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裁缝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时,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神奇的场景:在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我们看见赵光义举起了斧头,并且挥舞不止。
因此,在探寻赵光义行凶工具时,这样一个带有杀戮色彩的斧头,自然成了首选的作案工具。
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把斧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第二,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
先说第一个问题。
如今我们一提到“斧声烛影”,第一反应就会联想到战场上的杀人斧,比如程咬金的宣花斧,李逵的大板斧。然而,这里有一个天大的误区,赵匡胤的这把斧头,是礼仪场所使用的“柱斧”,就是用水晶、玉器制成的小斧子,且为了美观漂亮,再加上一些装饰物而已。
史书记载,赵匡胤对这把斧头的喜爱程度,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乾德三年(965年),在攻陷成都、俘虏孟昶后,王全斌把南疆的地图送到开封,并向赵匡胤请示道:“是否继续南下用兵?”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想了一下,随后,他用这把柱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画了一条线,并对左右说道:“此外非吾所有也。”
于是,就在赵匡胤这—斧下,大渡河以南中国大片故土,就全都被扔出了版图,从此大理国合法建立。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挥玉斧”事件。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发现赵匡胤真是片刻不离这把柱斧,就连这种军国大事,他都要用这把柱斧代替笔墨。对这把柱斧,赵匡胤真是爱到了极点!
那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咱们再说第二个问题。
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
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用这把斧头伤人的记录,—共有两次。
第一次,有一天赵匡胤在后院拿弹弓打鸟。他玩得正起劲呢,结果有个大臣要求面圣,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觐见。
一听这话,赵匡胤哪里敢怠慢,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弹弓,匆匆忙忙地去听汇报。结果呢,赵匡胤听见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甚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赵匡胤这个气呀,说人家玩得正在兴头上,你偏偏要来败我的兴,真是岂有此理!然而,面对这位雷霆之怒的君主,这位官员却一点不在乎,他还放了一句火上浇油的话:“微臣说的事情再不是,也比打鸟玩乐重要(臣以为尚亟于弹雀)!”
想象—下吧,当你听见这种“不知死活”的话后,你会做何感想?但见赵匡胤武人本性大爆发,他抡起手中那把心爱的斧头,就这样直接砸了过去。
结果,赵匡胤直接干掉了对方的两颗大门牙。
以上是赵匡胤第一次用斧头打人的全过程。
第二次,屯田员外郎雷德骧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大理寺官员与宰相赵普狼狈为奸,他们擅自增减刑罚。
雷德骧火冒三丈,不等太监引见,直接冲到了赵匡胤的面前,开始痛骂赵普的不是了。
雷德骧告诉赵匡胤,宰相赵普就是—个混蛋,表面上廉政公平,实际上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身为国家一级干部,赵普带头不奉公守法、收取贿赂,还仗势欺人,欺负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巧取豪夺他们的土地房产。因此,雷德骧请求赵匡胤秉公执法,把赵普给办了。
按理来说,说出这番话的雷德骧,跟赵普没有私仇,这些话也说出了当时很多人的心声。且对于赵匡胤而言,他也喜欢这种直言不讳的大臣。所以说,对比前面那位“嬉耍”皇帝的大臣,雷德骧最坏的结果,就是被赵匡胤骂—个诬陷国家大臣了事。
可惜的是,虽然雷德骧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选错了时间,也就活该倒霉了。由于攻击北汉(讨伐刘继恩)时受阻,导致前线损兵折将,赵匡胤的心里那叫一个憋屈,这位皇帝正准备御驾亲征呢,他哪有闲工夫管这些屁事!
于是,在雷德骧激情讲解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位听众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的赵匡胤,怒火已经烧到了极点,这位皇帝死死地握着那把斧头,眼睛也一直不怀好意地盯着对方的大板牙。
但见他抬手一挥,“咔嚓”一下,结果可想而知。雷先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两颗大板牙就不翼而飞了。
以上是赵匡胤第二次用斧头打人的全过程。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知道,虽然这把斧头不像战争中的武器那样,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但是,要想用这把斧子让对方挂点彩,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那么,这把能打掉对方大板牙的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跟很多人都讨论过。客观来说,能打掉对方门牙的斧头,还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因此,如果用这个玩意儿置人于死地,貌似也完全可以。
但是,这里要有一个前提——费劲。由于武器先天不足,你必须不停地打,这样才能完成任务。殊不知,这个矛盾也正在于此!
首先,假设你是赵匡胤,当弟弟赵光义在不断地“折腾”你时,你会无动于衷?你不会大声呼叫,呐喊救命?还是说,你也会跟史料上记载的那样,鼾声如雷?
其次,假设赵光义真的这么干了,赵光义要怎么收拾这一片狼藉的犯罪现场?要怎么处理这血肉模糊的受害人尸体?更要怎么对付那些闻讯前来护驾的御林军?
再假设一下,如果赵光义有能力摆平这所有的问题,那他还回家干什么?权力都大到这个份上了,还要回家等着天上掉馅饼?
最后,咱们千万不要忘记,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虽然赵匡胤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50岁),但他依旧武功高强,体力充沛。
面对这么一个拥有极强攻击力和防御力的主,年轻的赵光义就真敢下手?他就一定能占上风吗?
所以说,在历史书上被人反复记载,所有人耳濡目染的“斧声烛影”,其实就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它甚至比毒酒害人的故事,还更加不靠谱、不可信!
实际上,大家争执了上千年,赵匡胤是死于毒酒、斧头,还是正常归西,一直都无法定性,即使是最厉害的史学大师,也无法给人一个最信服的解释。
如今,赵匡胤的死亡,俨然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当天晚上,赵匡胤离奇死亡,他的弟弟继承了皇位,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