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娜,陈威巍
·会议报道·
立足临床、紧跟前沿:“生物安全医疗救治及重要传染病临床诊治新进展”研讨会纪要
张敏娜,陈威巍
新发传染病;生物安全;疾病防控
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第九期全军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班暨“生物安全医疗救治及重要传染病临床诊治新进展”研讨会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与研判,并就新发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新突破和重要传染病临床诊治新进展进行了研讨。来自全国全军的200余位传染病专业人员和部队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参会。
生物安全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目前全球生物安全形势具有影响国际化、危害极端化、发展复杂化的特点。未来生物威胁主要表现形式可能是突发的人或动、植物疫情,且与自然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分清。病原体可能趋于呈现低致死、高致病、易传播、难追溯的特性。实施手段可能是合成和施放新病原体、制造可疑疫情等;其危害范围不仅指向生命健康,而且将更多的转向威胁社会和政府。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面临多种生物威胁,急须构建新型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医疗救治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第一时间发现并救治患者,对减轻病情,降低生物武器攻击效能,减少公众恐慌,稳定军心民心有重要作用。
生物气溶胶是生物威胁的重要形式,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传染病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生物气溶胶实时监测预测与控制技术系统通过对疫情及环境的实时监测、预测与优化控制三个环节实现对生物气溶胶危害的一体化高效防控。该系统首创了传染病疫情优化控制模型和快速求解方法,定量表达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与控制成本、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汶川地震后灾区气载病原体实时监测、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新突发传染病防控是疾病控制的前哨阵地。继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流行之后,又出现多种人感染禽流感亚型。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内地共报告新型禽流感H5N6病例14例,其中10人死亡。全球共报告32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确诊病例,大多数病例的症状较轻,未发生人群持续传播,我国内地共报告病例17例,其中1人死亡。另外江西省报告3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其中2人死亡。中国台湾报告1例H6N1感染病例。今年我国也相继出现输入性新发传染病。今年2月,我国先后报告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及裂谷热病例,至4月9日,我国共报告10例输入性黄热病确诊病例,均为我国赴安哥拉从事商务或务工人员,其中1 人死亡。24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均为轻症。
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进一步介绍了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寨卡病毒病的诊治经验,并系统地讲述了三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预后及预防。他强调:①法匹拉韦对黄热病有特异性疗效,在药物可及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应用,预防接种对预防黄热病至关重要;②寨卡病毒除了感染孕妇导致胎儿小头畸形之外,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以在男性精液中长期存活,引发性传播;③裂谷热的传播途径多样,人感染裂谷热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和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严重感染会出现眼部症状、脑膜炎症状或出血热症状。目前尚无人用裂谷热疫苗。
截至今年我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65.4万,整体呈低流行趋势,但部分地区疫情较重。新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5个省份人群感染率超过10/万。HIV经注射毒品及输注血/血制品传播病例逐年显著减少,而性传播比例逐年增加。至2016年94%的病例为性传播感染,且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上升。青年学生及老年人群感染率上升快,而青年学生中84%为同性性传播,须引起重视。抗病毒治疗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病死率逐年降低。目前我国诊断发现率为68%、治疗覆盖率为67%、病毒抑制率为91%,离全球控制艾滋病流行新策略至2020年90%感染者被诊断的目标仍有差距。
目前艾滋病治疗不能解决极晚期艾滋病的免疫损害,而免疫细胞治疗可以作为抗病毒等治疗的有效补充,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王福生介绍了其团队对艾滋病的免疫治疗新方案,主要包括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免疫重建失败患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目前正在开展的同种异体过继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艾滋病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可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康复进程。
在HIV/HBV/HCV混合感染中,HBV或HCV与HIV共感染可促进HIV的进程,而HIV加剧HBV或HCV共感染患者的肝损伤,因此抗HIV治疗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肝炎的治疗和监测。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推荐HIV/HCV共感染者当CD4+T细胞计数<200/mm3时,要先进行抗HIV治疗,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再进行抗HCV治疗;当CD4+T细胞计数在200~350/mm3时,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宜在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先抗HCV治疗;CD4+T细胞计数>350/mm3时,先抗HCV治疗。
脓毒(败血)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对于脓毒症的诊治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与快速诊断相结合的精准救治体系,同时要重视病原体的诊断,通过建立致病微生物快速诊断平台,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提高救治成功率。
多重耐药菌是目前临床感染最严重的病原菌,病死率大幅增高,临床面临“无药可救”的严峻挑战。目前国内已研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疫苗,有望从源头上控制严重耐药致病菌感染与流行,同时为我军平战时预防战时创伤感染提供精准的“生物盾牌”。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蒋兴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感染病快速诊断与耐药控制中的应用。目前荧光阵列分析检测细菌、氨基化嘧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对抗耐药菌、非抗菌药物与金纳米颗粒协同抗菌等技术为治疗超级耐药细菌提供了新的前沿手段。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多达5.5亿人口已感染了结核杆菌,估算现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而耐药是我国未来结核病控制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核病诊断难点在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细菌学阳性率低、分子生物学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高、免疫学检测对临床诊断意义有限。临床诊断需要通过取样方法的改进、检测方法的提高和多种检测联合互补来增加诊断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空军总医院张波就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了介绍。病毒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高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要重视病原体检测,治疗中要注意特殊人群的免疫保护、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而对重症肺炎治疗要强调初始治疗广覆盖,应用三代以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加酶抑制剂,覆盖非典型致病菌(氟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警惕和兼顾假单胞菌,有高危因素时联合应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
目前,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heck-point抗体治疗、CAR-T治疗、治疗性疫苗、ISABR(免疫治疗结合立体定向放疗)。其存在的问题包括免疫治疗的获得性耐药、转移T细胞的工程安全性和组织选择机制、个体化的肿瘤疫苗及自身免疫病与抗肿瘤治疗反应等四个方面。利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患者的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载量下降均较安慰组高,整体安全性好。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流行病学教研室曹广文以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为例介绍了恶性肿瘤进化发育学理论。他认为,肝癌的发生与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有关, STAT3、NF-κB、HLA-II、miR-218等炎症分子的等位基因频率与HBV慢性化和HBV促癌变异的免疫选择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他提出的恶性肿瘤进化发育学理论体系将癌症治疗关口前移,为恶性肿瘤的预防、预测及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2016-11-28收稿 2016-12-20修回)
(责任编委 李 军 本文编辑 赵雅琳)
From clinical practice to leading edge research: summary of seminar on "New progress in medical treatments for biosecurity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ZHANG Min-na, CHEN Wei-wei*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100039, China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biosecurity;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51
A
1007-8134(2016)05-0381-03
10.3969/j.issn.1007-8134.2016.06.016
100039 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张敏娜、陈威巍)
陈威巍,E-mail: cww302@126.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ww3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