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傅宇凡
BAT巨头圈地高校云服务
文/本刊记者 傅宇凡
2015年12月22日,冬至,太极收购宝德和量子伟业,云计算市场再生变局。
2014年岁末,IDC曾发布了2015年十大科技趋势称,云计算和云服务将会成为重要的市场,全球的消费达到1180 亿美元,在公有云上的消费占60%,达到700亿美元。中国更成为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对教育来说,资源、软件、管理、应用,是需要打通的,云的服务恰恰能实现这些需求。
2015年冬至,太极股份拟以16.66亿元收购宝德(深圳市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00%股权,以4.21亿元收购量子伟业(北京量子伟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用于太极云计算、自主可控、智慧城市等领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至此,中国云计算市场原先活跃的三大军团将演化为四大军团。
业界公认的国内云计算市场三大军团为:BAT、阿里、腾讯、金山、京东等互联网巨头;IBM、英特尔、戴尔、惠普、微软、AWS等国际云计算巨头;联想、曙光、浪潮、华为等以硬件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本土提供商。
2015年,三大军团纷纷展开布局,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攻城掠地可谓近于白热化。高校这块领地也不例外,我们且看看国内三大军团这一年都如何展开市场攻势及演变的:
第一军团:BAT、阿里、腾讯、金山、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是2015年在云计算市场中最耀眼的群体,也是2015年密集动作进军高校市场的群体。
7月3日,腾讯正式发布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部署腾讯云等技术,实现对师生的信息管理一体化,从而建立庞大且细分的数据库存,让一切信息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端,并精准对接相应的需求。
9月初,阿里公司推出“云翼计划”,为在读高校学生提供每月仅9.9元的云服务器,满足在校创业学生的学习、课题研究及数据分析需求。阿里的这一计划,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布局,目的在于以“云”渗透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之东风,迅速占领年轻用户的桌面。
此外,阿里云与用友、腾讯云与戴尔等进行交叉合作,布局混合云市场。
以往行业市场中,均为传统IT巨头的势力范围,腾讯、阿里此番圈地,依托互联网优势,推出的校园级的产品,与高校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理念吻合,切中高校当前的信息服务需求,颇具吸引力。
第二军团:IBM、英特尔、戴尔、惠普、微软、AWS等国外传统云计算巨头。这个军团由于2015年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国内传统IT进行了一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合洗礼。最令高校关注的莫过于,惠普出售H3C控股权。5月19日,惠普公司同意向紫光集团出售位于中国的H3C计算部门的51%股权。由于紫光的控股,“新华三”在云计算产业中的发挥将更加自如。
另一亮点是全球科技市场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戴尔收购EMC。10月12日,戴尔宣布以670亿美元收购EMC,通过该收购,戴尔将获得计算机数据存储市场最大的厂商之一,而EMC的产品也能补充戴尔当前的服务器、企业软件和移动设备产品线。
收购、竞合,都预示着市场格局的变化,也意味着高校用户将获得更为成熟的产品与服务。
第三军团:华为、联想、曙光、浪潮等本土厂商。拥有硬件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在“云基础设施”成为基础设施的代名词的时代里,无疑占据绝对的优势,也是中国互联网基础实力的展现。
2015年在高校云计算领域发力最多的还是华为公司。2015年,华为继续发力“云、管、端”的战略方针。从最终用户的需求来看,在繁杂多变的环境中核心的致胜点就是——用户体验。华为将其总结为ROADS,即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online)、服务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ROADS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用户体验标准。华为的市场策略是,通过电信业务云化及为政企客户提供丰富云服务,帮助运营商在数字时代创造的独特商业价值。
三大军团在2015年的发展中,其实是处于混战与胶着状态,而年末的太极收购,则给原来的国内云计算产业三大军团注入第四股势力。太极与紫光一起,成为2015年云计算市场中的后起之秀,两者有相似之处,同样有着雄厚的政务市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等行业市场的拓展能力。此前紫光通过各种收购、合作,试图构建一个云航母。太极此次的并购,也试图在2016年国内云计算市场中大展宏图。
如果说五年前我们对于云服务尚存疑虑,今天已经完全可以抛开各种疑虑。根据发布的“2000~2015年美国大学信息化年度十大议题”中,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演变为云基础设施。对教育来说,资源、软件、管理、应用,是需要打通的,云的服务恰恰能实现这些需求。通过建立共享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通互联,避免IT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减少资金压力。
云服务的内涵是什么?安全的问题如何解决?哪种类型的系统适合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云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责任边界何在?长期以来,这四大问题一直萦绕在高校信息化部门的身边,阻碍了云服务在高校的成长。随着市场与产品的成熟,以及高校对云基础设施需求的驱动,加上“互联网+”理念的渗透与影响,相信在新的一年中,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未来,云服务成为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变得简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