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石书兵崔新菊彭云承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伊宁835600)
种植密度与播期对特早熟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大伟1,2石书兵1崔新菊2彭云承2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伊宁835600)
摘要:以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探讨伊犁河谷棉区特早熟棉花的最适播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在伊犁河谷地区适宜在4月19日前后播种,种植密度为13000株/667m2。
关键词:棉花;特早熟; 播期; 密度
近几年,随着气候转暖及特早熟棉花品种的不断推陈更新,伊犁河谷地区棉花面积有较大增加;但由于适应伊犁河谷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尚未深入开展,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河谷地区迫切需要明确其最适播期和密度。本研究选用当地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作为研究材料,探讨伊犁河谷棉花种植的最适宜播期与密度,为伊犁河谷特早熟棉花种植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1 材料 以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为材料。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在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北试验地进行,采用播期、密度二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播期设5个水平:4月9日、4月14日、4月19日、4月24日、4月29日,分记为A1、A2、A3、A4、A5;播种密度设3个水平:18000株/667m2、15000株/667m2、13000株/667m2,分记为B1、B2、B3,共计15个处理,2次重复。重复间设1m走道,1.2m宽膜,每膜4行,每3膜1小区,小区长3.5m,小区净面积5m2,宽窄行,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前茬冬麦作物。试验田中开春犁地前每667m2施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其他管理方法同当地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记载特早熟棉花各个生长时期(包括播种、出苗、现蕾、开花、吐絮),均在50%到达标准后记载,最后计算生育期,出苗至吐絮的天数。
在花铃期,各小区中间行连续取10株(除不正常株外),之后用米尺测量株高、第一果枝高度,记载果枝类型,测定果枝始节、果枝数、空果枝数,最后求平均值;在棉花收获期间每小区选有代表性的点,数30株的总结铃数,求取平均值后得出单株结铃数。
收摘小区内的吐絮铃,全部按照标准晒干后实收计产。
2.1 不同播期对特早熟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对特早熟棉花的生育期是有差异的,随播期延后,生育期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首播期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41d,比最后的播期长了11d;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各生育阶段经历的天数在不同播期也有所差异,变化最为独特的是现蕾至开花阶段因播期提前而缩短4d。其他生育期阶段都是随播期提前而延长,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出苗至现蕾阶段,因播期提前而延长10d,而其他生育阶段受播期的影响变化不大。
表1 不同播期对特早熟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表1(续)
2.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特早熟棉花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2)可以得出:播期对衣分、单铃重、皮棉产量、子棉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单株铃数达到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棉花各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特早熟棉花产量性状均一定程度上受到播期×密度互作影响,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棉产量影响显著。衣分(表3)最高的是处理A2B1达到40.95%,最低的是处理A5B1只有38.30%;相同播期(A2B1和A2B3)、相同密度(A1B1和A5B1)处理下衣分既有最高值又有最低值,表明衣分不仅仅受到密度和播期影响,还受二者互作影响。第3播期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整体较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3B3的子棉和皮棉产量都是最高,分别达到396.69kg/667m2和160.46 kg/667m2,其次为处理A2B3、A2B2、A3B2、A2B1、A3B1,以上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2 不同密度和播期对特早熟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特早熟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播期对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子棉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棉花各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播期×密度互作影响,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子棉产量影响显著。从产量结果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前6位都在第2、第3播期,这说明播期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在伊犁河谷的播期与密度试验,明确了伊犁河谷特早熟棉花的最佳播期为4月19日前后,在此期间播种的棉花皮棉产量和子棉产量最高,适合密度为13000株/667m2。研究还表明播期对衣分、单铃重、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单株铃数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各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等.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棉花学报,2012,24(4):312-317
[2]张永亮,史振声,李风海,等.稀植与密植型玉米品种对密度反应的差异.中国种业,2008(6):30-31
[3]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等.不同密度群体对棉花光能利用率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耕作与栽培,1999(4):14-17
[4]王志才,李存东,张永江,等.种植密度对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棉花学报,2011,23(3):284-288
[5]王立明.播种密度对旱地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种业,2010(3):12-15
收稿日期:(2015-10-22)
通信作者:石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