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

2016-03-25 17:3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国人德国生产

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仿造人家的产品。然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日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

当英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德国人的工业化步伐显然慢欧洲兄弟一步,而且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与今天中国类似的“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仿造人家的产品。为此,英国议会还特别在1887年8月23日通过对《商标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美国工业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随即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并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由于德国有基础科学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此后,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以及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最有名的公司,几乎都是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它们直到今天都维持着世界性的声誉。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位西门子公司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和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他:“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管它什么义务呢?”西门子总裁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我们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运作不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假公司”。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历、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之为“隐形冠军”。例如德国的马牌轮胎公司成立于1871年,现在我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它的分店。阿迪达斯公司创办于1920年,至今也有96年的历史。

德国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一是由于有行业保护,二是由于价格并非决定一切,打价格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德国企业是要追求利润,但是只要能保证基本利润,有钱可赚,他们考虑更多的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德国人宁愿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

笔者曾问过一家菲仕乐锅具店的经理:“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100年,因此每卖出一口,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仔细想一想,你们划得来吗?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造得那么结实呢?让它的使用期短一点,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这位经理这样回答:“哪里的话,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都忙不过来!”德国人的营销战略与众不同,一笔生意,在你身上一辈子就做一次,让你说他的东西好,这就会感染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再成为他的顾客,然后再感染第三个人。

“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跟德国人谈价格,一点都砍不下来。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

“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和优秀的售后服务。德国企业生产的一般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难度,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的产品。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从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

德国所有供3岁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是天然的;所有奶粉被列为药品监管;所有母婴产品只允许在药店出售,不允许在超市出售;所有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所有保健护肤品牌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植物种植园,以保证其天然有机品质。

德国人生产的非工业用途的化学产品,例如清洁剂、洗手液、洗洁精,除了有清洁杀菌的功效以外,绝大多数采用了生物降解技术,也就是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学成分,来将化学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笔者也曾问过一位德国的企业家,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动不动就“能用100年”呢?他这样回答:“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没有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靠国外进口,所以必须物尽其用,尽量延长使用期,这才是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另一个是德国人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

猜你喜欢
德国人德国生产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梦梦”“娇庆”德国行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食品与水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