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供给侧改革”东风推进“设备管家制”
本期名师:张孝桐
张孝桐,上海人,1937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现为冶金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工程研修中心专家、中国设备管理网专家、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合作交流部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点检员”培训特邀授课讲师。擅长大型流程企业的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国际贸易;信息化工程设备的监理管理。
张孝桐致力于传授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实施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先后走进宝钢、太钢、临钢、唐钢、马钢、攀钢、包钢、首钢、中铝、中石油、中石化、大唐集团、国电、三一重工等百余家企业进行培训,广受好评。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1月18日,习主席在亚太经合会议上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从11月10日到18日的短短9天,中央主要领导5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全称“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我国经济要回升,就要扶植创新和消费,就要求“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央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准确判断。
在我看来,“供给侧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劳动力供给:通过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改善人才使用环境,消减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供给:集中攻克关键科技领域,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制度供给:着力完善市场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我以为,要完善“供给侧改革”,装备供给同样必不可少,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装备是保证先进生产力的基础,而如何管好用好装备、做好“装备保障”工作,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感,建立完善的“设备管家制”可以解企业的当务之急。
“供给经济学”的要义是如何让供给变得有效,而改善供给的关键则是提供恰当的激励。对应设备管理,可分别归结为:第一,简政放权,将企业设备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设备管家体系。第二,降税减负,以正激励替代负激励,多奖少罚。 第三,首违不罚、严格“二次违纪、重复故障”的管理。
另外,“供给侧改革”,在设备“制度供给”上,要认真贯彻《中设[2014]2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设备管家制”。“设备管家制”是一种适应于市场经济的企业设备管理方式,是一种改革和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制度。当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结合国情及当前形势,将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转化为企业能用且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符合“供给侧改革”关于“制度供给”的需求,才会受企业的欢迎。“设备管家制”是符合习近平主席“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指引,是中国式的TPM和精益管理。“设备管家制”重点强调的是中国的道路、中国的形象,是设备人共筑“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任何一个企业的设备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该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问题及定位问题。现在社会上咨询公司推荐的很多好东西,必须是在企业实施改革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在企业产品作业线上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体系实施应尽责任的同时,才可以纳入考虑范畴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所以,企业领导和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相互的关系。
所谓三体一体,是指设备操作、专职点检和工程技术人员将设备使用、维护、维修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设备管理的整个体系。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来看:企业设备经历了前期的规划制作时期、中期的使用创利时期和后期的报废回收时期。在“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中期,企业的设备管理,大致还可细分为四个阶段,即:H(组织管家)、M(维护)、R(维修)和O(停产检修)。
如H阶段,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务之急的事,就是要尽快地建立企业现有产品作业设备的装备保障组织。《中设[2014]28号》文件明确提出“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我的理解就是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三位一体“设备管家体系”。
“三位一体设备管家体系”的职责就是“维护和点检”。首先,必须维护(或保养、保全,两者含义与维护相近,保全的含义可能更广些,还要维修)设备,即正确使用、开展5S活动、确保设备使用环境清洁及防尘和防湿等,更重要的是设备“润滑”;其次,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还要查找设备的隐患和潜在的故障,以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是“点检”。《中设[2014]28号》文件将其归纳为“预知状态、超前管理”。可见,企业的“设备管家体系”是查找企业产品作业设备隐患的专家、管家、委托方。企业(涵盖货物类和服务类企业)是生产“产品”的经济实体,如何确保产品源源不断,保证企业盈利?企业的“装备保障”是很重要的一环。
那么,又该如何做好“装备保障”,而“设备管家体系”到底作用何在?《中设[2014]28号》文件中“预知状态、超前管理”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就是答案。
传统设备管理只有行政管理,设置在机关上层的科室,实行的管理方式是领导说了算、管理重心在上,企业只有“检修”,实施“生产部门不管设备、设备部门只管完好”,设备是不坏不修,坏了紧急抢修;而“巡检”则是一种没有责任制的行为,基本上实施的都是领导管设备,领导整天忙于制订计划、勤于检查过程,而员工忙于应付计划、是多干多错,多错多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提升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除了要有设备的行政管理外,必须要求企业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要解放领导。将企业里的“利益共同体”组合起来,建立企业产品作业线上的“三位一体基层设备管理机构”。即:企业产品作业线的设备管家体系,让处于生产一线、最了解设备状态的三位一体的精英们来实施管理,并赋予责权利相结合的功能,从而充分调动基层员工能动性,形成“领导和管家体系”两个积极性和谐发展的局面。
要理顺企业设备的“委托方”和“受理方”的关系。企业产品作业线上的设备管家实施维护和点检的双重任务,是企业查找隐患的专家、企业设备不良状态的委托方和责任者;检修是受理方,是修复设备的专家,他们实施修复和协同的双重任务。以上两者的关系是:由企业生产线上的设备管家“我”来委托、由检修方的“你”来修复,再由“我”来实施验收的PDCA闭环管理。
此次河南省设协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宣布设立“四个中心”。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心的设立完全契合了企业设备管理的最佳组织结构。其中:信息化服务中心的对象是“资产管理”;设备运维云服务中心及设备润滑管理和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应对的是“现场管理中三位一体设备管家体系”中的“维护与点检”;而设备安装维修技术中心则是协助“企业内外设备检修单位”的修复和协同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实施设备管理,必须要以企业的“产品作业线”为基层单位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才能实现“装备保障管理和服务产品宗旨”的目标!
・济南卷烟厂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