可追溯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诚如原文所述“滑可去著”、“涩可固脱”、“轻可去实”、“重可去怯”等,皆是“以质论治”理论的体现。其后,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的经方配伍中颇多运用此理论,如杏仁的巧用就是典型之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药物“质”与“治”之间的关系。现以杏仁为例进行阐述。

1 杏仁性味功效中的“以质论治”

在《神农本草经》中,杏仁的性味功效载为:“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杏树二月开淡红花,五六月实熟有数种,乃禀春木之气生长而成,显露木象;杏仁之形心状似卵,为一派火象;去其外衣,内色为白,为金之象。可以说杏仁集合了木、火、金三象之德于一身。另外,《本草经解》注解道:“杏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杏果本苦,且属核仁而有小毒,则禀火性,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升,阳也,肺为金藏。”此注解以杏仁气、味、形、色、体为主干,结合阴阳学说,将其“质”阐述的更为具体,以此便可解释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之“治”。

2 杏仁配伍应用中的“以质论治”

杏仁作为仲景常用药物之一,在与其他药物的组方配伍之中,“以质论治”的思维体现的尤其多。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杏仁的方剂共23方,杏仁的用法、用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随着病证的不同或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所配伍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麻子仁丸、大陷胸汤、麻黄加术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此外,小青龙汤方后注加减中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故也可将其看作是含有杏仁的方剂[1]。这些方剂中,配伍和炮制取用不同,但在“以质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都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流传至今。通过分析总结仲景对杏仁的运用,发现其功效应用主要体现在通降肺气、行气利水、润肠通便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下:

2.1 通降肺气

将杏仁应用于通降肺气之中,主要体现在杏仁与麻黄的配伍之中,即在麻黄汤中。方中杏仁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降,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药对,其配伍意义亦可用“以质论治”来论证。麻黄,味辛,中空清轻之质,善于透达之性,外达肌腠,内至经络,发散在表在外之邪;杏仁,味苦,苦则制肺,制则生化,故肺金下行,以降肺气。《本草思辨录》又载:“杏仁,其性直降而兼横扩。”另外,此种配伍看似相反相成,而又相须为用,体现的正是中医的整体观。在具体运用时,仲景每因病证的不同而辨证施治,增减其药量或异其配伍,因而化裁出了大青龙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等方剂,而这又体现了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辨证论治[2]。

2.2 祛瘀生新

杏仁本身不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但其质润且心状似卵,依据“以质论治”理论不难推出其具有滋润心营、濡养血脉之性,此应用主要体现大黄䗪虫丸和矾石丸两方中。大黄䗪虫丸是祛瘀生新的著名方剂,方中配伍多味药物与杏仁,杏仁外形似心,主入心经,而心主血脉,主行血,故其与蠕动含血之品相伍,可起到行血祛瘀之功。早在《本经》中就言杏仁有治“产乳金疮”之功,此功效《金匮要略》已有涉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矾石丸虽只有矾石和杏仁两味药组成,但其用药意义诚如《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言:“矾石却水除热,合杏仁破结、润干血也。”

2.3 润肠通便

杏仁润肠通便的功效在麻子仁丸体现得最为明显。《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载:“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肺气宣降是大肠得以通畅、濡润的基础,今肠燥津枯,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故借以杏仁配伍麻仁,一方面,杏仁苦则制肺,使肺气得降;另一方面,杏仁质润,润以通便。后世《世医得效方》所载的主治津液枯竭,传导艰难,大便秘涩的五仁丸,便是以杏仁为君组方,实受仲师启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伤寒论杂病论》中,仲师不仅将杏仁自身的功效运用到了极致,更是把“以质论治”的理论思想渗透其中。仲景在此思想的基础上灵活多变、恰到好处地运用杏仁,使杏仁功效尽显,且又通过药物相互配伍之契机,加之其组方严谨,使得经方流传千年而不衰。虽然“以质论治”的理论在现代中医药论治中很少涉及,但是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就中医药的发展而言,单纯用“以质论治”的象数思维来解释中药的功效也颇具局限性,很容易被证伪,故其与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相融合,是此理论运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叶森.仲景方剂现代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72.

[2]曾永蕾.仲景方巧用杏仁述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4):20.

[3]巩继红,周静.仲景运用杏仁的初步探讨[J].河南中医.2002,22(2):3.

马加路,男,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在校学生。

猜你喜欢
象数矾石仲景
外部因素对钙矾石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综述
硅酸盐通报(2023年1期)2023-03-17 07:39:44
外部因素对钙矾石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综述
硅酸盐通报(2023年1期)2023-03-17 07:39:38
钙矾石的性能及膨胀作用机理分析
河南建材(2020年10期)2020-11-21 04:56:12
论钱澄之以《易》理为旨归的易学观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硫酸盐侵蚀下钙矾石的形成和膨胀机理研究现状
中国易学象数对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5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