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交媒介下的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态度

2016-03-25 13:27俞锟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阅读行为社交媒体

俞锟

【摘 要】阅读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行为,更是大学生学习、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应用的普及,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的“新宠”,甚至逐渐成为他们使用移动媒体的主要意图。不得不说,社交媒体的流行已经对大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现象下,较之从前的传统阅读,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及阅读心理是否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探究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及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阅读行为;阅读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228-02

媒体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在改变人类阅读的方式和习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博客的出现,标志着社交媒体的正式诞生。21世纪,以Facebook、Twitter、Wiki、微博、腾讯QQ、微信为代表的国内外社交媒体的诞生,各自吸引了全球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一代群体。与此同时,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年,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年和6.07期/年,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1]。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意图研究社交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及心理的影响。基于社会心理学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阅读态度作为切入点。态度是对人、对事和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通常会伴随着情绪感受与看法;阅读态度则是一种伴随情感状态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影响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且会影响一个阅读行为的持续性。

一、阅读的意义

从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印刷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人类的大众阅读活动也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经过多年的阅读研究发现,人们阅读会从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大脑。

科学家过去已经证明,阅读能刺激大脑的许多不同部分。例如,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读到“香水”和“咖啡”这两个词语时,大脑管理嗅觉的部分就会活跃起来。然而这些研究关注的是一个人正在看书时的大脑活动,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阅读不只是留下一个短暂的印象。它对大脑的改变可能是长远的。

如果阅读能力显著下降,人类的思维和智力也会发生变化。现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重视阅读,轻视阅读,那么人类的创造性会因此减弱乃至消逝。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境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电子阅读作为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的阅读方式一度危及到纸质阅读、传统阅读的生存,曾经出现的“纸质阅读已死”的言论在传统出版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电子阅读的出现对传统阅读来说并非潘多拉魔盒的开启。电子阅读有其潜在的技术优势和新兴的受众市场,也有其不成熟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对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其不成熟的一面,并对其进行改进,乃至与传统阅读相结合。

二、阅读态度的基本概念

阅读态度可以说是阅读者在进行阅读行为时的情绪感受或看法,如讨厌或喜欢。一直以来,国外学者也在对阅读态度进行解释。

Lewis与Teale(1980)提出他们认为阅读态度是多面向的,有三项因素:一、个人发展:阅读上的价值是获得调查自我、他人和生活的方法;二、效用:阅读上的价值是达成教育或职业的成功或是生活经营;三、快乐:从阅读得到兴趣。

Alexander与Heathington(1988)解释:阅读有其情意领域,例如:喜欢或讨厌阅读,而其中情意领域还包含四方面:一、阅读态度;二、阅读动机;三、阅读兴趣;四、阅读的自我概念。在阅读的情意领域中,阅读态度是最重要的,阅读态度的内涵包括学生对阅读的知识、阅读的评价、伴随阅读动的行动。

Gettys和Fowler(1996)提出,一个人对阅读态度包括对阅读的情感,阅读的准备度,和阅读的信念,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想去阅读和持续阅读的原因。另外Gettys和Fowler认为态度是对事物和情况的一种特定倾向,通常会伴随着情绪感受与看法,阅读态度则是一种伴随情感状态的反应,这种情感状态的反应,是影响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阅读态度会影响一个人对阅读行为的持续性,对阅读持有正向态度的学生,会对阅读付出较多的努力,且会在休闲时主动进行阅读[2]。

三、社交媒体对阅读的影响——社会化阅读

社交媒体对阅读的直接影响是所谓“社会化阅读”的诞生。目前社会化阅读是指基于社交媒体客户端的阅读行为。学者给出的定义是,社会化阅读是以读者为核心,强调互动、分享、传播、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它是相对传统以书为核心,以内容为主导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阅读的社交,倡导UGC,倡导共同传播与共同盈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最大化。[3]

社交阅读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媒体的新闻传播手段,带来了阅读变革,阅读正向“内容碎片化”、“功能社会化”、“形式多媒体化”的趋势转型,而社会化将是重中之重。

另有学者表示,社交媒体对阅读的影响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时间,当下许多年轻人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用在其他生活方式上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如阅读。另一个方面体现在阅读的方式,过去的阅读更趋于深度阅读、专注阅读,而如今大家更习惯于碎片化阅读、浅层阅读、非线性阅读。[4]

四、社会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并存的出路

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行为,其合理性必然体现在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对文化体系的影响。而当前,社会化阅读的合理性遭受质疑的地方体现在其阅读内容过于低俗,阅读目的过于功利,数字化媒体过度的消费性,娱乐化过度泛滥,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现象以及人文主义和审美精神缺少。

从近几年的全国阅读普查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的15.38分钟减少了1.95分钟。其中,成年国民在工作日的图书阅读时长为13.49分钟,休息日的读书时长为13.27分钟。纸质书阅读时间连年下降。

针对浅阅读的各种弊病,各国都纷纷呼吁“深阅读”,越来越多人对数字阅读技术进行反思,并且意识到数字阅读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对于阅读只是辅助,应该主动将其与社会、文化和人文互动。

所谓“深阅读”,是指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更改的了解世界,反思自身。其重点在于“反思”、“思考”。而所谓的“浅阅读”只是被动的浏览信息,缺少思考。

但是,对于社会化阅读和数字阅读来说,将其贴上“浅阅读”的标签过于武断。以亚马逊公司出品的kindle电纸书和豆瓣读书网为例来说,kindle的数字阅读体验不再是浅阅读,而是结合纸质书的深阅读体验和数字产品的高信息量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而豆瓣读书网更是将个性化阅读体验与读书社交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网上读书社区。

数字阅读发展到今天,既有消费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土壤,也有新媒介的催化,更多的是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产品和心理需求。然而,数字阅读并非洪水猛兽,它是藉由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于各方面都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如何一方面秉承着千年优秀传统文明,另一方面拥抱新科技和新时代,对数字阅读的认识和行动都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德寰,郑雪,崔凯,张晓鸽,左灿,崔忱.数字化时代对国民阅读影响的文献综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02).

[2]黃齡瑩,林惠娟.家庭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為例[J].朝陽科技大學幼保系,2002.

[3]黄晓斌,林晓燕,刘子明.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02).

[4]赵洁.论社交媒体[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5][美]德尔伯特·C.米勒,[美]内尔·J.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阅读行为社交媒体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使用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