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震磊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开展的目的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智力轻体能”的教育观念及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都积极响应,采取各种形式以确保实现每天活动一小时的目标,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各级学校广泛利用的手段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是比以往的课间操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既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特点和意志的特色活动,打破原有广播操的单一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无论在健身价值上,还是在教育功能上都远远好于传统课间操,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但是,作为一个一线教师,通过实践、观察、总结、反思,我发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当的做法,主要体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基本上仍然以原有的课间操形式为主,不能生动有趣而且符合学生特色,不能构建出在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小学学校特色的、健康活泼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不能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要构建适合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首先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和活动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低年级学生在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上要多安排一些,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在技巧和难度上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活动时间要有所区别,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最好采取分年级、分场地、分时间段组织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样能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很好地解决因场地小、内容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其次,活动内容要简单易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教师在创编动作时不要过于追求难、新动作,而要把易普及、易学习掌握、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作为编排的主要内容,最好把简单动作编得有特色、独特新颖。编排的活动内容要具有普及性,由浅入深,教学时深入浅出,这样既能节约训练时间,又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欲望。要定期更换一些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要注意体育与德育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通过活动开发学生的集体创造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活动中的主题操和团结向上的内容塑造学生的人格,通过体育活动中的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渗透德育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本校实际及当前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小集体模式”虽然采用分开与结合的方式,但是仍然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秉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其以基本结构特征为活动的过程,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以某一项目为活动核心,以逐渐掌握该项目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活动顺序,注重活动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量安排。“小集体模式”主张多练,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该项目技能掌握成功的体验
“小群体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小集团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小集体模式”,其活动的群体由学生自由结合,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锻炼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增强锻炼效果。这种“小群体模式”是在充分考虑体育锻炼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前提下设计的。“小群体模式”的结构特征是在每一个项目活动开始增加一个分组和形成集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所分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并形成各自的锻炼目标。活动中以小组的主体性活动为主,教师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在单元活动结束的时候,一般要进行适当的小组间比赛和小组总结。
“分散模式”是一种概念宽泛的活动模式,其秉承了“主动性教学”、“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这种活动模式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是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项目和练习伙伴,对练习人数没有要求,学生可以单独活动也可以结成伙伴。在每一次活动前,老师针对每个项目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进行验证学习,在活动中老师还要注意定期提醒学生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