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茶文化新地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跨进钱江时代
杨光
白塔之下,龙山河与钱塘江交汇,至今水运货物依旧从这里输送往来……一个闸口、一座白塔,见证了整个钱塘水运的风采。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旧时的回忆,也有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绿皮火车的新鲜。随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乔迁落户,坐落在杭州钱塘江畔的白塔公园,将成为茶文化的新地标。
5月31日上午10时,随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将红色幕布缓缓揭落,标志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迁入白塔公园——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老复兴路23号11号楼。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副会长沈立江、于辉达、阮忠训,秘书长王小玲,办公室主任戴学林,学术与宣传部部长陈永昊,发展与促进部部长陈叙达,培训与普及部部长缪克俭,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启坤、副主任姚国坤,副秘书长王祖文、朱家骥,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宋涛、副院长兼秘书长陆一飞及各部室成员出席参加。
会上,王小玲作汇报发言,并详细介绍了研究会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后,周国富首先对研究会现阶段工作表示肯定,并对新址的迁入寄予了感怀与厚望。
“研究会从1993年11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国家民政部注册正式成立,历经二十三年,在浙江省和杭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实属不易。”
周国富说,新会址的落定,不仅有利于茶研会同全国各地涉茶单位的交流;也更是一个身份的标志、文化的标志、单位的标志,能大大增强中国茶人的文化自信和工作自信,扩大研究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他指出,近五年来,研究会自身办成了两件实事,一是建立了茶文化发展基金,二是建成了新会址,改善和增强了茶文化工作的条件。而条件的改善仅仅是做好工作的外因,内因还是要靠研究会全体同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几乎每年都在强调,‘强本部、强本地、强本色’,‘认真践行茶德茶格精神’,‘爱心、热心、用心、责任心和静心谋事、精心做事、虚心行事、干净干事、用心成事’。要牢记‘学习、调研、协调、联络’是做好研究会工作的主旋律,要弘扬好创新思维和匠心精神。”
周国富表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英国时提出“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中国茶调制成英式红茶”和“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论道,其中所蕴含的匠心、追求极致的精神,可以激励广大茶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每一个中国茶人都应当认真践行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弘扬创新思维和匠心精神。而匠心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专业和敬业。要把它贯穿到茶和茶文化的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式茶文化发挥到极致。
在热烈的掌声中,搬迁新址后的首次全体会议落下帷幕。望着窗外盎然的绿色,已然昭示着夏日的来临。绿色,孕育着新的发展,昭示着新的希望。而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茶”的这抹绿色,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使命,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