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祥汪 蓓蔡红菊
(1.湖北省钟祥市植物保护站 431900;2.湖北省钟祥市农业局 431900;3.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农技服务中心 431900)
10%四氯虫酰胺SC等药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试验
黄家祥1汪蓓2蔡红菊3
(1.湖北省钟祥市植物保护站431900;2.湖北省钟祥市农业局431900;3.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农技服务中心431900)
摘要:试验表明,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一代二化螟防效较好,可以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建议每667m2用量20ml对水15kg~30kg匀喷雾。5%虱螨脲SC也可以作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及10%四氯虫酰胺SC的替换农药,交替使用,建议每667m2用量30ml~50ml对水15kg~30kg均匀喷雾。
关键词:10%四氯虫酰胺SC;一代二化螟;防治;试验
为了验证10%四氯虫酰胺SC、5%虱螨脲SC 及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名剑)SC等药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防止20%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康宽)大面积使用可能导致的抗药性产生,为10%四氯虫酰胺SC、5%虱螨脲SC及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SC等农药作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替换药剂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本次试验。
1.1试验药剂
10%四氯虫酰胺SC、5%虱螨脲SC、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名剑)SC;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康宽)。
1.2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中稻C两优华占,防治中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
1.3环境条件
试验地点在钟祥市洋梓镇大桥村十四组刘洪贵水稻田,大田面积2 000m2,前茬作物为空田,于2014年4月8日播种,5月8日移栽,机插秧。
施药后7d内无降雨,气温正常。本试验土壤类型为白散泥土,全磷含量0.71g/kg,速效磷含量18.7ml/kg,全钾含量0.71g/kg,速效钾含量76.2ml/kg,碱解氮含量167ml/kg,有机质含量3.9%,pH值6.2,肥力中等偏上。
1.4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见表1),各处理小区面积25m2,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及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1.5施药时间及方法
本试验于2014年5月26日施药,于一代二化螟卵孵盛期施药,施药当日晴天,微风。
表1各处理的药剂与剂量
使用器械和施药方法:按上述药剂处理,各处理小区配置药液1kg药液喷施小区。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全田叶面喷雾处理。先喷清水对照区,以掌握行走速度和均匀喷雾效果,尽量使小区的用药量均匀一致。
1.6调查内容、时间和方法
1.6.1作物安全调查
施药后1d、3d、7d,较清水对照区水稻的长势长相,均没有药害症状。
1.6.2防效调查
药后15d调查枯鞘率,每小区平行跳跃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的枯鞘率,计算枯鞘率及防效,药后30d调查枯心率及残留虫量,每小区平行跳跃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的枯心率、残留虫量,计算枯心率及虫防效。
2.1药后15d枯鞘率防效
药后15d各处理小区平均枯鞘率为1.6%~ 7.1%,平均防效16.9%~78.9%。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为76.1%,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SC 70g/667m2防效为77.5%,10%四氯虫酰胺(20g/667m2)防效为78.9%高于(康宽)的防效,说明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SC(70g/667m2)、10%四氯虫酰胺(20g/667m2)保苗效果较好(见表2)。
表2药后15天枯鞘率防效
2.2药后30d枯心率及虫防效
表3药后30d枯心率防效及虫防效
药后30d,各处理小区平均虫防效70.8%~ 100%,其中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为100%,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防效为95.8%,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相近。枯心率防效为50.0%~96.5%,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为96.5%,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枯心率防效为84.6%,仅次于康宽的防效(见表3)。
3.1安全性评价
试验证明,各试验药剂处理小区均没有药害症状,证明上述试验药剂对水稻是安全的。
3.2防效评价
药后15d,20%氯虫苯甲酰胺SC枯鞘率防效为76.1%,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SC (70g/667m2)枯鞘率防效为77.5%,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枯鞘率防效为78.9%高于康宽的防效,说明2%阿维菌素·8%甲氧虫酰肼SC (70g/667m2)、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保苗效果较好。
药后30d, 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虫防效防效为100%,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虫防效为95.8%,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签订一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派驻乡镇专门从事公益性服务。
3.2.3三是严格规范管理
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保证乡镇之间人员的合理流动。
3.3建立规章制度,落实保障措施
3.3.1完善考评
制度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3.3.2完善改革分配制度
将农技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
3.3.3完善福利保障制度
落实“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归属感、自信心和责任感。
3.3.4完善培训制度
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姻制度,定期进行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知识更新力度。
3.3.5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根据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实行工资与职称挂钩,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相近。20%氯虫苯甲酰胺SC枯心率防效为96.5%,10%四氯虫酰胺SC(20g/667m2、)枯心率防效为84.6%仅次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5%虱螨脲SC各处理30d虫防效均与5%氟虫腈SC相近,枯心率防效高于5%氟虫腈SC。
试验表明,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枯鞘率防效及虫防效均较好,可以在生产中示范推广,每667m2建议用量20ml,对水15kg ~30kg均匀喷雾。5%虱螨脲SC也可以作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康宽)及10%四氯虫酰胺SC的替换农药,交替使用,每667m2建议用量30ml ~50ml,对水15kg~30kg均匀喷雾。
作者简介:黄家祥(1966-),男,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21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114(2016)01-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