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后了吗?

2016-03-24 12:03
时间线 2016年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语音苹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缺位的苹果,赶紧抓住虚拟现实这个稻草吧

谷歌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首次击败人类围棋选手,并要进一步挑战韩国围棋9段选手李世石。一石激起千层浪。Facebook在专注社交领域之余也在潜心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关注了围棋的人工智能算法。

然而同样作为科技巨头的苹果,在人工智能方面却似乎一直缺少开启人工智能的市场战略。

我们知道,苹果的长项是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也正因为如此,让他们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但是,当涉及到面部识别、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是其他一些不那么高深的东西(比如地图和导航)时,苹果似乎有点乏力

这当然跟苹果专注于移动业务有关,但世界变了,你要不要变?这个问题悬在库克面前。

对手们都在忙啥?

首先来看Facebook 。深度学习的鼻祖级科学家Yann LeCun在2013年加入Facebook,使其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飞速提高,2014年,Facebook的脸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

IBM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老手。2014年IBM宣布组建“Watson Group”,同时推出两项Watson顾问服务,一项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洞察,另一项使得数据可视化。同年8月IBM发布能模拟人类大脑的SyNAPSE(自适应可伸缩神经形态电子)芯片,该芯片有100万个“神经元”内核,而功耗仅为70毫瓦。

最后来看一下苹果在移动领域的竞争对手谷歌公司。谷歌在2010年正式开始汽车自动驾驶项目,在2012年获得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到了2016年年初,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己经累计行驶了225万公里,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2014年,谷歌收购了深度学习公司DeepMind,10月DeepMind发布了一种全新的模拟神经网络。同年,谷歌开始开发一套能够整合海量数据的语音系统,使得语音别识的精准度从2012年的84%提升到2014年的98%。

在图像识别的研发方面,谷歌一直不遗余力。在2012年,“谷歌大脑”可以在1000万张图片中成功识别出猫。从2010年到2014年,谷歌的图像分类识别精确度提高了4倍。谷歌在2013年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

不用说,对手们都在你追我赶,想要抓住新兴领域的市场先机。

开始“买买买”

说起来,苹果还算是移动端人工智能的先驱。2011年,iPhone 4的数字语音助手Siri引起全球关注。一时间人们以调戏Siri为乐。用户和Siri之间的对话实录在网络上引起热捧。

但后来,苹果逐渐落后于谷歌和微软,后两家公司的语音助手能更好地学习用户行为,帮助用户完成日常任务。尤其谷歌已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智能手机中,能够在用户提出需求之前预测用户的需求。

谷歌之所以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拒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他们的“机器学习”技术。这个技术随着使用时间越久,就会变得越智能。为了让机器学习的车轮有效运转起来,你需要大量数据,再系统性地应用到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里。谷歌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他们才能在各个方面为用户和广告商提供更好的产品。

对手的技术过于强大,再加上苹果本身并非一个专注于核心算法的公司,因此逐渐失去移动端人工智能领先地位也是情理之中。

后来,苹果也逐渐意识到“机器学习”技术对占领人工智能市场的重要性。因此,苹果为产品营销和零售等部门开始招聘“机器学习”技术专家。苹果2015年招聘的许多岗位都与软件有关,例如加强Siri的智能功能,以及优化iOS的搜索功能等。

除了招聘人工智能的人才,苹果也开始收购人工智能公司。仅2015年10月,苹果就收购了两家:VocalIQ和Perceptio。

这两家初创公司都可以进一步改进Siri虚拟语音助手,并且有望进一步被应用到苹果 Titan汽车项目及 CarPlay车载系统上。VocalIQ 的技术基于机器学习。通过这种技术,计算机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到应该如何执行一个指令。苹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未来压制竞争对手谷歌和微软在汽车语音应用服务的发展空间。

2016年1月,苹果又宣布已收购人工智能技术公司Emotient。这家位于圣地亚哥的初创企业致力于通过面部表情分析来判定人的情绪。Emotient利用人工智能扫描人脸,然后可在数秒钟内解读出他们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义,这种技术过去主要是帮助广告商和销售人员判断消费者对广告或产品的反应。

壕之收购,再加上大举招募人工智能专家,苹果之心可谓路人皆知。可遗憾的是,在没有推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之前,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主要还只能理解为是为Siri服务。

要进军虚拟现实吗?

人工智能先机已失,再难追回,唯有尽力弥补。可以肯定的是,苹果并不甘心落后,现在它的新武器是“虚拟现实”。

如今,苹果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于iPhone手机销售,然而单一的业务已经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高股价和未来增长空间。苹果必须得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抓住新兴领域的增长点了。

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苹果公司开始加强虚拟现实方面的战略节奏。最近三个月里,苹果三次造访了斯坦福大学的虚拟人类交互实验室。这也并非苹果首次涉足虚拟现实领域,已故的苹果公司灵魂人物乔布斯早在十多年前就曾组建过一支小团队,开始打造虚拟现实原型设备,并申请了专利。不过当时这种技术并不成熟,苹果后来也予以放弃。

随着Oculus的崛起,苹果将目光再次投入这一领域。其实,苹果也一直在该领域尝试做战略性的收购动作。

2010年,苹果先是收购了瑞典面部识别公司Polar Rose;2013年,3.5亿美元收购了实时3D运动捕捉技术公司PrimeSense;2014年3月,又以3200万美元收购了Metaio的工程团队;8月收购了面部动作捕捉公司Faceshift。Faceshift是一家位于苏黎世的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开发了面部表情动作捕捉系统,分析演员的面部运动,适用于动画影视以及游戏中的虚拟角色。

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可以轻易地将真实的面部表情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自定义的虚拟化身上,因此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都有很大的潜力。用户只需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让其化身角色变得更栩栩如生,把真实的表情马上带入虚拟世界,打造更沉浸的虚拟现实体验。

最近有消息称,苹果公司也打造了一支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始研发头戴设备。团队成员包括相关并购交易引入的数百人,以及从微软、创业公司Lytro等挖过来的专家。比如,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前计算机教授、美国知名虚拟现实专家道格·鲍曼(Doug A.Bowman)已就职苹果。

2015年11月,苹果推出了一段虚拟现实音乐视频,支持Oculus头盔和Beats耳机。iPhone还兼容Cardboard和Mattel的虚拟现实设备View-Master。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苹果计划如何直接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市场的增长中受益。

如果有关开发专用头盔的报道属实,苹果可能以与进入智能手表市场相同的方式进军增强/虚拟现实市场—在首批厂商探清市场虚实后再推出产品。与Apple Watch一样,苹果可能依靠其品牌和生态链优势占领部分市场,增强对主流用户的吸引力。

但是,基于iOS的苹果虚拟现实头盔不大可能直接与其他同类头显直接竞争。它的定位可能是iPhone外设,以拉动新一代iPhone的销售。它可能还能与Apple Watch同步,以追踪用户手的运动,连接到Apple TV实现虚拟现实媒体或游戏体验。

看着很热闹,但似乎目的还是为了卖手机。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语音苹果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