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说“雾霾可防全球变暖”不严谨

2016-03-24 08:43
环球时报 2016-03-24
关键词:气溶胶硝酸盐雾霾

本报记者 张旺

“中国雾霾也有一丝光明:新的研究显示,雾霾或许有助于阻止全球变暖”,香港《南华早报》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由北京大学李本纲教授带领的团队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气溶胶——比如硫酸盐和硝酸盐——带来的降温效应,抵消掉了许多温室气体排放——比如二氧化碳和甲烷——所造成的暖化效应。难道困扰中国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厌恶的雾霾,真有“积极”的一面?《环球时报》记者23日就此采访了港媒中提到的北京大学李本纲教授,李本纲认为,直接说雾霾有助于防止全球变暖是不严谨的。

这个研究成果认为,虽然中国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在过去数十年中大幅增加——因此碳排放大幅上升,但由于气溶胶排放相应增加,因此中国对于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的“贡献”比例,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就没有什么变化。

《南华早报》报道称,这意味着,中国长期面对的严重雾霾问题,可能有让地球降温的“好处”。而中国目前正逐步实施的改善空气质量措施会减少气溶胶的排放,因此可能增加中国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比例。

雾霾防全球变暖,这种说法靠谱吗?为此,《环球时报》记者联系上了文中提到的领衔此项研究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本纲。李本纲表示,虽然硫酸盐硝酸盐等气溶胶确实有制冷效应,且是雾霾的构成成分,但因此就说雾霾有助于阻止全球变暖,那就不太靠谱了。雾霾和全球变暖是两个层面的事。雾霾是区域性、底层大气的事,而全球变暖是全球范围、整个大气的事,两者有关系但直接说雾霾有助于防止变暖是不严谨的。

李本纲说,“我们虽然在研究报告里说到空气质量改善可能带来的后果,但这不是重点。我们的重点是要弄清楚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提了很多年,但具体区别表现在哪里?是怎样的?这些并不清楚。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帮谁推脱责任,这不是做学问的人该想的事”。德国媒体也认为,这项研究认识到中国的份额,对于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非常重要。

确实,本报记者也发现《自然》和北大网站引述该研究报告时,标题中都提到了“中国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而且港媒的报道后半部分,也是这么写的:“这项研究量化了目前空气中存在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对全球气温有影响的10种主要气体和颗粒,并以此来计算中国在1750到2010年间,对人类活动所致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贡献’”。

那么,面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致暖效应)与减少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排放(制冷效应)的两难,该如何平衡呢?

李本纲说,如果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比例,那么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都会减少,就不存在两难的问题了。不过,具体效果还要评估。▲

猜你喜欢
气溶胶硝酸盐雾霾
香椿吃前要焯水
新德里雾霾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还能开窗通风吗
气溶胶传播病毒概率有多大
香椿食用前需焯水
硝酸盐对小麦幼苗根系早期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扫清“霾”伏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气溶胶科学
雾霾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