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山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亦是清官,亦是英雄——评蒲剧《廉吏于成龙》
张玉红
(山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本文以2015年10月15日晚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临汾市蒲剧院蒲剧团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演出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为出发点,以撰成文。该剧主要讲述了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
【关键词】不卑不亢;英雄;地气
蒲剧《廉吏于成龙》很让人感动,除了善于运用叙事艺术的优点,捕捉到个体人物的命运和悲情外,更善于运用戏剧的起承转合优点反映“一代廉吏”的故事,层层跌宕。该剧脚本的故事本身就很完美,再加上唱腔音乐的内在生命性特征,使得该剧每种因素互为依存,形成了对称、平衡、再现的形式感觉,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该剧出自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作为真实故事的表演范本,故事、情节、人物和结构如果值得信赖,音乐在此的发展和延展就有更多可能,但同时如果戏曲艺术不忠实于原著,擅自改变,一定会造成很多笑料,而此剧除了忠实于历史故事并且还将个人的悲苦命运,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宣扬了民族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同时让观众看到了一位身居要职却严于律己,过着清苦生活的清官形象,让人为之动容。
和很多蒲剧艺术一样,该剧的唱腔也采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法,起调高,音域宽,字多而调促,辞情多而声情少。唱腔之所以高亢激越,其原因主要是起调高,旋律跳跃幅度大。有时则在一拍内就直接有十四度的跳越,一句唱腔,前半节用本音,中间用复音,末尾仍过渡到本音,因而给人以高亢激越之感,更好地表现了于成龙救民于火的急切心情、康王爷不可一世的傲娇性格,以及沉冤的小人物的悲愤心情等。
除此之外,该剧在刻画于成龙的清官形象时有几个比较突出的情节:
该剧中,体现其两袖清风借用了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角度。从局外人的角度,比如康亲王对于成龙的看法,以及后来亲自去于成龙宅所察看。从另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剧中山牛挑着箱子,几经勒春的盘问也不说出箱子里藏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说是于成龙为官18年积攒的财富,这又形成了一个迷,连作为观众的笔者都不禁要好奇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最后的结局伴随着勒春的猜疑,康亲王的半信半疑,打开的箱子中呈现的是一包包泥土,形成了全剧中于成龙两袖清风品质的高潮。情节的层层递进,再加之两个局外人的行动、语言与心理,生动而又不呆板。而从局内人的角度,于成龙做了十八年的清官形象,为官几个月的俸禄全部捐赠给几个孤苦无依的人,而自己仅仅留下十两银子,买下最廉价的饭食,准备辞官回家看望生病的妻子。这样的双重展示的清官形象,就我们作为常识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有点不符合常理,但在于成龙身上我们却能接受,因为这种特质除了符合历史上记载的于成龙的真实笔触,也符合中国人民对于清官所赋予的美好的期望和感情。
于成龙的不卑不亢体现在,为了被关押的受冤百姓的安危,面对官高位显、喜怒无常的康亲王,其自始至终都表现得不卑不亢,这和勒春的卑躬屈膝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当为民请命,一番见解实在无效之后,剧作推出了第二次于成龙求见康亲王并最终说服康亲王的一折绝妙好戏。这里也形成了两个对比:从第一次于成龙横遭冷落,撞门得见,陈诉冤情,献策解困,借粮济军,到对饮赌酒,大醉酩酊,康王承诺,云散天开,最后又以失败告终……可谓层层递进,险象环生,妙趣横溢。有了这一折再加上对于山牛担子里东西的猜测,该剧便稳稳当当的抓住了剧本的中心。第二次见面是勒春引着康亲王到于成龙后衙,该次见面也多亏勒春的煽风点火,才让康亲王看到“于老西儿”“喝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睡的什么卧榻,住的什么宅”,一系列的疑问解开,并与心中设想的于成龙恰恰相反时,于成龙的形象一步步在反面派人物的心中走向光辉。
该剧共有两次对饮,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是于成龙外出归来还康亲王行辕赐饮的情,马上命随从打酒,可是随从并没有钱,但是情况又紧急,只得打来了后院中的山泉,这就有了第二次对饮。如果说第一次对饮显示的是于成龙的衷心耿耿,一心为民请愿,但是忽略了王爷的心情,硬是想要霸王硬上勾,那么第二次对饮就显示出了于成龙的聪明以及机智,不再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去见康亲王,而是让君自己来,这样自己来的好处,一方面还了康王爷的人情,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礼尚往来,另一方面也让康亲爷亲自找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自己找答案的好处是符合中国人心目中“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心理特征。剧情中,没有酒菜,就现吃萝卜,康亲王能够接受这一招待,证明已经接受于成龙的请求。这次饮酒,于成龙不再是上次的执拗,一定让康亲王输,答应自己的请求,结果却适得其反。而是变的机智了,比如对于成龙对以水代酒的失礼,解释为“酒字分两半,酉、水不相干;以水代美酒,半酒奉驾前”,这次的话,就让康亲十分欣赏,哈哈大笑:“‘半酒’之论,妙哉妙哉!”。如果说,第一次对饮是用酒来斗心气,表现于成龙的机智、狡黠与执拗;那么,第二次对饮则深入到了于成龙忧济苍生的崇高精神境界。
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例如该剧中主人公的不卑不亢、两袖清风、对酒当歌,可以说都从历史的角度,勾勒了一个非常大气、正直、聪慧的清官形象。但于成龙不惜为国家、为民请命的精神,笔者认为这样的形象已经不止用清官形象来概括这样简单了,而是一位英雄的形象了。但如果该剧只是单纯的刻画这样的英雄,即这些常见的、俯拾即是的英雄,人们自定义的英雄,那么这样的英雄就是没有特色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往往就像是水花一样,一闪即逝。该剧刻画的英雄,在笔者看来,是一个集合历史性英雄和生活性英雄为一体的英雄。就像霸王项羽一样,我们之所以能记住项羽,大概不是源于他的刚正不阿以及大气蓬勃,而是他与虞姬荡气回肠的爱情。这样的英雄,往往有血有肉,更接地气,而更加让人热泪盈眶,让人触手可及,觉得他不是天上的神,而是在人间一直默默陪伴所有人的人,给人以安全感。英雄于成龙就是一个更接地气的英雄,不同于传统英雄的静穆的伟大,抑或是为了国家事业放弃儿女情长,所具有的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崇高性(传统的英雄常常是“伟大的”,是“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崇高风格就是对这种英雄的歌颂,这样的英雄往往不能用小溪来比喻,而只能借助于大江大河来比喻)。
总之,该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声情并茂的舞台表演,善于运用和推进性格冲突而不是推进事件来完成创作过程的手法,以及将于成龙的人格秉性和职业操守演绎得淋漓尽致,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认可,现场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校领导登上舞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参考文献:
[1]吕效平.论戏剧不可或缺的个人性、精神性和悲剧性与喜剧性——从《廉吏于成龙》看正剧的平庸[J].戏剧艺术,2009(03).
[2]龚和德,罗怀臻,石川.于成龙,从舞台走向银幕 京沪专家谈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J].上海戏剧,2009(08).
[3]陈云发.平庸研究读不懂《廉吏于成龙》——评一种对西方文化臣服的戏剧研究[J].戏剧艺术,2010(01).
[4]金垚.一代廉吏于成龙[J].先锋队,2014(30).
[5]郭海洋.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兼谈戏曲电影形式风格的演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6]郭海洋.挽救戏曲电影类型的一次努力——论《廉吏于成龙》在戏曲电影语言上的突破[J].电影新作,2013(04).
张玉红,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