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兴
摘 要: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化学用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体现以生为本、注重认知规律的理念,与时俱进将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恰当的改进,以增强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行为改进;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33-01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实施的重点,任何教学理念都要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也就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从这个层面上讲,教师应该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责任和义务改进某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一、以生为本,减负增效
(1)巧借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它的出现可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在“元素符号”教学中,例如,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有何作用?这时可播放科普视频了解血液中钾离子过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变快,钠离子过多导致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铝过量使人反应迟钝;缺铁导致的贫血病;缺碘导致的大脖子病,缺钙导致的佝偻病等等。而这些知识靠教师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
(2)摒弃死记硬背,进行有意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无味,可通过编顺口溜、口诀等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将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八位元素“O、Si、Al、Fe、Ca、Na、K、Mg”,用谐音记忆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又如,“原子是瘦子、分子是胖子、离子扎鞭子、化合价戴帽子”。在诙谐的气氛中,让学生轻松地记住化学知识。此外,采用比较记忆法,寻找化学用语的共性,比较类似的化学用语的差别,刺激记忆兴奋点。例如,Ca与Cu、Al与Cl、Na与Ne等元素符号,形式相似,教师可以将它们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记忆更准确,同时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元素符号卡片,让学生拼凑。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开展化学用语游戏活动,进行化学用语比赛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契合新课改的精神。
(3)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长期以来,教师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课堂上要舍得放手、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的备课方式需要发生改变,更着重备教学方法。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倡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甚至辩论,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并写心得体会。在活动环节中,学生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很多难记住的、易混淆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往往能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认知规律,有效教学
(1)分散难点,循环刺激。由于初中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所有学习的知识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并消化,对学生来说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在元素符号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每天都要把前面所学知识巩固一下,当开始学习常见元素符号时,学生会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为学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每节课中涉及到化学知识尽量使元素符号、化学式反复出现,让学生多看多写,形成自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所以从开始学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时,应在每节课让化学用语以不同的方式多次重现,不断强化从而加深记忆。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力,能力的检验要回归于实践。通过化学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化学物质的世界中,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化学用语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能要求学生的记忆一步到位,须在练习中不断巩固,逐步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在化学方程式的训练中,让学生尽可能结合生活中某一化学变化的事实来书写化学方程式。例如,写出“碳酸饮料中的碳酸是如何形成的”“在煤球炉里煤燃烧时的主要化学反应”“建筑工地上的熟石灰是怎样获得的”等等。这种贴近生活实例的方程式书写练习与纯粹要求学生写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氧化钙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比,既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借媒体,有意记忆,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将生活中的众多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深刻感知化学是一门真实而有用的学科;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行为,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军.浅谈高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侯延斌.新课程化学用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西藏教育,2012(06).
[3]陈金莲.浅谈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06).
[4]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