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蕾 周瑞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聂蕾 周瑞杰
目的:对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胃镜和病理学方法进行检查,对于胃镜检查下表现以及符合率展开分析及探究。结果:胃镜诊断检查的结果为:55例病例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在患者中具有25例病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具有65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患者中涵盖了9例病患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情况,6例病患属于浅表性胃炎。经过比较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情况,获得到了84.62%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具有差距性特点,所以在进行确诊期间应该联合两种手段,将确诊率显著提升。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癌前状态[1],尽早的诊断此疾病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的提升存活率。本研究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展开对照分析,报告内容作出如下所示。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我院治疗的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全部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时签署了正规的知情同意书。在80例患者中,具有45例男性以及35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6岁至50岁之间,平均为(35.8±2.1)岁。
1.2 方法
胃镜检查的方式为:对于图像采集系统颜色调定,本研究通过具有丰富检查经验的医师展开内镜检查。取四块黏膜异常区活检块实施病理学检查[2]。其中胃镜下表现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并且血管透见,为A类;存在花斑现象,为B类;存在隆起和具有溃疡,为C类;具有扁平隆起,为D类;存在粗糙不平以及颗粒样变化,为E类。病理学检查诊断的方法为:采取10%甲醇对于胃黏膜活检块进行固定,并且实施石蜡制片,通过Giemsa和HE染色,最后由专业的医师展开诊断。
2.1 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
胃镜诊断检查的结果为:55例病例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在患者中具有25例病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具有65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患者中涵盖了9例病患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情况,6例病患属于浅表性胃炎。经过比较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情况,获得到了84.62%(55/65)的诊断符合率。
2.2 胃镜下表现和病理检查诊断的详细情况
胃镜下表现A类为42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浅表性胃炎15例,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分别为6例和3例,占据比例分别为71.43%、35.71%、14.29%、7.14%;B类为45例,43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为2例、肠上皮化生为5例、异型增生为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95.56%、4.44%、11.11%、8.89%;C类为20例,其中12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分别为2例、6例和8例,占据比例分别为60.00%、10.00%、30.00%、40.00%;D类为40例,具有28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分别为6例、10例和8例,占据比例分别为70.00%、15.00%、25.00%、20.00%;E类为48例,18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为6例、肠上皮化生为9例、异性增生为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7.50%、12.50%、18.75%、8.33%;A+D类具有12例,8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分别为3例、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25.00%、33.33%;B+C 类为14例,具有14例为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异性增生为4例,占据比例为28.57%;B+D类为8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包括62例,浅表性胃炎以及肠上皮化生分别为4例和2例,各占据比例是50.00%、25.00%。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而言,尽早的获得确诊,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治疗,是显著提升预后效果的关键举措。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一般的表现形式即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同时黏膜粗糙具有颗粒样[3-4]。由于影响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因素众多,所以难免会对于胃镜检查敏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胃镜下表现以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性,仅得到了84.62%的诊断符合率。所以,在实施胃镜诊断期间,需要严格的重视起产生的误差现象。
导致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现象因素较多,例如检查医师操作期间因注气量较大使得胃窦扩张,最终出现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和血管透见;在进行取活检块中,所取组织的大小以及部位、深度等均可以对病理检查结果构成影响;在所取的活检块中,可能同时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所以增加了鉴别的难度;此外,不同的专家也存在对于诊断标准不同理解的现象。所以,临床上应该重视起导致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现象因素的掌握,并且提升此种疾病于胃镜下各种表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增强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各种表现予以较高的关注度,而且诊断慢性阻塞性胃炎期间,需要在胃镜检查的同时实施病理检查举措,充分的确保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1]杨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1(01):69-70.
[2]曹东辉.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16):52-53.
[3]陈杰.胃镜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2(01):85-86.
[4]徐斌,黄玉凯,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5(09):138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