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16-03-24 08:08周红烨张玉萍曾海金
护理与康复 2016年3期
关键词:止血带脑卒中

周红烨,张玉萍,曾海金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 525200)



·基础护理·

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周红烨,张玉萍,曾海金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200)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充盈度、回血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回血明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脑卒中;静脉穿刺;偏瘫肢体;止血带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3.022

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治疗疾病常用的给药方式和肠外营养的重要途径。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常需要反复静脉用药。目前临床上对于需长期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普遍采用深静脉穿刺或行PICC留置静脉通道。但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呈高凝状态,加上长期卧床,血流减慢易导致血液凝滞,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1-2]。导管置入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型号大的导管占据体积大,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诱发血栓[3]。因此,外周静脉穿刺仍是神经内科临床静脉输液的重要途径。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年龄、体质等因素使血管壁硬化、弹性差、肌肉组织松驰,对血管壁包裹作用降低[4],同时偏瘫肢体被动体位,不能配合握拳,血管充盈度较差,增加穿刺难度。为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尝试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良,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84例,女16例;年龄47~86岁,平均(59.2±5.4)岁;脑梗死84例,脑出血16例;住院时间7~32 d,平均(18.0±7.2)d;偏瘫肢体肌力3~4级68例,0~2级32例。观察组:男87例,女13例;年龄45~91岁,平均(59.0±6.3)岁;脑梗死83例,脑出血17例;住院时间9~40 d,平均(20±6.8)d;偏瘫肢体肌力3~4级62例,0~2级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输液器,型号规格相同,均使用7号针头,固定专人操作。

1.2.1对照组采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中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5],嘱患者平卧后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扎止血带,护士在穿刺部位皮肤轻拍打6 次,常规消毒皮肤,等待血管充盈(从扎止血带到针头进入皮肤时间约40~120 s),操作者左手握紧患者的手掌并绷紧穿刺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40~45°角度,沿向心方向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平向前进0.5~1 cm,松开止血带并固定针头,调节滴速,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2.2观察组同对照组穿刺点上方6 cm处扎1根止血带,然后操作者把左手放在选定血管穿刺点下方6 cm,向心方向挤压按摩患者肢体4~6次,常规消毒皮肤,待血管充盈后,在穿刺点下方6 cm扎第2根止血带(从扎第1根止血带到针头进入皮肤时间约40~120 s),操作者左手握紧患者手掌并绷紧穿刺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40~45°角度,沿向心方向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平向前进0.5~1 cm,先松第1根止血带,再松第2根止血带,固定针头,调节滴速,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3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评价指标

1.3.1.1静脉充盈度评价标准静脉充盈度分为3等级,明显充盈:血管明显凸出皮肤表面,触摸具有较大张力;较充盈:血管凸出皮肤表面,触摸具有张力;不充盈:血管可见无凸出皮肤表面,触摸张力不足。

1.3.1.2回血度的评价标准明显回血:针头进入血管后即见回血,回血长度≥1 cm;有回血: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缓慢,回血长度<1 cm;不回血:针头进入血管有落针感,头皮针无回血,挤压头皮针管才可见回血或仍无回血。

1.3.1.3穿刺成功判断标准一次穿刺针头就进入血管,回血好,固定后观察30 s,液体滴注良好为穿刺成功。穿刺针未刺入静脉或刺入静脉后液体滴注不良,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淤斑等情况为穿刺失败。

1.3.2评价方法由1名副主任护师和1名主管护师参加研究,1人负责静脉穿刺,1人负责观察穿刺情况并做好记录,每例患者评价1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血管充盈度、穿刺回血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成功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充盈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管充盈度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穿刺时回血程度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穿刺时回血程度比较

例(%)

2.3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3讨论

3.1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患者静脉显露程度的影响[6]。患者浅静脉的显露程度与穿剌前结扎止血带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结扎止血带时间过短,浅静脉充盈欠佳,结扎止血带时间过长,可影响动脉血流通,使组织缺血低氧,继而影响肢体浅静脉的有效暴露[7]。李蔓玲[8]研究报道,扎止血带后40~120 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为98.33%);脑卒中患者穿刺时握拳无力,表浅静脉回血缓慢,在患者穿刺点下方,向心挤压肢体,可增加静脉血回流,加快表浅静脉充盈,利用物理摩擦起热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9],待血管充盈饱满后扎上第2根止血带,阻断静脉血返流回分支,达到充盈和固定血管作用,利于穿刺成功。本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患者的血管充盈情况优于对照组,穿刺针进入血管后的回血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静脉穿刺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

3.2注意事项老年脑卒中患者,需长期反复静脉用药,根据保护血管的原则,不宜长期在同一肢体血管进行穿刺,应双上肢甚至四肢外周血管轮换交替使用,以健侧、上肢优先,当健侧肢体无法选择血管时,选择瘫痪侧肢体血管。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给药时,因速度慢、剂量少,需24 h持续用药,不宜选偏瘫侧肢体血管。

参考文献:

[1] 杨郁文,孙秋华,黄双英,等.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6):449.

[2] Yi XL,Chen J,Li J,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ICC-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J].J Clin Nurs,2014,23(5/6):837-843.

[3] 陆广美,邓小岚,谢士芳.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6):60-62.

[4] 陆晓燕.老年慢性病患者逆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211.

[5]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3-47.

[6] 吕艳.浅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握拳法的对比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1):23.

[7] 王琳.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杂志,2014,22(4):362-363.

[8] 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9] 殷磊.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54.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3-0263-02

收稿日期:2015-11-3

作者简介:周红烨(1970-),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止血带脑卒中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四肢长时间手术中气囊止血带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