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合作的银川角色

2016-03-23 09:22赵福帅
凤凰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东国家中阿银川

赵福帅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的新年首访。这次访问成果丰硕,得到了中东各国及各界的高度重视与积极评价。

此前,中国政府发布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其中有“全面加强中阿合作”、“中阿合作论坛及其后续行动”等内容。这份文件的发布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得到中东各国的热烈回应。

据悉,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国家对接落实。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此次访问的三国都是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

习近平1月19日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把各自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深化和拓展能源、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我们欢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双方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

作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区域中心的开放与发展,发挥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是值得探讨的关键问题。

为此,《凤凰周刊》专访了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

抓住中阿产能对接新机遇

记者: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新年首访为什么选择沙特、埃及、伊朗这三国,您认为有哪些考量?

李绍先:如果对习主席十八大后的外访活动略加回顾,轨迹是比较清晰的和有层次的。2013年正式接任国家主席后,他首访的是俄罗斯,之后是中美首脑会谈。2014年首访是俄罗斯索契,参加冬奥会。2015年首访是巴基斯坦。2016年首访则是中东。

2016年首访中东,我认为主要意义有两个:一是填补空白。到去年为止,习主席的足迹遍及了全球,但中东是一个空白,除了2015年11月去土耳其参加G20峰会。

二是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2014、2015、2016这三年的首访都显示了中国外交的主要意向。2013年,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2014年首访俄罗斯,可能是和普京探讨“一带一路”,征得俄罗斯的支持,因为俄罗斯开始是比较犹豫、消极的,但是在会谈以后,俄罗斯转而积极。2015年首访是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2016年初出访中东也是顺理成章,主要还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落实。这次中东之行应该早有谋划。据说,去年就计划先去巴基斯坦,再去中东,后来是受到也门战局的影响。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次出访达成的合作成果?

李绍先:这次出访本来赶上沙特与伊朗的外交风波。但是从整个访问情况来看,我认为是出乎意料的成功。

首先,这三个国家都是高规格接待。

其次,三国和中国的双边关系都有提升,比如中国与沙特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在政治上是有实质意义的。

最后,从“一带一路”的推进上看,实际取得的成效是超乎预料的。4天多时间,参加了40多项活动、签订50多个重要文件和协议,不仅仅是大力推动国内产能往外走,更意味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东国家全面对接。

比如在能源领域,和伊朗、沙特都有非常重要的文件,从而确保中国与中东未来能源合作的稳定性。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非常突出,伊朗、埃及现在是百废待兴,伊朗的高铁等基建项目已经提上日程。中国和沙特正探讨核电合作,据说中国最新一代的核电技术要用在沙特,我们新一代的技术还没有出国,这是实质性的突破。

中国现在要输出产能,中东国家要重建和工业化,尤其在低油价背景下,双方一拍即合,但是多数中东国家缺乏资金。

习主席在开罗阿盟总部的演讲中特别提出设立150亿美元的工业化贷款资金,以及10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和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用于中国对阿产能对接。此外,还有中国与卡塔尔、阿联酋联合出资设立的200亿美元的三国基金,将用于中阿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再加上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机制。

可以说,习主席的中东之行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宁夏及银川要抓住机遇,力推中阿博览会作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要利用好中阿博览会这个平台,适时寻找机会参与到中阿产能对接中,并继续发挥好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这次宁夏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签订的产业园区协议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中东合作需趋利避害

记者:很多人担心中国和阿拉伯-穆斯林地区合作的风险,比如局势动荡、商业信誉、项目波折等。

李绍先: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推进的风险是巨大的。

可以这样说,当前中东形势是近百年来最动荡的,是百年未见的大乱局,我把它归纳为“三期叠加”。

首先,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带两河流域包括伊拉克、叙利亚等政治秩序崩溃,面临重新建立政治秩序的问题。其次,2011年阿拉伯世界发生“阿拉伯之春”以后,每个阿拉伯国家都走向了经济、社会、政治的转型,包括沙特阿拉伯等比较稳定地度过危机的国家。第三,中东地区“危如累卵”的地缘政治格局,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被严重地打破了,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国际政治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在中东,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每当你在中东和一个大国接近时,你可能已经无意中得罪了另一个大国。现在就是要把“卵重新垒起来”。应该说,改革开放头20年,我国与中东地区的关系还是“较疏远”的,

但是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日益接近中东,因为我们的利益越来越密切。

一是能源。二是市场,21世纪最有潜力的两大市场就是非洲和中东。中东又缺乏工业化,而且消费层次比非洲高。2014年中国和中东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三是安全利益越来越多。中国西北方面受到恐怖主义严重威胁,因为新疆外部是一个“三期叠加”、IS这类组织肆虐的局面。最后,中国现在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所以,中国一步步走进中东是必然的。

记者: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时,应如何趋利避害?

李绍先:这就需要有一些设计。其实从习主席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去年底到土耳其,这种布局也可以看出用心,这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我们选择了中东几个最重要、相对最稳定的国家。

当前一些阿拉伯国家出现社会动荡,但非阿拉伯国家反而是另一种情况。中东整体形势动荡,但局部是安定的。伊朗和土耳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伊朗,现在可说是百废待兴。伊朗是一个天然的新兴经济体坯子。资源非常丰富,有人说伊朗占到世界资源的7%,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加起来是世界第一,其他资源也非常丰富,而很多中东国家除了油气就没别的了;幅员辽阔,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适度,将近8000万人,而且受教育程度与土耳其等在中东首屈一指。

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基本处在内政外交的恶性循环里,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去年签署了伊核协议后,其内政外交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契机。中东地区未来至少五到十年内,最有影响力的本地国家就是伊朗。

中国与土耳其合作,特别在战略上,是双赢的。现在土耳其在地区内面临窘境,我们工作的余地越来越大。越是有“东突”的问题,越需要争取土耳其的合作。

埃及有9000万人口,是最大的阿拉伯国家,也是最有影响的之一,也是“一带一路”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要冲。埃及在2011年革命和几年的动荡后,局势总算控制住了,但是急需要发展,才能延续稳定。

沙特是海合会的领头羊,在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是地区领头羊。海合会六国局势相对稳定。

至于某个大项目突遭波折,在中东这类风险还是比较少的。因为中东国家无论朝野政党,无论民间官方,换谁都要和中国合作,都没有分歧,因为双方天然互补。比如埃及总统塞西就任以来出访最多的大国就是中国,仅2015年就来华两次,因为埃及急需发展,不管谁当政,不发展肯定不行。

但是,对一些国家的实质性投入要循序渐进,要非常谨慎。比如埃及现在的社会关系非常紧张,而且政府与民众整体还没有解放思想的过程,没有外资来了要赚钱的概念,认为你就是来援助的。埃及急需外国投资,但是塞西推了这么长时间,埃及的外资法还没有推出来。

当然,对那些风险明摆着的地区,也没有企业会冒险投入。

中国-中东合作的银川角色

记者:中国和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作为中国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宁夏以及银川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绍先:宁夏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合作中的地位是独特的。

首先,中央把国家级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的平台放在了宁夏银川,过去叫中阿经贸论坛,举办了三届,后来叫中阿博览会,到现在又办了两届,两年一次。这一博览会是中国六大国家级的博览和论坛性质的机制性安排。每一次的论坛和博览会,都有几十个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参加,中国和外国领导人都有参会,可以看出国家给予高度的重视。

实际上,现在的中阿合作,中央有意把它向宁夏、向博览会推动,就是给宁夏极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这么大的优势是其他省区所没有的。

第二,宁夏有非常独特的民族和宗教优势。宁夏是中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和中东地区有一种天然的宗教、风俗和民族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宁夏和阿拉伯世界的人文纽带是任何其他省区不可媲美的,宁夏开展中阿合作确实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国和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进行经贸往来时,宁夏人有语言上、人文上的优势,很多人在中间做翻译等工作,起到中介作用。在浙江义乌,就有几千个宁夏的阿语翻译。

记者:目前宁夏以及银川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如何?哪些领域、哪些国家的进展较快?

李绍先:近些年,宁夏及银川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势头迅猛。

在人文优势独特、空中通道优势明显、试点优势突出的基础上,我们成功搭建中阿交流平台,构建中阿空中、地上和网上“丝绸之路”。在2015中阿博览会期间签约项目共计241个,投资金额1830.4亿元人民币。

具体到交通领域,2013年8月,向阿联酋开放了银川河东机场第三、四、五航权。阿联酋航空公司同意与宁夏合资成立航空公司、旅行社、机场服务公司。银川到迪拜的直飞航班也已经开通。

网络商贸领域,银川综保区成功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海关监管功能,以迪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监管服务系统正在建设。丝路通银川保税展示中心、中阿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建成运营,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建成中东专区宁夏产业带。

实体商贸领域,中阿黄金珠宝贸易、清真食品贸易、中阿跨境商品进出口(保税)贸易、中阿文创艺术品贸易和中阿健康产品(回医回药)贸易等增长强劲。

石油领域,由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三方合作在沙特吉赞经济城建设运营的中国产业集聚区作为两国产能合作项目。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计划在银川设立石化下游产品研发中心。

与沙特、毛里塔尼亚、阿曼、阿联酋等国的合作推进都比较快。比如与沙特合作建立中沙工业园,宁夏与阿美石油开展旅游度假区、石油下游研发中心、石油炼化厂、云服务、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记者:据您观察,宁夏以及银川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面临哪些挑战?

李绍先:目前我们的合作确实面临一些瓶颈。比如,地区优势产业培育和聚集规模不足,交易品类单一;中阿合作的民间项目较少,多为国家级项目;中阿合作专业人才稀缺。

建议国家给予宁夏人才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选调专业人员“走出去”、邀请国外人才“走进来”的方式,全面培育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会展及中阿政策沟通、合作交流和产业园区技术支撑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多层次、高素质、懂专业的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结构作为人才保障,促进宁夏通过中阿博览会平台,更好地推进中阿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整体来讲,鉴于宁夏的规模和条件,不必追求包打天下,不必追求每一届博览会都产生非常大的成果。因为现在有一些中东国家发展势头好,也有一部分不是发展的状态。

宁夏要做的首先是把中阿博览会这个舞台搭建好,有效配合国家发展和国家战略。其次是借这个机会,借这个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把互联互通等基础工作做好。通过博览会这些年的举办,宁夏和银川已经获益匪浅,体现在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品牌形象等多方面。国家大量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都投到了这里。最后,在中国-中东合作的过程中,宁夏要逐渐找到自己的特色、机会和感觉。找准了机会,有几个项目,就吃不完。比如说这次和阿美石油公司合作搞产业园区,就是宁夏及银川发挥自身优势的例子。

记者:目前中东部分地区较为动荡,在中国和该地区合作的过程中,有一种担心,就是恐怖主义会不会借机渗透?

李绍先:恐怖主义对国内的威胁确实有所上升,但宁夏相对来讲各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在回族范围内,宣导做得很好。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会不会导致极端主义思潮进来,这没有必然性。即使没有中阿合作,那些极端思想也是有可能流入的。

这次,习主席对三个国家的访问,都涉及反恐内容,而且都签署了反恐方面的文件。中国的反恐是中国特色的,我们肯定有我们自己的方式,比如加强情报交流、人道主义救援、积极参与重建等。

做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记者: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您认为哪些研究领域是急需加强的?

李绍先:可以这样讲,中国对国际社会的研究整体是比较弱的。研究国外的又大量集中在研究西方,特别是研究美国;研究第三世界、特别是研究中东的力量相对很弱。

中国研究中东的水平和美国、以色列、欧洲比,还是比较低的层次。比如说,我们和美国中东专家进行交流的时候,人家自我介绍,我是伊朗问题专家、埃及问题专家、巴勒斯坦问题专家,我们只能介绍是中东问题专家。人家就笑,说中东问题没专家。确实,这是学术圈的一个共识。一百多年前,俾斯麦就说过,从来也没有一个外交家真正把中东问题搞懂了。比如在中国谁是真正的伊朗问题专家,恐怕凤毛麟角。当然,如果只研究伊朗,可能早就饿死了。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从相关文章就可以看出来,大的多、空的多,真正落在实处,比如在这个国家怎么搞,在那个国家怎么搞,几乎没有。

一个专家如果专门研究某个国家,或者专门研究能源的,研究中东工业化的,能具体操作一个课题,比如中国和阿拉伯如何产能对接,这种人才都是非常急缺的。

所以,宁夏和银川现在非常重视相关工作,因为各省区谁做得好,谁就可能抢得与中东合作的先机。

记者:这是否是宁夏自治区成立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的动因?自治区成立该智库的具体考量还有哪些?

李绍先: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是在2014年12月挂牌。宁夏的思路是要建设一个新型的专门研究阿拉伯及中东的高端智库,投资了一千多万作为启动资金。

首先,研究院要为决策服务。我们成立一年多来,发给中央大量的研究报告,包括中办、中外办、国安办、外交部、中联部、教育部等部门,平均一个月一到两份,很多都受到好评。我们的报告每一份都会抄送自治区领导,自治区领导也在报告上有多次的批示。另外,我们也承担比如外交部的课题。还有是直接交办的,比如配合习主席访问沙特阿拉伯,我们很早就递交了国别报告。

目前,宁夏的中国-中东合作研究非常活跃。比如1月28日,宁夏社科联与宁夏大学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20多家单位,邀请了100多名专家学者,召开“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后中阿合作新形势”的研讨会。

其次是加强与中东地区智库的交流,为“一带一路”做好基础工作。去年11月,我们邀请8个国家代表,正式启动了首届贺兰山论坛,中联部一位副部长出席,论坛举办得很成功。我们现在正策划2017年第二届贺兰山论坛,规模会更大,准备和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合办。

最后是培养人才。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将“阿拉伯研究”作为优势学科,列入宁夏“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明确提出构建“阿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就是希望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阿拉伯语人才服务于中阿合作。

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和李建华书记的指示,宁夏大学要逐渐建设成为国内阿语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在自治区和银川市的支持下,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不断扩招,去年的最新一届招了125名新生,这在国内兄弟院校是非常可观的。

猜你喜欢
中东国家中阿银川
深化传统友谊共谋安全合作创新发展
老银川的样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探究
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