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领导干部“四种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3-27 10:20:20李蕾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价值观

文/李蕾

培育领导干部“四种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李蕾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全国人民道德准绳与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做事的价值取向和遵循。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导干部 ;“四种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人树立了一个全新、明晰的价值取向,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价值追求和道德遵守,为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修正树立了新的标尺,也为每个社会公民树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修身养德、履职尽责的行为规范和至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努力修身,辛勤践行,臻于至善,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体现出核心价值的时代光芒,照亮人民群众前行的道路,引领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在时代的感召下前行。当前,领导干部需要加强“四种精神”培育,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培育时代精神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各个领域呈献出崭新变化,在经济

上,改革攻坚持续深入,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在外交上,积极推动全球战略,全球共建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代表的大战略牵动世界;政治生态越发清明,军事国防建设大踏步前进,社会环境越发和谐,民生得到积极改善。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面对崭新的时代,领导干部要积极培育时代精神,投身时代,贡献时代。一要树立崇高理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目标动力。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教育,坚定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高度,以崇高的理想激发巨大活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的激情与动力。二要培育创新精神。当前,创新成为了中国社会涌动的春潮,成为了时代的热词。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驱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创新思维引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制造,领跑中国创造。三要培育担当精神。领导干部应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培育大局观、大视野、大胸怀,坚定“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已任,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历史的书写者、拓荒者和攻坚者,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接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四要培育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问题矛盾多发,领导干部工作除了要具备责任意识外,更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重任。因此,领导干部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准则,把“服好务”作为岗位追求,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培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的重要根基,丧失了人文精神,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更谈不上发展进步。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和持续生根,离不开人文精神支撑,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才能更行更远。一要丰富人文知识储备。领导干部要积极涉猎文学、史学、哲学、道德、艺术、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听取专题报告、读书活动和高雅艺术欣赏,积极丰富内涵,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艺术鉴赏力、审美能力、哲学思维能力等,为完成工作任务储备丰富能量与营养。二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主动地从人文知识中挖掘宝贵资源,从历史积淀中提炼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气质,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优秀美德,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修炼道德品质,培育完美品格,为人民群众树立楷模,以高尚的人格和修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三要全面丰富社会阅历。社会实践是领导干部自我提高、自我成长,提升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当前,领导干部普遍缺乏基层经验,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对社会的了解和民情的认知不足,因此,应积极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与社会服务等。在充分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处理本职工作才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四要积极营造人文氛围。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领导干部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应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结合节假日举办书画展、文艺汇演等多彩的文娱活动,既丰富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也培养领导干部的情趣情操,全面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培育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主要是指人们经由法治尊严与权威所自觉产生的法治信念、法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习惯和法治感悟。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是党一贯主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

神进行了专门的强调。由此可见,培育法治精神,既是全体公民的共同选择,也是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升的素养。一要尊崇法律权威。十八届四中全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它的确立,明确了宪法的崇高地位,唤醒了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尊崇法律权威的强烈愿望。领导干部作为法律的践行者与维护者,必须树立法治意识,敬畏法律,尊崇法律,工作中始终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神圣地位,才能顺利推动工作落实,推进社会发展。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领导干部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护法,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才能正确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行使人民交给的权力。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加快熟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才能做到依法行政,推动社会法治化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三要深入实践。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公平、公正,按规则行事,按制度办事,时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政府公信力,大到宪法法律,中到规章制度,小到秩序规范,都要做到维护法律权威,传递公理正义,时刻以行示人,以已化人,建立起牢固的法治思维。

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之中,体现在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进步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行动,转化为国民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久久惟功,需要培育党员干部工匠精神。一是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工作热情是发扬工匠精神的催化剂。面对实现“两个百年”的远大目标,领导干部必须持续注入工作激情和动力,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才能模范带领一方,为实现伟大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保持工作热情,要始终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始终牢记宗旨,为民服务。二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素养,是工作上的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保持精品意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对工作不降低标准,对自我不放松要求,始终把高标准、高质量作为工作的追求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工作的高效益和高收益。三是坚持长期无私奉献。工匠精神是对品质的忘我的、无私的追求,是对奉献精神的诠释,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伴而行,过程必将艰辛曲折,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仍低迷徘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处于深刻转型过程之中,改革攻坚到了关键阶段,领导干部树立长期奉献的思想,要耐住寂寞,立足岗位长期坚守,做出成绩,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肖忠群,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李蕾,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干部培训。

责任编辑 解梅娟

D262.3

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6.01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