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祥 唐可心
“供给侧”纺织业如何改?
■作者 王祥 唐可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纺织业;投资;消费;出口
从11月10日至18日,中央4次提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供给侧改革”将处在突出位置。对于中国纺织业来说,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生产规模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整个行业普遍出现库存过高、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公司老板跑路或破产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消费力外流,出国购买服装、配饰以及高档面料的金额逐年高涨,“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升级的要求,更缺乏满足创造新消费的能力,亟需改革。
From November 10 to 18 in 2015,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fered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four times.From December 18 to 21 on the meeting of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stressed that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to adapt and lead the new normal is a major innov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ctive choice to adap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competi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is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imperativ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rteenth Five“ period even longer, “supply-side reform“ will be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For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imperati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on the one hand,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homogenization of production scale and other excessive growth factors ,the whole industry in general appear excessive inventory, difficult cash flow, and even the company boss appears bankruptcy or escaping; on the other hand, spending power drain, the amount of overseas purchase clothing is growing, accessories and high-end fabrics are rising year by year, “supply side“ of the lag caused by the current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the suppl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upgrade requirements, but lack the ability to meet new spending need which is urgent to reform .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同时任务繁重。早在“十二五”尚未收官之时,国家层面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进行了调整,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改革的着力点落在了与“需求侧”对应的“供给侧”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随后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他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1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权威访谈《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邀请权威人士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中提出,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下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同时还涉及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些都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稳增长、保增长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从长期看,“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是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能力,这其中包括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技的投入、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互联网+、金融体制的改革等,目的就是达到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匹配,实现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
那么,纺织业“供给侧”该如何走?当前,制造业已从“供给侧”角度提出了“三品战略”即:增品质、提质量、创品牌。孙淮滨表示,在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纺织业要实现“十三五”和“强国建设”目标,纺织业也需要解决和落实眼前与长远的发展问题,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目前来看,化纤和棉纺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同时纺织行业也普遍存在着如何降成本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挡不住的,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这才是保证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长远来说,这是一个调整和改革的问题,包含要素领域的改革,比如加快棉花体制的改革,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问题等。”孙淮滨还补充说,与此同时,还包含智能型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全产业链等这些改变业态的调整。
3.1供给侧之我见
新申集团董事长 李建峰:
这一段时间中央多次提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想必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各行各业改革的新方向。针对纺织服装产业,行业领导和专业人士都发表了许多科学、专业的建议。我个人认为: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纺织行业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控制库存过高的同时,如何以创新来推动消费。其中涉及到几个方面:一、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市场是需求定制的基础,有数据可依,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因盲目、冲动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这就涉及到企业需要进行硬件、设备改造,升级;三、创新思路,创新产品、营销等,将库存以新形态,融入趋势,展现附加值,赢得市场青睐成为重要课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企业这样的个体优化,同时带动整个行业优化。当然这也需要政策支持、行业指引、企业努力,且缺一不可。
在如今众多的观点中,我本人比较赞同朱庆骅研究员所提到的:“供给侧政策发布之后,大中型服装纺织企业将因此受益,因为今后将有许多落后产能会遭到淘汰”的观点。随着消费趋势的变迁,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升级,许多小企业无法保障质量和设计创新的状态下,只能选择被兼并或是被淘汰。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在升级产业的同时需要敏锐把握市场,与市场对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消耗库存,避免产能过剩,适应市场,赢得发展。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供给侧政策无疑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市场来看,市场竞争的焦点从以前的价格朝着品质和设计、创新等个性化,高附加值转化。品牌化企业无疑抢占了一定先机。就我们新申集团而言,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消费趋势,把握中国消费者心理,以此作为依据来细分市场,打破传统的宏观界限。从最初服装亚麻面料、家纺亚麻面料到如今的产业亚麻用布,在这三大领域中,又进行不同的细分,比如亚麻服饰,从服装到配饰的解决方案,服装又从功能、年龄、场合、风格等持续细分,以此来精准帮助到客户;家纺目前已经延伸到家纺、家居,从生活方式细节出发,从以前窗帘、沙发布、床品面料等,延伸到厨房、卧室、客厅等所有居家生活上,体现在所有能通过环保面料来呈现的生活细节中。此外,我们现在提出针对性的个性服务,从满足衣、食、住、行、游、娱、养等几大方面来构建整体解决方案,实施个性化定制。甚至与创客、设计师协作完成个性化的面料设计开发。
绿色纺织业也无疑将是供给侧政策背景下的趋势与方向。近年来我们持续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前期主要从旧设备改造入手,投入资金引进新设备,同时引入“精细化”管理来升级此前的5S管理系统。通过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升级盈利能力,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新申积极与外界对接,参与各类高峰论坛,与专家、领导等互动、交流,学习和借鉴,希望尽早引入更多的先进管理模式,来升级品牌智能化。
而就政策方面的愿景上,我们希望能从行业和区域政策方面获得一些新机遇,以此来实现交流合作,能够融入更多的平台、品牌来共同碰撞,升级创造力的同时,又能精准把握市场脉搏,最终形成贯穿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价值,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实现个性化定制,有效杜绝和破解产能过剩。
这一路走来,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一直以来的帮助与支持。从江苏省到苏州市,一直到吴江区以及我们震泽当地政府,近年来对于纺织行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支持。对于新申亚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比如:提供机遇,独家冠名2015江苏十佳服装设计师评比,组团参加各类展会等,通过持续发布流行趋势,我们推进麻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大力发展创客经济、粉丝经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推进企业的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促进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和外部借脑借力。
未来,我们希望在推动亚麻创客创业的基础上,倡导尊重原创设计的理念,借此平台来展示推广吴江、震泽的绿色亚麻,让更多人了解震泽、吴江、苏州,成为纺织尤其是绿色面料产业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共同捍卫我国麻纺织行业,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的生态。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敏其
供给侧改革就是市场经济最好的体现。市场经济讲究的是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就不会去考虑供给和投资。原来的市场经济是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现在真正回到了市场来决定一切的时候,政府很英明,提出了供给侧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是好事,但也要根据市场的行为。我认为,政府千万不要再去救企业了,不好的企业就让他们淘汰,这样,恶性竞争就会减少,库存也会减少。关于库存,如果不是市场需要的,库存还是消化不了的。
供给侧的改革,既然是供给决定了最后的消费,真正把投资或者办企业交给了市场,有利于技术比较先进、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智能制造、互联网+、个性定制等,就是趋势,企业必须顺势而为,才能成功。要思考企业内涵,要生产特色产品等,要布局和落实,愈早落实愈好,等是等不来的,这样才能抓住新一轮的机遇。
从传统到数字、智能制造,是个必然的过程。企业要摒弃传统方式的生产,拥抱、快速实施智能制造。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功转型的。
我认为,市场决定一切,要取消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干预,企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地方政府已经穷尽了一切方法来帮助企业,能给予的基本都给予,如果一个企业期待政策来生存,那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我认为,地方政策不应该期待,对于国家政策,比如减税、劳动法的修订,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企业也要敢于面对现实。
宁波百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江海润
宁波百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拥有Alphabet爱法贝和U-JAR两个童装品牌。作为品牌管理公司,我认为供给侧改革非常符合当前的需要。对零售企业、品牌方来讲,会带来新一轮的考验。现在的品牌运营,除了小部分品牌,利润点比较高、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外,大多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线上和线下企业都遇到相同的问题,没有合理的利润,经营风险加大。内控,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和库存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不仅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更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特别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真的应该在生产链供应侧方面做大的调整,而不是仅仅营销方面做大力度的拓展。
针对现在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整,保证单店业绩的产出、合理的毛利润、和进行投产的分析。订单大多分成两次投产,首次的试单投放量比较小,看销售情况做二次翻单投产。由于做了这些调整,在今年销售增长的同时,投产数减少三分之一,库存的控制有6%的下降,优化了资金链。此外,我们将面辅料供应全线打通,以品牌效应来保证服装工厂的资金安全,与工厂的下线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贯通供应链,这样工厂也愿意为品牌商多做考虑,价格上面也会更好。
此外,我们还在商品规划上做了一定的整合,一些款式在保证品牌原来的中高端定位的同时提高性价比,设计一些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简洁大气的款式,事实证明卖得不错。
因此,我觉得,如果一个公司要运营好的话,应该从供应链,从商品的企划、结构,甚至供应链的大流通方面去考虑,必须从产品端去考虑,同时在销售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控制库存不是一端的事情,而是整个品牌联动的过程,当然这对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品牌公司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提出“弯道超车,逆势成长”的目标,2016年的产值要提升40%,费用下降5%,毛利率要提升3%,压力大,但应该可以做到。2015年,我们实现了9%毛利率的提升和39%的业务增长,降低了4%的费用。其实,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有做得好的企业,关键是用什么眼光去看待这一切,你率先做了哪些布局。
江苏大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唐利刚
供给侧改革十分重要,但一定要让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深刻理解“互联网+”和实体经济各自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才能少走弯路,共同发展,特别是青年创业者,以免行将踏错。
3.2供给侧之我思
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葛荣德
中国经济在长时间里注重的是高速增长需求,经济发展的方式相对来讲比较粗放,现有的产品市场现象是,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又供给不足。这种现象已是发展的瓶颈,只有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增长点,需要结构性改革来推进。因而也就有了我们如今所谈论的加强供给侧改革。
就现在而言谈论供给侧政策发布谁会受益或者是谁受益更多,一时还很难定性,但有一条是必然的,谁理解了供给侧政策的内涵,谁按这个思路去做自己企业,谁一定受益。
那什么是顺应供给侧政策的思路呢?
我认为,纺织产业的生产方式做到绿色低碳这是企业自身的基本需求。纺织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是互联网时代的硬性需求。纺织企业生产不能做到绿色低碳今后是不能生存的,无论是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生产成本来讲,都将是无法承受的。
此外,“互联网+”对社会、对产业结构、对生活、生产方式已经带来巨大改变,后面还有更多更大的改变,万物智能,万物互联已经离我们不远。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对以上两方面工作做了充分有效的准备工作。
作为色织企业,在绿色低碳生产方面,我们改变了传统色织面料的生产流程,运用原液着色纤维,用多元色纺的方法纺出有色纱线,使纱线不染色或大量减少染色需求等方法,很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
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我们已完成设备智能的基本改造,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的必要软硬件已经基本到位,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已在完善中。
除此之外,产品与服务个性化的趋势,也是我们企业如今正在面对的新课题,更是今天的生产型企业需研究透彻的课题。不同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定位需求。我们是生产色织面料和服装产品的。面料方面,凭借我们面料本身品种有特色、品质较高档,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的优势,我们的定位是专为中高档定制服装企业专供高档特色面料,以我们的面料,为服装加分。在服务个性化上,我们也已经做了很多的基础性工作,也已经有能力为我们的面料客户提供具有个性化服务。
企业转型升级必然会经历阵痛,但只要决心大,目标坚定
则痛苦并快乐着。作为企业,我们也看到政府每年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政策上的投入和支持都是不少的,所有地区的政府对产业的支持不缺力度,要说缺的方面在于把钱用得更准确,现在的支持方式未必有大效果。在这方面我所抱有的期待是,政府要务实转变观念,在今后考虑对产业的扶持政策方面,要有更多策略性的思考,要大力扶持企业先做强再做大,要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项目,扶持是选好重点支持到位,而不是蜻蜓点水,渠道大家都有,重要的是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我看来,这些才是值得我们企业家与政府需要去思考的事。
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董事长 殷金华
个人认识正是因为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现在遇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政府提出供给改革。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改。现如今,我们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期。针对当前的现状,我国可以有的产业模式有二种,一个是内销,一个是外销,国际商业模式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外贸企业以销定产,内销以产定销,08年以后政府银行大力推动下,这几年从事外销的企业稳步发展。至于内销,自然离不开政府制度的制约、政策的扶持。政府要建立好规则,把信用体系建议好,市场自然也会有其自动调节的机制。
昆山凯意织针有限公司 总经理 钱铭
去产能的关键问题,我认为是严把质量关,现在市场竞争有种无序竞争的感觉,恶性竞争发生了,没有部门去管理。市场需求产生了认知跟不上的问题,市场饱和了,大家去比价格而不是比质量。供给这一块,因为不规范的竞争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形成供大于求的状况。中国制造业将来的唯一的出路还是要靠产品质量,只要质量提高了,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供给侧之我行
盛虹集团 董事长 缪汉根
2015年,纺织品市场整体受困于需求低靡、产能过剩。经过3年多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仍处于探底过程,行业需求端仍未明显好转,去库存仍是行业顽疾,市场竞争日趋恶化,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供给侧政策的发布无疑是个福音。它既可以推动企业投入结构和增长更加合理,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动力的增强,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率,将有效解决纺织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对于纺织服装业去库存和去产能带来的影响最为直观。其一,供给侧政策提倡进行有效投资,将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能计划,避免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其二,政策表示要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完善质量监管体系,这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有较大帮助;其三,政策还强调创新,创新是企业去库存的重要途径。
随着未来供给侧政策的进一步切实落地,作为纺织企业,最直观的还是希望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化解产能过剩。要更多从供给侧着手,促进产业升级,淘汰产能落后企业,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对生产力重新整合,提升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同时,帮助制造型企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税费负担、财务费用等。政策上如果能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方面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也将鼓励企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就行业而言,纺织产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来讲,也意味着需要经历调整与改革的艰辛和痛苦。应对于此,我们在发展方向上率先进行规划,一方面建立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此外,盛虹还借助大数据平台,助力信息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生产企业的反应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也是必不可少。我们集团的创新研发应该不仅仅要立足企业自身,更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市场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起集前沿技术研究、流行趋势把握、市场销售应用、终端客户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式、立体化的创新体系,积极转化和应用技术成果,在生产经营中实现技术
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组合,促进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成为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
建立智能工厂无疑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集团两化融合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盛虹股份下属国望高科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在直接纺聚酯生产线上采用智能加工系统进行涤纶长丝的生产,包括纺丝智能加工和加弹智能加工,建立起智能化、信息化的聚酯生产的现代化样板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导入物联网技术,智能化项目实施后,年平均节省成本1500万元,用工率减少34%,故障率减少55.9%,人员单产提升29.8%,产能提升33.06%,作业精准性、成功率也显著提升。“机器换人”策略的实施,使企业先进的工艺装备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以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下一步,盛虹将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两化融合,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成为行业内乃至国际上智能工厂、智慧企业的示范者。
经过这几年企业的两化融合建设,我们集团也已经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和管理基础,涵盖了包括研发、生产、采购、财务、销售等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大数据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有效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内部管理、市场行情等环节进行有效分析,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最终达到整合企业各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作用的目的,实现企业健康高效运行。
努力提升自己,是我们应对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
苏美达轻纺公司 副总经理 林学虎
苏美达轻纺公司坚持贸工技相结合发展思路,以国内外贸易和自主品牌建设为主体,创建和发展自主品牌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给个性化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要努力抓住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在供应链方面,我们正在着力构建“高端产品在长三角、中端产品在中西部、中低端产品在东南亚”的产业梯度和格局,同时,我们秉持全球视野理念,拓展全球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打造新一轮全球竞争新优势。
江苏开利地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蒋锡生
我们对“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也许并不深刻,但是市场的个性化趋势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我们企业一直着重围绕产品刚性需要地区,紧贴客户的消费需求进行布局,做了不少工作。我们认为,未来两年国内消费将进一步趋缓,围绕“一带一路”走出去拥抱全球化成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内市场我们也做了一定规划,我们生产的铺地类产品,在新疆、西藏、兰州等地需求稳定,这些地区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刚性地区,我们计划2016年在新疆增加投资,这是个5亿元的项目,从原材料开始覆盖全产业链,定位中亚地区消费喜好,有目的地生产他们喜爱的铺地产品。
最近将抽时间到中亚地区再去走一遍市场,到土耳其去看看他们产品的竞争力,和我们在新疆生产的产品进行比较,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我们已与一家新疆企业、一家土耳其企业在洽谈,看看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占领中亚等地市场,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种合作还需要时间去沟通。
产品结构,一方面根据当地需求层次进行分类,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展高品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从引进设备、项目规划等都要体现世界水平,要做就要做好,目标就是要和土耳其产品去竞争,如果这个目标达成,中国地毯业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龚 雯,许志峰,王 珂.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1-04(第2版).
[2] 徐长杰.“供给侧”释放纺织经济增长潜力,行业新闻奖名单出炉[J].纺织服装周刊,2015-12-28.
对话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