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与贬值都是市场行为

2016-03-25 19:02高峰
金融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需竞争性出口

高峰

尽管如今人民币短期波动大于以往,但人民币并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指望推动人民币贬值以刺激经济亦不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目前多个国家采用竞争性贬值来赢得出口竞争力,但中国历来的观点是反对竞争性贬值,反对用贬值赢得出口竞争力的这种方式。中国去年净出口数量还非常大,货物贸易的顺差接近6000亿美元,所以中国不会参与用竞争性贬值来增强中国的出口能力。

事实上,和1985年美、德、英、法、日5国就允许美元贬值达成“广场协议”的时候相比,如今各国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国际格局亦大有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各国经济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一枝独秀有可能出现,但是不会持久。

2005年以来人民币积累了不少升幅,劳动力成本上升也较快,如今人民币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回调压力,这在当前部分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的背景下显得较为明显。但如果据此认为人民币需要大幅贬值或必将大幅贬值,则显然不够严谨。

针对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的影响,专家表示,尽管在传统理论看来,本币贬值可以在短期内刺激出口,但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外需本身就不足,货币贬值对于外需的拉动效果也将画上一个问号。

其实,人为促使人民币贬值对我们反而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刻意追求人民币贬值也会引起一些贸易伙伴的反弹,不利于整体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再从重大领域工程包到新型城镇化……事实上,面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下行压力,中国有着一套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可行性佳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货币贬值刺激出口”这一简单的传统模式上。

既然中国不主动打货币战,那么人民币又会否被动地大幅贬值呢?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达9.5万亿元,56家中国的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正在跳动的新生脉搏。

人民币的坚挺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外界信心,尽管中国经济短期存在转型阵痛,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些都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底气之源”。

中国将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货币政策是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目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仍较高,而通胀则较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仍很强,因此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亦将反映经济基本面。

猜你喜欢
外需竞争性出口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探讨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及互补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
没有外需的增长能走多快?
混合动力
扩大内需也莫忽视外需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