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丹青
今天的陸曦尤其希望通過文化交流促進西藏與澳門的共同發展。“前人把橋搭起來了,我們就要保持溝通;路開出來了,我們就要一直走下去;種子種下了,就要讓它開花結果。”正因為陸昌老先生夫婦、韓書力老師、才旦卓瑪老師等老一輩人多年的情誼,澳門與西藏的聯繫始終沒有中斷。
陸曦出生在澳門的一個工人家庭。父親陸昌曾經是電影院的美工,為謀生計,跟著老師傅一筆一筆學畫巨幅電影招貼海報。那時期,美高梅、時代、派拉蒙等歐美電影公司剛上映的大片,都會被陸昌繪製成樓房高的海報,於是不少好萊塢巨星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澳門的大街上。陸曦的母親在工會子弟學校當教師,所以五個孩子都從這所小學畢業。受家庭環境和父母的影響,陸曦兄弟姊妹五人從小就對祖國的山水充滿嚮往。如今,陸家子女都在不同行業小有成就。大哥在報社做主編,姐姐在銀行業,弟弟在電視臺,妹妹在賽馬會,而陸曦本人則最早活躍於會展廣告行業。如今他身上的頭銜很多:澳門美術協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澳門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新任理事等等。多種社會職務印滿了他的名片。
因為爸爸在戲院工作,陸曦小時候常可以看到國內的電影。《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大將軍》、《半夜雞叫》等動畫片成為他兒時的啟蒙。《地雷戰》、《地道戰》、《地道遊擊戰》、《平原遊擊戰》等經典革命教育片他更是一場不漏。澳葡時期,澳門的進步社團為市民爭取到寶貴的權利,當時有不少進步電影只在澳門放映,不少香港市民甚至坐船往返專程來澳門戲院看愛國電影。陸曦就是在這樣一個成長環境中耳濡目染接受到了很多進步的思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澳門還沒有系統學習藝術的學校。在物資匱乏的日子裡,一群愛好美術繪畫的年輕人,經常聚集到美術協會(現議事亭前地附近)。在那個美術畫冊奇缺的年代,他們學畫的方式就是跟在年長些的畫家屁股後面,去街上寫生,一起創作,互相學習。後來經過父親的指導,陸曦的技藝漸漸精進。當年十來歲的他口袋裡常放著本子,想到就記,見到就畫,邊走邊畫,速寫已經成為他十幾年的生活習慣,積累的作品不下數千幅。陸曦小時候看到父輩們製作國慶牌樓,那時候,“衛星上天”、“二十六屆世乒賽囊括全部冠軍”等大事,都會成為國慶牌樓的素材。後來,他自己也積極參與國慶牌樓設計製作,並從中培養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
20世紀80年代,陸曦的父親陸昌認識了西藏美術協會的主席韓書力老師。後來在韓書力的邀請下,陸昌於80年代末期踏上了西藏這片對澳門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的土地。說他是到訪西藏的澳門第一人,也許並不過分。自此,陸家與西藏的情緣就再也解不開了。
當時陸昌老先生已經年近七十,同夫人一道來到了這個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世界“第三極”。從此以後,每次陸昌先生到訪西藏,夫人都會陪同,於是也與西藏文聯、美協和歌舞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年西藏來澳門訪問的舞蹈演員,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陸媽媽”。
1991年,陸曦的哥哥作為《澳門日報》記者,跟隨新聞媒體代表團第一次正式訪問西藏,帶回大量關於西藏的影像資料。那是澳門同胞第一次看到來自本土記者筆下、鏡頭中的西藏。1993年澳門基本法頒佈一周年,陸昌促成了西藏代表團的第一次訪澳。在澳門基本法頒佈一周年的紀念會上,才旦卓瑪老師帶領西藏歌舞團首次亮相,在這片充滿異國情調的土地上,唱響了一曲《東方紅》。1994年,受西藏政協邀請,陸昌帶領澳門各界代表組團回訪西藏。那也是陸曦第一次走進西藏,他發現西藏並不像傳說中那麼落後。第一次去“夏宮”羅布林卡參觀,藏民們對宗教的敬仰令他著迷。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聽著廣播裡才旦卓瑪老師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看著蕫希文的油畫《翻身農奴》和歌舞團表演的《洗衣歌》長大的。對於西藏的好奇與嚮往,早就埋藏在了他幼小的心靈中。而那次訪問西藏終於圓了幼時的夢,也揭開了西藏在他心中神秘的面紗。
陸昌老先生於2006年去世,老人留下了一個心願就是能希望再次邀請西藏歌舞團來澳門。這個夙願,在澳門基本法頒佈20周年的時候,終於實現了。陸曦再次邀請到七十多歲高齡的才旦卓瑪老師再次來到澳門,又一次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時隔二十年,父親已經不在了,但西藏的天籟之音仍在迴響。陸曦和夫人曾在納木錯湖邊露營,穿著厚厚的衣服,在帳篷裡面蓋著三層棉被,依舊感到徹骨的寒冷。外面一片漆黑,只有寒風“嗚嗚”地呼嘯,讓人輾轉難眠。但是,如果你感受過那片土地,你就再也不會遺忘:天上仿佛隨手可以摘下的雲朵,田野裏金黃一片的油菜花,路邊虔誠地轉著經輪的僧人,永遠都無法從心中抹去。
今天的陸曦尤其希望通過文化交流促進西藏與澳門的共同發展。“前人把橋搭起來了,我們就要保持溝通;路開出來了,我們就要一直走下去;種子種下了,就要讓它開花結果。”正因為陸昌老先生夫婦、韓書力老師、才旦卓瑪老師等老一輩人多年的情誼,澳門與西藏的聯繫始終沒有中斷。陸曦從西藏回來後,成立了澳門西藏文化促進會。繼續為澳門與西藏的文化藝術溝通出力。2010年,陸曦經中聯辦推薦加入中國西藏文化發展與保護協會,那年陸曦第一次參加小組會議的時候,就坐在才旦卓瑪老師身旁。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更多港澳台文化界人士,為促進與西藏的交流、推動西藏文化走向世界盡一份力量。今年,澳門西藏文化促進會計劃組織多名年輕有為的澳門藝術家前往西藏參訪交流,希望這些活動可以促進澳藏之間的文化交流薪火相傳。
陸曦一家三代人半個多世紀與西藏的特殊情緣,確實令人感動。在陸曦一家的帶動下,身邊的朋友們也紛紛加入了“愛西藏”的行列。相信"珠峰連鏡海"的心願,一定會由陸曦的兒女後代繼承發揚,也將會在更多的澳門同胞心中,連綿不絕地延續下去。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2015級文化產業管理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