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圣经原型解读

2016-03-25 18:00张蓉芳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伊娃耶稣圣经

张蓉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系,福建 泉州 362000)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圣经原型解读

张蓉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系,福建 泉州 362000)

废奴主义经典之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包含大量的圣经原型,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情节及主题方面。作者斯托夫人在小说中提出了解决奴隶制度的方案,她认为唯有爱的力量才能最终消除罪恶的奴隶制度。小说既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也无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这正是导致现代人曲解它的问题所在。

奴隶制;圣经原型;爱的力量

一 斯托夫人和《汤姆叔叔的小屋》

哈里特·比彻·斯托(1811—1896)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发表,便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19世纪销售量仅次于《圣经》的畅销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汤姆叔叔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压迫下艰难生活并最终死去的故事。作为一部与其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废奴小说,它深深震撼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有效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难怪乎美国总统林肯在接见斯托夫人时,赞誉道:“原来你就是燃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1]

斯托夫人生长在美国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她的父亲莱曼是当时美国著名的传教士,也是19世纪美国加尔文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哥哥亨利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神坛演说家,丈夫则是神学院专门研究《圣经》的学者。有着深厚基督教文化背景的斯托夫人关心社会和道德问题。在与蓄奴制仅一河之隔的辛辛那提生活时,斯托夫人耳闻目睹了迫害奴隶的无数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令她无比震惊和心痛。为此,她愤笔写下了这部不朽之作。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身上都有着基督的精神。

《汤姆叔叔的小屋》虽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但由于其感伤主义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这部小说备受争议。进入21世纪后,该小说依然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其对消除种族歧视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它“至今仍被称为最受批评关注的作品”[2]。国内外对该作品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然而从圣经原型批评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够深入。为此,本文拟采用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做一个全新的解读,从而深入探讨其解决奴隶制度的方案及现代曲解这部小说的原因所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二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认为,就西方文学传统而言,两大文学体系构成了原型的本源,即古希腊神话和希伯来人的《圣经》。原型构成了文学的组织形式,所有的文学形式都是对原型的移位。弗莱认为通过借助作品中人物、情景、主题等多种形态抽象出来的原型能够切入作品最本质、最真挚的精神之根,从而发掘其真正含义[3]。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包含丰富的圣经原型内涵。

(一)圣经原型人物

1.汤姆叔叔——耶稣

小说主人公汤姆叔叔既有《圣经·出埃及记》里约瑟的特质,也具有《圣经·新约》中耶稣的性情。在小说开头,汤姆叔叔很像圣经人物约瑟。约瑟的哥哥们加害约瑟,把他卖到埃及地法老的护卫长波提法家为奴。而汤姆叔叔也有相似的经历。肯塔基州温和的庄园主谢贝尔先生因负债累累,受人钳制,被迫把最得力、最忠实可靠的黑奴汤姆卖给粗暴的奴隶贩子黑利。汤姆叔叔和约瑟一样遭受了最亲近人的背叛。在荒年之际,加害约瑟的哥哥们纷纷逃亡埃及求告粮食。约瑟心地善良,原谅了他们,赠给他们许多粮食,并把他们安顿在埃及。同样地,虽然谢贝尔先生背叛了汤姆叔叔,但汤姆非但不逃走,还甘愿为此抵债,牺牲自己的自由,以此保护主人庄园的利益。在埃及地,由于约瑟聪明能干,不久他被提升为管家,掌管家中大小事务。同样地,当汤姆被卖到圣·克莱尔先生家为奴时,他稳健、勤恳、能干的品质使得他一跃成为庄园的管家,赢得了克莱尔先生的信任和赞誉。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汤姆叔叔越来越像耶稣的样式。在《圣经》中,耶稣为了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汤姆叔叔为了保护两个逃亡的奴隶(凯茜和爱米琳)被灭绝人性的勒格里用酷刑鞭打致死。汤姆叔叔和耶稣都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同时,汤姆叔叔和耶稣一样具有伟大的宽恕之心。当面对残忍的勒格里致命的毒打时,汤姆叔叔忍受着肉体剧烈的疼痛,平静地说:“我从心里宽恕你!”[4]这和耶稣弥留之际的话何等相似,在《圣经》路加福音23章,当兵丁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斯托夫人成功地借用文学原型耶稣刻画出一位有血有肉、充满爱心的汤姆叔叔形象。他是爱的化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为何这么美善的一位好人竟然会死于奴隶制度,从而唤起人们对奴隶制的强烈不满。

2.伊娃——天使

斯托夫人在小说中还成功塑造一位纯洁善良、充满爱心的小女孩,名叫伊娃。小伊娃的圣经原型是天使。在《圣经》中,天使是上帝信息的传递者。天使不属于俗世的世界,它高于人类,而且被人类所尊崇。从外表上看,伊娃确实完全不同于其他小孩,她面容良善,身穿洁白无瑕的衣服,身上散发着天使般的神韵。而且她像天使一样,总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以其单纯、虔诚和博爱跨越了种族界限,去温暖、安慰那些痛苦的心灵。

除了像圣经天使的形象,伊娃还被刻画成替罪羊的样式。在《圣经·新约》中,耶稣成了人类的替罪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洗清人类的罪。而小说中的伊娃具有耶稣的样式,当伊娃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时,她要求父亲释放黑奴,同时她给家里的每一位奴仆一缕金黄色的头发,以表达对他们的爱和纪念。就像在《圣经》中,耶稣在被抓前拿起饼来,递给门徒们说: “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了,为的是纪念我。”[5]耶稣的死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同样地,伊娃的死带来奴隶和家族成员灵性的更新。小黑奴托普斯信主了,奥普丽尔小姐心意也发生了改变。而伊娃的死也促成了她父亲克莱尔对灵魂的追求和自我的反省。伊娃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就像《圣经·以赛亚书》11.6中所言:“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鱼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伊娃虽然是个孩子,但她的死却唤醒周围人的灵性,她成了他们的精神引领者。总之,斯托夫人通过塑造汤姆叔叔和伊娃两位殉道者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度的罪恶,引起读者的共鸣,净化当时社会上冷漠的人心,激发人们对爱的体验。

3.勒格里——撒旦

勒格里,汤姆叔叔的最后一位主人,是充满邪恶的,像《圣经》旧约中引诱亚当夏娃吃禁果的撒旦。在《圣经》中,撒旦是罪恶的象征。它厌恶真善美,不愿人类相信上帝,它极力破坏人和神的关系。勒格里就是撒旦的典型代表。他凶残可恶,面目狰狞,眼睛里经常带着杀气,他长期虐待奴隶,同时还养了一批打手和恶狗,对黑奴进行惨绝人寰的伤害。黑奴们在勒格里庄园时时有死亡的危险,不是被活活累死,就是被狗活活咬死。在这里,黑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人格被随意践踏和摧残。勒格里的个性是变态的,灵魂是扭曲的。当他看见汤姆叔叔如此顺服上帝的安排时,他内心对汤姆充满了厌恶。他以变态的方式威胁汤姆要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由于汤姆生性正直,不肯屈服于勒格里的暴力之下,最终被活活打死。

(二)圣经原型情节

斯托夫人深受《圣经》的影响,在情节设计上也采用圣经原型模式。在《新约》里,耶稣遭门徒犹大出卖被兵丁抓走。为了洗清世人的罪,耶稣被钉十字架,受难。在骷髅地,兵丁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和他同钉十字架的两个犯人,一个当场信主,灵魂得拯救。耶稣的死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背叛—死亡—拯救”的叙述模式可以在这部小说中找到相似之处。汤姆叔叔因遭受主人谢尔比先生的背叛而被奴隶贩子带走。相似地,为了保护两个逃亡的奴隶(凯西和艾米林),汤姆叔叔被灭绝人性的勒格里用酷刑鞭打致死。汤姆叔叔在弥留时刻的仁爱之举深深唤醒了两位残酷的监工桑博和昆宝的忏悔之心,他们都归依上帝,灵魂得拯救。汤姆死后,谢尔比庄园的少东家小乔治因深受这种博爱精神的感动而释放了庄园里所有的黑奴,给予他们自由。本质上,汤姆叔叔就是黑皮肤的基督形象,是斯托夫人塑造出来反抗奴隶制度的殉道士。

伊丽莎的故事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伊丽莎是一位漂亮的第二代混血女奴,她信仰基督教, 爱主人谢尔比先生和夫人, 也爱丈夫和孩子。当她偷听到儿子小哈里要被卖掉用来抵债时, 她心急如焚,决定带儿子连夜逃走。她逃离的经历和《圣经》中以色列人出逃埃及地的情节极其相似。在《圣经》中,摩西带领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逃到红海时,看到后面有埃及士兵追杀,前面又有红海拦路,以色列人变得特别恐慌,这时摩西祷告上帝,上帝便将海水吹退,露出旱地让以色列人行走过海。这是何等大的奇迹。上帝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来到牛奶与蜜之地——迦南美地。在小说中,当伊莉莎面对身后奴隶贩子的追捕,她鼓足全身力气在生死关头靠着上帝赐下的超自然力量纵身越过湍急的河流,跳过一块又一块的冰块,终于铤而走险地度过危险之地来到自由之地——加拿大,与其丈夫乔治一家人团聚。斯托夫人借用这些圣经原型情节旨在暗示着在上帝爱的指引下,黑奴们通过不懈努力可以摆脱奴隶制度的捆绑,重获自由。

(三)圣经原型主题

斯托夫人通过借助各种圣经原型人物和情节的描述来突出小说的圣经原型主题,即爱和罪。爱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爱”在《圣经》里是上帝颁布的最大诫命。马太福音22:37节记载:“你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马太福音22:39节强调要“爱人如己。”在约翰福音中又不断强调爱的重要性。正是这份基督爱的力量激励斯托夫人成功刻画出汤姆叔叔这位充满爱的丰满人物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谢尔比庄园,汤姆叔叔放弃逃跑的机会,甘心被卖为老爷抵债,这不是惟命是从,而是因为对老爷、对庄园的热爱。在克莱尔家,汤姆叔叔迫切为主人的灵魂祷告,虽然他已重获自由,但他依然把主人的安危放在自己利益之前。在勒格里庄园,因着对神的爱,汤姆叔叔顺服上帝的旨意,虽被鞭打、遭酷刑,但仍献上感谢和赞美。他的生命深深影响周围的人。

罪也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一。在《圣经》中,罪代表了撒旦和人类的关系。罪导致社会的堕落、人性的扭曲。罪使人类失去美好的品性,被罪挟制,失去身心灵的自由。罪破坏家庭,摧毁人心。在这部小说中,斯托夫人通过对以勒格里为代表的残忍的奴隶主的刻画,强烈控诉了奴隶制带给奴隶肉体和精神上难以言说的折磨,它破坏家庭,残害人心,和美国的基督教教义是完全相违背的,急需被废除。

三 原型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启示

通过借助抽象出来的原型,我们能够切入小说中最原始、最动人的本相,深刻体会斯托夫人写这部小说的真正用意。有着坚定基督信仰的斯托夫人深信人生来是平等的,且有获得自由的权利。这种理念贯穿她整部小说的叙述,基督爱和平等的观念渗入到小说中的各种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描述中。斯托夫人旨在借此揭露奴隶制度是导致以汤姆叔叔为代表的奴隶们悲惨命运的根源,奴隶制度是万恶之源,和基督教义是完全不符的,应该被废除。

(一)斯托夫人解决奴隶制度的方案

那么,面对邪恶的奴隶制度以及它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解决奴隶制度成为了斯托夫人关注的焦点。这部小说表明斯托夫人最深刻的批判不仅是奴隶制度引起的各种罪行,而是制度本身的罪恶。在小说中,斯托夫人有号召奴隶们通过暴力来争取自由吗?她写作的目的是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奴隶制度吗?如果我们没有细读文本,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不要忘记斯托夫人本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不可能希望通过暴力来解决奴隶制问题。

通过借助圣经原型来构思这部小说,斯托夫人有效表达了她的写作意图。斯托夫人强调奴隶制是一种不道德的体制。在基督教的国度里,上帝绝不允许这种罪恶的存在。斯托夫人有意创造一种负罪感来拷问人们的良心,为什么斯托夫人要把汤姆描述成基督样式的人物呢?因为她想唤醒人们的同情心,让人们意识到这么虔诚善良的人都死于奴隶制度,美国这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再保存这样邪恶的制度将是错误的。斯托夫人通过汤姆和伊娃来感化当时的人们,使他们的道德标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对于斯托夫人而言,奴隶制度必须通过改变人心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斯托夫人深信通过基督的爱和自我牺牲可以改变人心,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在斯托夫人看来,基督爱的力量是拯救美国脱离奴隶制度成为一个民主、进步国家的有效途径。总之,斯托夫人废奴的理念是进步的。

(二)基督教的爱误解为宗教伪装

通过圣经原型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斯托夫人的写作特色。斯托夫人因采用感伤主义风格和浓厚的宗教色彩进行描写而被现代读者认为是宗教的伪装。事实上,感伤主义是19世纪最流行的写作风格。强烈的感情色彩正是这部小说的特色。这种情感力量给小说一种感情冲击力,容易扣动读者的心弦,大大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和批判力[6]。其实这部小说被误读是因为现代读者没有看到那个世代的读者和现代读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读者对斯托夫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宗教观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事实上,在19世纪的美国,斯托夫人借助基督教博大的爱来反衬奴隶制度的罪恶是最符合当时人们的情感思维,也是激发人们反对奴隶制度血腥暴行的最有效方式。

(三)斯托夫人的局限性

就奴隶制度的改革而言,斯托夫人的理念是进步的,但也有其局限性。斯托夫人所坚信的基督信仰的力量在改变人心和建立新的道德秩序上确实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光靠道德力量无法解决奴隶制度的问题。要根本上消除罪恶的奴隶制度,除了改变人心,还要像小说中的伊丽莎和乔治夫妇那样采取非暴力行动,并借助一些有效的政治措施,如美国内战。同时,还要像20世纪美国著名的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那样为追求民主的平等意识而奋斗。只用这样做,美国黑人才能真正在美国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

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斯托夫人借助圣经原型成功地构思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表达了她的基督理念,抨击了奴隶制度的罪恶,使这部小说一跃成为19世纪美国反奴隶制度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毫无疑问,斯托夫人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她敢于面对黑暗,有勇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作家,正因为她的正义和勇敢,美国废奴运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她的贡献不仅在美国,她对世界人民反对种族歧视和争取自由民主的伟大事业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托夫人的使命感成就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经典名著,使之成了因爱而永垂不朽的作品。

[1]Stowe H Beeche.Uncle Tom’s Cabin[M].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1983.

[2]金莉.新世纪美国《汤姆叔叔的小屋》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2015,(3).

[3]诺思罗普·弗莱.弗莱文论选集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4]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5]《圣经》[M].中国基督教协会,2009.

[6]吕水平.《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文学性及其艺术呈现[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校:余中华)

A Biblical Archetypal Interpretation of Uncle Tom ’ s Cabin

ZHANG Rongfa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

UncleTom’sCabinis American authoress Stowe’s anti-slavery classic novel. This novel includes lots of biblical archetypes, such as archetypal characters, plots and theme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reveal abundant religious connotations of Christianity in this novel in order to have a deep discussion on Stowe’s solution to slavery and illustrate where the modern misinterpretation and bias lie. For Stowe, only the power of love can ultimately defeat the evil slavery.

slavery; biblical archetype; the power of love

2016-08-15

张蓉芳(1981— ),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I712.3.45

A

1008-4681(2016)06-0103-03

猜你喜欢
伊娃耶稣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自从有了赵肉肉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