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先生说自己算是非常勤奋的,一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他都在家著书、写字或刻印,风雨寒暑,从无间断。数年来,闭门即深山,他埋头整理出版的祖父陆澹安手稿已达五百万字。篆刻与书法,更是他不曾更改的日常状态。
陆康十六岁师事陈巨来,受其诲教很规矩地从《十钟山房印举》入手,潜心把陈家润妍隽秀的风格学到极致。而他又可以旁逸斜出,别有自家面貌。不论取法古玺、秦铸或是汉凿,他都各有心得,尤以元朱文和鸟虫篆为人称道。陆康的鸟虫篆气质清宁,不偏不倚、不枝不蔓而又姿态横生,有着一种大欢喜和大寂寞。印面上鸟飞鱼跃,宛自天工,毫无造作之态。他的元朱文亦干净秀逸,下刀行气静穆,极工致而有笔意,复见尔雅之风。自元代吾丘衍、赵孟奠基定型的元朱文,经过七百多年漫长岁月的演变,如封存的陈酿,到陈巨来而至陆康的时代,已散发出馥郁的窖香,进入光风霁月的境界。元朱文巨匠陈巨来晚年曾大力推许弟子陆康:“近观其所作,果蹊径别开,恢恢乎游刃有余,时或如峦鸟相逐,奇花初胎,时或雄拔出之,则燕赵儿控紫骝于旷汉,有忽过新丰还归细柳之概。溯往衡今,循序而进,十年之后,执印坛牛耳者,舍生其谁耶?陆生其勉旃。”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这是陆康身上对立平衡的两端。大概因为骨子里的通达萧散、求新求变、追求领风气之先,在很长时间里,陆康又转而倾向浑朴雄放、行云流水的写意印风,这类印章颇见性情,有大江东去的开阔豪迈,而不失整体的文气。从澳门回到上海后,繁华沧桑看尽,陆康行事更加低调,不温不火,重新回归乃师蕴藉典雅的印风,以清、静见胜,似往已回,而识之愈真。在返璞归真的历程中,陆康亦不时制造一些小小的细节和意外,如在印章方圆处理及留红、留空、并笔、虚边、断笔、穿插等方面,时有创举和佳构,令方寸之间生气远出而自然天成。他总是不同流俗,以隶书入印也是一大创举。如“生怕多情累美人”印,以刀笔刻出隶意,首尾相望,顾盼含情,郑逸梅赞此印“纯任自然,天趣酣足”。近几年的印章中,陆康还擅用边框处理之法,图文一体,使印面更有画面感,如同秦汉瓦当或画像砖一般,兼具现代平面装饰性,线条和块面之间充满了有意味的组合,如此古朴而又当代,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陆康说,篆刻最重要的是以刀代笔,令笔下有篆意,刀下有笔意。他认为篆刻与书法相通,功力是基础,写意靠性情,气势靠胸怀,文气靠学问。印家之书法,往往带有金石气,陆康书法的底气与独到之处也正在于此。他四体皆擅,大篆与甲骨文书法皆古韵盎然又天衣飞扬,别有新意,小篆则沉着舒展而使转圆活,富有奇趣。最欣赏他自成一家的隶书,用笔从容俨然,气度清刚,而笔画之间神气相接、圆转宛通,一如内心之开阔自由。一卷既成,随势生姿,有种水流花开的自在与欢喜,也有子夜听雪的静穆与清寂,所谓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是也。他的隶书,一如他为人处世之写照,开阔、通透、既规矩又飞扬,干净到不容瑕疵。
陆康常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勿为”。无论篆刻书法,开宗明义,第一是要做人。凡有大度的胸怀和深厚的学问,方能自信、自知、自励。他一直向往弘一的境界,即平淡天真,自然而然,无法而法,也相通于谢之光说的“要带一点十三点”,刘海粟诲其言则是“要自然啊!”真性情者,往往最天真,方能一超直入如来地。(本文节选自《陆康印象》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