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期刊如何快速发展:来自《冈瓦纳研究》的启示

2016-03-24 07:24宋衍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页数原创性科技期刊

■宋衍茹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社《地球科学》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430074

引言

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1]中国大陆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从2010至2013年由2.26万篇上升至20.41万篇,增幅为802%,其中在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由0.92万篇上升至2.83万篇,增幅为207%,在海外期刊发表的论文由1.34万篇上升至17.58篇,增幅为1212%。但是,国内SCI期刊发表中国论文的比例却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13年的13.9%[2],且接近80%高质量论文外流[3],2004至2014年我国作者发表的高被引频次进入各学科前1%的1.30万篇论文中,仅110余篇发表于国内科技期刊[2],仅占0.85%。如此大的反差让人震惊,尽管高质量科研论文的外流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的确存在歧视国内期刊、鼓励学者往海外发文的评价体系[4],但绝大多数国内英文科技期刊整体规模和影响还处在较低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规模非常小[5],无法与国际期刊竞争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据朱诚等[6]整理的(JCR,2014)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表显示,JCR(2014)检索出中国(含港、澳、台)期刊218种(其中大陆期刊162种),影响因子2.0以上的仅34种,影响因子在1.0和2.0之间的有67种,一半以上的国内SCI期刊影响因子在1.0以下。加快提升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2015年11月,中国科协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7],指出要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提出坚持我国的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要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这一文件的发布,对办好我国科技期刊、吸纳更多的我国优秀成果的回流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创办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引导[8],更加需要期刊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就目前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出版现状来看,期刊数量较多但质量不高,影响力较弱;稿源及编审国际化程度不高;出版时滞普遍较长;缺少行之有效的国际经营策略[9]。针对这些弊端,我们不妨借鉴其他优秀期刊的发展经验。

英文科技期刊《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以下简称GR)1997年10月创刊,算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期刊,截至2014年,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已上升至 8.235,5 年影响因子(5-Year Impact Factor)为 7.952,SCImago期刊等级(SCImago Journal Rank)为 4.259,每篇文章源标准化影响(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为2.503,在地球科学多学科领域174个期刊中排名第三(以上指标均来自Web of Knowledge)。GR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对于研究群体相对较小的地球科学领域来说是相当不易的。从最初针对某一区域(冈瓦纳大陆)研究的专业期刊,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快速成长为一个面向地球科学领域多学科的、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10],在专业期刊繁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GR能够迅速崛起,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本文拟通过系统分析期刊成长的经历、不同时期期刊关注的科学问题、所发表的论文质量以及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等方面,总结和归纳其成功经验,为英文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对GR从创刊(1997年10月)至2014年期刊历年影响力指标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详见表1),数据均来自该刊官方网站[10]。数据包括:(1)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2)卷期数量、总论文数,特别是每卷期中原创性研究论文数量,以及其他论文数量;(3)总页数,特别是原创性研究论文的页数,以及其他论文的页数。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以期找到GR发展的规律。

2 GR影响因子的变化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章在统计当年的被引总次数除以前两年发文总数得到的平均被引次数,是JCR的重要指标[11,12],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一定程度可以说明其学术影响力相对就高。

GR自1997年10月创刊,1999年首个影响因子为 0.415(图 1),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为0.195。该年度的影响因子贡献主要是1998年期间的自引。1999年至2002年期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基本徘徊在0.45左右,但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却缓慢的稳步上升,从1999年的0.195到2002年的0.354。这反映GR从一个陌生的期刊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但自引的贡献仍然占很大的比重。2003年影响因子陡然从2002年的0.452上升至1.208,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明显提高,为0.811。反映2001年和2002年发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或者期间发表的论文的科学主题受到明显的关注。但从2003 年(IF=1.208)到2006 年(IF=1.25),影响因子基本没有提升,反而在2004年(IF=0.933)和2005年(IF=0.705)出现明显的下滑,反映期刊可能在稿件接受和(或)运营方式中出现问题。从2007年开始,期刊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影响因子2007年为1.357,2008年为3.782,一直到2014年的8.235,IF年平均增长近似于1;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也从2007年的1.086快速提升到2014年的7.085,自引的贡献越来越小,越来越为广大同行所关注和重视。此外,5年影响因子从2007年的1.317稳步提高到2014年的7.952。

从以上影响因子的变化可以将GR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创期(1997—2003),过渡期(2004—2006)和快速发展期(2007至今)。2007年以来的影响因子的变化表明,GR真正意义上从一个专业相对狭窄的期刊变为一个地球科学领域多学科、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

3 GR总被引频次情况

总被引频次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期刊和科研成果,以及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绩效[13]。期刊的总被引频次高,反映该期刊被关注的程度高。

《冈瓦纳研究》总被引频次从1999年最初的20次、2000年的48次到2006年的625次,虽然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但由于是一个新生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相对单一(主要与冈瓦纳大陆相关),总体的关注度还是比较低,而且这些被引频次中,自引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也体现在这些年的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上(图1)。但从2007年开始,总被引频次发生了飞跃,从2007年的659次、2008年的1440次、2009年的2189次、一直到2014年的7772次,每年近似以1000次的数量增加。这也表明,GR越来越被广大同行所认可和关注,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多学科交流的平台。

图1 《冈瓦纳研究》历年影响因子变化情况

4 期刊发表论文的特征

4.1 历年卷期

GR在期刊发行方面,大体经历了2个阶段(表1)。早期阶段,1997年第1卷第1期,1998年第1卷第2-4期;从1999年到2005年,每年稳定在1卷4期。现阶段,从2006年开始至今,期刊的发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为每年2卷,每卷4期。从期刊卷期发行的变化可见:(1)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充足的稿源,早期的发行已不能满足论文发表的要求;(2)从2006年始,期刊的发行做了重大的调整,加快了论文发表的速度。

表1 《冈瓦纳研究》历年影响力指标数据统计表(1997—2014)

4.2 历年总论文数

GR自创刊以来,历年论文数量经历了一个曲折波动的过程(表1)。如图2A所示,首先是初创期的艰难起步,第1卷的4期论文共90篇,包括1997年的第1期的36篇和1998年的第2-4期共54篇。这些稿件中,编辑约稿占了很大的比重,自由来稿较少。1999年论文总数明显增到159篇,而2000年又突然跌至84篇。这反映期刊稿源很不稳定。2001年总论文数骤然增至373篇,第二年(2002年)影响因子明显下降,即影响因子从2001年的0.548下降至2002年的0.452(图1)。接下来的两年,期刊将每年的总论文数控制在100以内,即2002年和2003年均为95篇,期刊的影响因子又稳步上升(图1)。2004年开始进入了徘徊的过渡期,期刊试图通过增加论文数量(127篇,图2A)来扩大影响力,但期刊影响因子从2004年的0.933下滑至2005年的0.705(图1)。2005年论文总数控制在72篇(图2A),第二年(2006年)的影响因子又上升至1.25(图1)。2006—2010年是快速增长的发展期,期刊每年的总论文数控制在100左右(图2A),期刊的影响因子一直稳步、快速的增长。GR的这些成长经历表明,期刊可适当的通过增加每期或者每年的论文数量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但应该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如果每期发表的论文数量过多,就很难控制论文的质量,这样就势必影响期刊来年的影响因子,对期刊的发展反而起副作用。到2011年,期刊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6.659(图1),期刊已经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期刊,期刊的稿源质量越来越高,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增加每期或者每年的论文数量已势在必行。总论文数从2011年的145篇增加到2014年的195篇(图2A),期刊的影响因子并没有降低,反而在稳步的增加(图1),因为期间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在高速地增加。这表明,一个期刊只有具有高影响力的情况下,在把好稿件质量关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增加每期或者每年的论文数量,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历年页数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期刊的发展趋势。如图2B所示,与历年发表论文数量相比,GR历年的页数没有明显大起大落的变化特征。2001年虽然发表了373篇论文,但总页数只有852页,并没有导致2001年页数的异常升高,可见,导致2002年影响因子的降低是由于2001年发表了太多短篇幅的论文。因此,在期刊的发展初期,应该适当控制论文篇数,以追求论文质量为核心。2004年页数偏高和2005年页数偏低,都与当年度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关。GR历年总页数整体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期刊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在地球科学领域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4.3 原创性研究论文

原创性研究论文是期刊生命的源泉,原创性研究论文的质量,决定着期刊的影响力。GR也不例外,每期发表的论文中,原创性研究论文占有绝对的比例。整体而言,历年发表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无论在论文数量还是论文页数,变化趋势分别与历年总论文数和总页数相一致(图2)。原创性研究论文的数量约占总论文数的72%,页数约占期刊总页数的86%。其他文章种类繁多,包括综述、短评、通信、讨论、书评、编辑评述、专业会议通知、公告、勘误、评论及回复,但在文章数量(28%)和页数(14%)方面占很小比重。可见,前文中讨论的论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原创性研究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GR在原创性研究论文的导向方面,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早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的主题,正如期刊的名称一样,主要聚焦于冈瓦纳和相关大陆的研究。虽然从1999年开始有影响因子的出现,但一直没有明显的改观,如1999年至2002年一直徘徊在0.45左右(图1)。2002年开始,期刊试图摆脱其名称的束缚,开始尝试吸引固体地球科学领域不同研究区域、不同科学主题的研究论文,其影响因子出现明显的改观,如2003年到2006年其影响因子达到1.2左右(图1)。虽然如此,期刊并没有制定一个清晰的规划,仍以普通来稿(regular articles)的方式被动的接受原创性研究论文。2006年,期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围绕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科学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1)在普通来稿的基础上,期刊主动邀请国际著名学者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辑,针对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当前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集中发表论文。例如,2006—2007年的5个专辑,着重讨论印度和东亚地区地壳结构和大陆构造演化;2008—2009年的6个专辑,着重讨论地球早期演化和动力学过程;以及2010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的超大陆演化、2011年的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和华北克拉通前寒武地质和构造演化、2012年的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和高精度微区测年、以及2013年的克拉通建设和破坏和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用等。(2)设立新的专栏,如冈瓦纳关注(GR FOCUS)和冈瓦纳来信(GR LETTERS)。“冈瓦纳关注”每期最多发表1—2篇,邀请高知名度的学者发表其近期研究成果,以开放的方式任意下载,不需付费。“冈瓦纳来信”为短篇幅论文,快速地发表广泛关注的、重要的发现或者创新模型/理论。(3)有意识的接受综述文章(Review article)。2006年之前鲜有综述文章的发表,自2006年开始有意识的追踪热点科学问题的综述文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好的增强了期刊的引用率。(4)其他辅助举措。例如,缩短审稿和发表周期,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为1-2个月,稿件一经接受,很快就预出版挂在网上(online),这极大地提高了投稿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为了让读者更快、更直观的了解所发表的论文,自2011年始,要求每篇文章必须要有“亮点“(Highlights)介绍(一般为简短的3-4句)和”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这极大地提高了文章被引用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改革和不断地适时调整,使GR的影响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并迅速的崛起。

图2 《冈瓦纳研究》发表论文数(A)和发表论文页数 (1997—2014)(B)

4.4 论文发表周期

论文的发表周期是作者非常关注的因素,特别是伴随着投审稿系统和编辑校对排版等程序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论文的发表周期也大大缩短。对GR近年来发表的论文,特别是2007年以来快速发展阶段所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特别关注每篇原创性研究论文(不包括讨论和回复)的收稿日期、改回日期、接收日期和上线日期。统计发现,《冈瓦纳研究》文章的出版周期也并不短,最短的刊出周期约为8个月,最长的有24个月(两年),大多数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章改回到文章被接收的时间非常的短,有的当天被接收,略长一些的也就一个月左右。文章接收之后,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就预出版上线了。

5 启示

与商业期刊不同,对于一个专业学术期刊而言,原创性研究论文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必须保证原创性研究论文在期刊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核心就是提高原创性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广泛影响力。GR的成长经历,值得借鉴。

扩大稿源。要积极主动的寻找稿源,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投稿。例如,关注期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和会议,积极广泛的宣传期刊,让期刊进入学者和科研人员的视线,逐渐的了解它、认可它。

期刊的稿件多元化。(1)在自由来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发表专辑论文。例如,积极主动地邀请与期刊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织其研究领域的专辑,针对其领域研究的前沿和当前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集中发表论文。(2)约稿(invited paper),不仅要关注知名学者,更应该注重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对于一个刚起步或者起步不久,影响力还不够广泛的期刊而言,有时候未必能够引起国际知名学者的注意,而后起之秀往往是期刊长远发展的潜力股。(3)适量的发表综述文章。一篇好的综述文章能够广泛吸引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年轻学者和学生的关注,这为期刊长远发展积累人脉。(4)开辟新的专栏。为了更好的吸引作者投稿,可灵活地接受一些篇幅较短,但广泛关注的、重要的发现或者报道等。例如,类似于冈瓦纳关注和来信之类的。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作者投稿,投高质量的稿件,进而扩大期刊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宏观调控期刊论文的数量。对于一个期刊而言,每期发表多少篇论文才最佳?这的确很难把控,需要根据期刊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摸索。因为,多发表论文,会提高期刊的被关注度,也可能会提高期刊的被引频次;但如果被引频次没有明显的提高,太多的篇数反而会降低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而降低期刊的影响力。可见,在期刊的发展初期,不能盲目的追求篇数,以追求论文质量为核心,进而提高期刊的档次和影响力(影响因子),做好期刊的品牌。随着期刊的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可适当的通过增加每期或者每年的论文数量来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但一定要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缩短论文评审和发表的周期。漫长的评审和发表周期,可能会使最新的科研成果变成“旧闻“,只会赶走作者,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因此,缩短论文评审和发表的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论文评审期间,对投来的稿件,要及时的处理、送审,1个月左右(最好不要超过2个月的时间)明确地回复作者。即便是被拒的稿件,作者也会感激期刊,乐意给期刊投稿。一旦经回改后接受的论文,应尽快预出版,确定DOI号,以便广大学者及时的引用,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是科学研究交流的一个平台,期刊应树立“服务意识”,即服务作者和读者的心态,让作者便于投稿和乐于投稿,让读者更快、更好、更便捷地了解期刊,了解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只有这样,期刊才能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影响越大,稿源越丰富;稿源愈丰富,影响愈大。尽管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但GR的快速发展之路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任胜利.2014年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5(2):9-13.

[3] 吴锋,王建冬.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检测与评析[J].情报杂志,2013,32(3):66-71,92.

[4] Lin,S.Q..Why serious academic fraud occurs in China[J].Learned Publishing, 2013, 26 ( 1 ): 24-27.doi:10.1087/20130105

[5] 马峥,俞征鹿,潘云涛.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77-1281.

[6] 朱诚,李晶.美国《期刊引证报告》(JCR,2014)中国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EB/OL].[2016-01-12].http://www.cujs.com/detail.asp?id=2377.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2016-01-12].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6753578.htm l.

[8] 王丽华,李来福,刘培一.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创办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61-363.

[9] 仲西瑶,步召德.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99-302.

[10] Gondwana Research—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ondwana Research(IAGR) [EB/OL].[2015-09-28].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gondwana-research.

[11] 史庆华.影响因子评价专业学术期刊的科学性与局限性[J].现代情报,2006(1):35-36,40.

[12] 任胜利,宁笔,程维红.2013年度中国SCI期刊引证指标评析[J].科技导报,2014,32(28/29):117-124.

[13] 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947-949.

猜你喜欢
页数原创性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行走在历史和思想的深处——《王阳明统说》管窥
《语文建设》(下半月)2020年1—12月总目录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应该从第几页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