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3-24 01:26张金凤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行动的提出为计算机专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要多学科进行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互联网+”行动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项工作当中。因此,国家重视对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也密切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推动互联网各项功能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相结合,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人才发展模式的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一、“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要形式,代表了互联网的新形态和新业态,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互联网形态演变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所产生的重要成果,代表社会某一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重要的变化。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具体来说,“互联网+”主要是指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但是表达的主要含义并不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是利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能够促进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从而创建新的发展形态。

二、“互联网+”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跨界、变革和开放,能够将互联网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塑造和融合。敢于尝试对互联网进行跨界,才能够加快互联网事业的创新,更快的实现融合,促进群体智能化的实现,拓宽产业化的道路。

二是创新驱动。传统的互联网主要是以粗放型的资源驱动增长方式为主要内容,应该对创新的形式加以改变,推动创新驱动的快速发展。这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特征,应该创新互联网的思维,加强对互联网传统思维的转变,促进互联网的改革,充分的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是重塑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形式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形态,改变了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方式,促进了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方式,代表了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互联网的最主要作用来源于对人性的尊重,展现了对人们实践经验的成果,注重对人们劳动成果创造性的发挥。

五是开放生态。生态是“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本身具有开放性的功能,在推进“互联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将传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摒弃,对互联网的各项功能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为创业带来的价值。

六是连接一切。连接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层次性,互联网的连接性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价值,并且连接是“互联网+”的主要目标。

三、“互联网+”视阈下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入影响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该重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势必将“互联网+”的概念、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去,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2.对师资队伍的影响

为培养适应社会,就业形式好的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将新的知识、观点引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加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四、“互联网+”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

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培养计算机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可遵循以下基本方法。

1.需要多学科协调、共同发展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专业。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互联网+”的提出更加加强了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时,要创新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能力。

2.重视校企合作

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高校计算机专业要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企业及时反馈学生在具体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学校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互联网+”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1.培养目标确定要明确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学生在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较强的具有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相互融合的能力,培养高水平和综合型的人才为主要的目标,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增加“互联网+”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加入一些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引领学生了解“互联网+”。其次,在专业课设置时,要重视计算机专业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将“互联网+”与其他专业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互联网+”发展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对“互联网+”行动大力支持,为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行动的指引下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懂技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J].理论与当代.2015.

[2]国务院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印发《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07.

[3]“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光明网.2015.07.

作者简介:张金凤(1985-),女,汉族,吉林大安人。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互联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