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七阶段精准营养方案探讨

2016-03-27 07:53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李美君陈文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徐盛玉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6年2期
关键词:种猪公猪后备

文/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李美君 陈文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吴 德 徐盛玉

种猪七阶段精准营养方案探讨

文/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李美君 陈文斌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吴 德 徐盛玉

我国既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2013年我国生猪存栏量47,411万头,占世界生猪总出栏量的59.30%,但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PMSY)不超过16头,而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国家PMSY则超过25头,丹麦更是超过30头,几乎是我们国家的2倍。因此,养猪生产力水平不高首先要解决的是种猪的问题,种猪的饲养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种公猪和母猪的繁殖能力是养猪管理的中心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具有高质量的种猪群,才能持续、稳定地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的仔猪。因此,挖掘猪的生产潜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延长种猪使用年限,使猪场获得更大的养殖效益,不仅是养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饲料企业 亟需解决的问题。

种猪的繁殖效率受饲料营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营养是影响种猪繁殖效率的首要因素,且与种猪繁殖周期的各阶段密切相关,某一阶段的营养会影响此阶段、后一阶段乃至全程的生产性能(Johnstonand Trottier,1999)。传统的观念是将怀孕周期内的母猪简单分为114d的怀孕期及以后的哺乳期,配套的营养和饲养方案也是笼统的两个阶段。后备母猪的培育也是按肥育猪同样的饲养方式培育成为大猪后,作为后备母猪使用。不规范的饲养管理操作及粗糙的营养设计很大程度地束缚了种猪的生产和繁殖性能。因此,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母猪特定营养需要的基础上,确保合理的种猪营养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为此,2015年6月,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成立的动物营养博士工作站,五年来专注种猪精准营养的研发,并结合中国养猪业的现状,将种猪阶段细分为后备母猪前期、后备母猪后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种公猪配种期及种公猪休情期7个阶段。

1 后备母猪阶段

后备母猪阶段是种猪终生繁殖的基础,其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市场上部分猪场随意给后备母猪或在后备母猪前期饲喂中大猪料,后期使用怀孕料饲喂;或后备前期使用中大猪料饲喂;或后期使用哺乳料饲喂;或者不分阶段进行饲喂,导致后备母猪育成率低,到第2胎时,母猪出现不发情、返情率高、产仔数少等二胎综合症现象,从而影响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因此,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是后备母猪分阶段饲养及使用后备母猪专用营养方案。

1.1 后备母猪前期(50~80kg)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母猪骨骼充分发育,延长母猪使用寿命;促进母猪肌肉和脂肪发育,有利于母猪体成熟。在生长期使后备母猪生长速度最佳化的营养水平如下:日粮应含消化能13.60MJ/kg,粗蛋白17.5%,钙0.75%,磷0.6%,赖氨酸0.9%,同时,此阶段还需要特别加强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的补充,对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水平要求较高,如关键的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等。但是部分猪场并不能注意以上几点,使用大猪料饲喂后备母猪,而中大猪料是高能低磷、高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低微量元素、维生素饲料,当日粮中Ca、P不足或比例不当容易引起蹄底裂,缺Se易引起足变形、脱毛和关节炎等,缺Mn导致蹄变形和横裂,缺Zn导致蹄侧裂,维生素E可有效改善繁殖性能,防止卵巢萎缩,提高胚胎吸收营养的能力,提高胎儿的活力,生物素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改善窝产仔数,叶酸降低胎儿死亡率和流产,维生素A改善胎儿存活,促进胎儿发育。因此,用中大猪料饲喂,影响后备母猪骨骼的发育,繁殖期肢蹄病发生机率增加,同时,母猪淘汰率增高,成本加大,影响猪场经济效益。

1.2 后备母猪后期(80kg~配种前)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卵泡发育与排卵,获得最大排卵数;及时启动母猪初情期。一般要求日粮中营养水平应含消化能14.02MJ/kg,蛋白质16.5%,纤维3.5%以上,同时考虑可溶性纤维与不溶性纤维的比例,钙0.75%,磷0.6%,赖氨酸0.8%。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从种猪的选择到培育,再到发情、配种阶段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后备母猪的精细化管理存在几个关键控制点:饲料营养的控制、后备母猪的培育、发情的鉴定及诱情。后备母猪后期建议细分为:①诱情期:80kg~配种前2周,限饲2.5kg/d;②适配期:配前2周,催情优饲3~3.5kg/d,以刺激排卵。通过后备母猪前期、后期的两阶段饲养和合理的营养水平设计,保证后备母猪达到良好的种用体况以获得最佳的繁殖性能。

2 怀孕母猪阶段

怀孕阶段的目的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配种分娩率;确保每窝产仔数多、健壮、活力强;保持母猪体况适中,为哺乳期泌乳所需营养物质做储备。因此,怀孕期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要各不相同,根据母猪自身妊娠生理特点及不同日粮需求,将怀孕母猪分为怀孕前期和怀孕后期两个阶段。

2.1 怀孕母猪前期(配种~妊娠90d)

怀孕母猪前期可以细分为:①配种~30d,主要是最大限度增加胚胎着床,减少胚胎死亡率,解决仔猪出生少的问题;②30~90d,主要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正常、初产母猪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及弥补经产母猪上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

怀孕母猪前期第一个阶段是母猪繁殖周期内较为脆弱的一个阶段,此阶段涉及到母猪体内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的着床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生理过程,母猪机体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应达到“限饲防应激保胎儿”的目的,要求减少胚胎死亡,防止流产,保证胎儿健康生长发育。母猪发情排卵,接受配种,受精卵一般都有15~20个,从受精卵着床到胎盘形成阶段,因为胎儿在此期间的营养是依赖于子宫乳。母猪体内血液的细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子宫乳成分的变化。引起子宫乳变化的任何应激都会导致着床失败。因此,在怀孕前4周,由于受精卵着床失败和竞争子宫角生长空间失败,会使得受精卵损失40%。因此,要提高胚胎的存活率,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环节。

怀孕母猪前期第二个阶段,营养水平对胎儿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采食量应稍有增加,但采食量加倍对胎儿数量、胎盘重量和胎儿重量及饲料利用率可能无任何影响(Dwyer等,1994;Musser等,1997;Boyd等,1997)。此阶段母体营养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及其出生后的生长(Greenwood等,2000),但直到妊娠80d后增加母体营养水平才可提高仔猪初生重(Noblet等,1985),且这种改善作用是适度的、可变的(Aherne and Williams,1992)。Dwyer等(1994)和Boyd(1997)等在增加采食量对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均有报道,不过未达成共识,但是,妊娠中期对母猪实行严重限饲将降低仔猪出生后的生长速度(Pond等,1985;Pond and Mersmann,1988),并将导致仔猪初生重及其出生时的肌纤维数变异很大(Wigmore and Stickland,1983;Handel and Stickland,1987)。

考虑怀孕母猪前期两个阶段的生理特点,怀孕前期营养需求:日粮含消化能12.77MJ/kg,粗蛋白质14.0%,粗纤维4.5%以上,钙0.9%,磷0.7%,赖氨酸0.75%。

2.2 怀孕母猪后期(妊娠90d~产前)

怀孕母猪后期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胎儿的迅速生长、乳腺组织的正常发育以保证泌乳期有充足的泌乳量。因此,在现代母猪的饲养中,这段时间内既不能限饲,又要避免饲喂能量过高的饲料(是指能量超出维持和繁殖需要,导致脂肪大量沉积到乳房的水平),其次,根据母猪的采食情况,适当提高日粮中关键营养组分的水平,比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母猪在怀孕过程中,矿物质是负平衡的,而且矿物质的流失量与窝重呈正相关。因此,注意供给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另外,要避免怀孕后期出现便秘,因为这会引发围产期综合症。因此,日粮中要使用优质纤维,防止便秘。怀孕后期一般要求日粮含消化能13.34MJ/kg,蛋白质16.5%,钙0.85%,磷0.7%,赖氨酸0.95%,其营养需要比哺乳母猪低,但目前市场上怀孕后期普遍使用哺乳母猪料进行攻胎,而哺乳母猪料是以日采食量进行营养指标设计,含高能高蛋白,能最大限度满足哺乳母猪能量和蛋白的需求,但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由于哺乳期日采食量达6.5kg(经产母猪带10头仔猪)以上,因此,能满足哺乳母猪泌乳需求,但怀孕后期日采食量只有哺乳期的一半,能量和蛋白水平能满足甚至超过攻胎的需求,容易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大,但用于提高仔猪活力和母源免疫力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明显不足,导致母源免疫力低下和胎儿活力下降。因此,怀孕后期需饲喂专门的怀孕后期料,才能满足怀孕母猪对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既能适当降低胎儿初生重,减少难产,又能改善母乳质量和降低母猪便秘情况。

3 哺乳母猪阶段

哺乳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泌乳母猪在此阶段的泌乳量,减少哺乳期失重。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其泌乳密切相关,其每天需要的能量约75%用于泌乳,而实际营养需要完全取决于窝仔猪生长速度。当饲料营养摄入不能满足其泌乳需要时就会动用体脂来满足产奶需要,从而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过度掉膘不但影响哺乳仔猪的增重速度,还会严重影响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性能,如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受胎率降低、产仔数和初生重下降等。哺乳母猪应采用相应的营养策略:一般要求日粮含消化能13.81MJ/kg,粗蛋白17.0%,赖氨酸1.05%,粗纤维3.0%,钙0.75%,磷0.65%,夏冬季营养适当做出调整。哺乳母猪常见的问题是产后无乳或少乳,拒绝哺乳,断奶窝重小,仔猪均匀度差,夏季采食量低,产奶量下降,产后瘫痪,断奶后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因此,哺乳母猪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增加泌乳量,保证断奶仔猪最大窝增重和成活率,同时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和减少背膘损失,缩短断奶后发情间隔。

4 种公猪阶段

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种公猪在猪场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其关键问题主要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和缓解其淘汰率,而营养是维持种公猪生命、产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种力的物质基础,因此,种公猪日粮中营养水平应根据配种任务,并结合公猪的体况、精液的数量和质量而确定。但市场上有些猪场使用哺乳母猪料或生长育肥猪料代替公猪料使用,导致公猪精液品质下降、性欲减退、腿病、蹄病多发、淘汰率高,因此,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是使用专门的公猪料。

4.1 种公猪配种期阶段

种公猪的交配时间长,平均10min左右;射精量大,每次的射精量为250mL(150~500mL);精子数多,精液有1亿/mL(0.25~3亿)个精子,总精子数250亿,消耗体力和营养较多,因此,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较高,除提高能量水平来补充配种所消耗的热量外,还需特别提高赖氨酸、蛋氨酸等用于提高精液质量密切相关的氨基酸水平,日粮应含消化能14.14MJ/ kg,粗蛋白16.5%,赖氨酸0.85%,钙0.75%,磷0.6%。

4.2 种公猪休情期阶段

种公猪在休情期因营养消耗较少,只需维持正常体况即可,因此,日粮营养水平比配种期可以适当降低,日粮中约含消化能13.60MJ/kg,粗蛋白15.0%,赖氨酸0.75%,钙0.75%,磷0.6%。

5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养殖实际情况和种猪精准营养的研究,笔者认为,种猪阶段应该更为精准地细分为后备母猪前期、后备母猪后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种公猪配种期及种公猪休情期共7个阶段。

猜你喜欢
种猪公猪后备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