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烨
“唉——”一声渔音划破清晨村庄的宁静,声音如同浓雾一般醇厚。伴着这渔音,一个人影渐渐地从雾中浮现,如同山水画般宁静而美丽,是老渔夫,还有他的船。缓缓地,从水的那边,荡了过来。
儿时的家附近有一条河,河不太宽却清澈见底,而我关于那条河的记忆中总有老渔夫的身影。他是所有渔夫中技术最好的,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住在水那边的小木屋里。因为我总爱往河边跑,一来二去的,也就与他熟识了。他很厉害,连“跳白”这种独特的几乎失传的捕鱼方法都被他很好地掌握了。
夜深时,他站在船头,竹篙轻轻一敲岸边,“哒”的一声,小船便轻盈地离了岸,黑暗中隐约传来几句不成调的歌,伴着静谧的村庄安然入梦。划到平常捕鱼的地方,他停了下来,在船的两边张开两片大白板,船底也早已被他刷得雪白,明亮的灯光照在他苍老的脸上,也照在与他同样苍老的船上。他嘴角上扬,愉悦地哼着歌,看着鱼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入网中。
听别人说,他最拿手的还是鱼鹰捕鱼。我偶然间看到过一次,他站在船上,撑着竹篙,船头的鱼鹰目光锐利,紧盯着水面,不时展展翅膀,随着一声绵长的“唉——”,鱼鹰敏捷地跳入水中,不一会又飞快地钻出水面,跳到老渔夫面前,看着他,弯弯脖子,吐出几条小鱼,然后再次转身下水。
也曾有机会在别处看过鱼鹰表演,周围是喧嚣的人群,有的在大声谈话,有的拿着手机在不停地拍照,还有的甚至指着鱼鹰大声尖叫起来。我安静地坐在人群中,看着船头威猛的鱼鹰,但当它转过头来与我对视时,我才发现,它那威武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一颗早已麻木呆滞的心。哨声响起,一跃而下的身影依旧矫健,只是当它上岸后,被人捏住脖子时,眼中再无半点灵动的光彩,我觉得,它不应被叫作鱼鹰,连用鹰这个字都不配,那分明是一只被拔了毛的水鸟。
而现在的故乡早已变了样,田野被公路所代替,河流改道,或成传说。一切都如同王开岭所说:“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村庄、河流、影子,早已无踪。”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最近抽空回了趟故乡,老渔夫还是像当年那样,划着船,从水的那边荡了过来,只是撑船的手不再有力,他看着我,没有向我炫耀他的战利品,而是伏在船头,猛烈地咳了起来。
我担忧地看着他,没有了老渔夫,那“跳白”、渔音和鱼鹰还会存在吗?我张了张嘴,最终说出口的也只有“保重”和“再见”。他挥挥手,直起身子,一边咳一边撑船离开了。
我也转身离开,身后的村庄,老渔夫和他的船,渐渐消失在了水的那边。
专家点评
这个小作者的语言功力和操纵文字的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好。她能在方寸之中,寥寥数笔,就把一个老渔夫和他的鱼鹰,刻画得栩栩如生,叫人一读难忘。难忘的,还有她那貌似轻浅的几笔,实则让人感叹不已的描写,画面感特强,比如“是老渔夫,还有他的船。缓缓地,从水的那边,荡了过来”。收尾也收得好,“我也转身离开,身后的村庄,老渔夫和他的船,渐渐消失在了水的那边”,不拖泥带水,不故意拔高,不乱发感慨,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丁立梅)
选手自述
我从小就喜欢旅游和阅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本书、一支笔伴一段午后的闲暇时光,是我最享受的休闲方式。旅游和阅读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我用手中的笔记下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中细小的感动。对我来说,文学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却实实在在地滋润着我的心灵,诗化了我的生活,深化了我的思想。
我愿意一生与文学为伴,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