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歌曲创作特点初探

2016-03-23 03:09马天娇
魅力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聂耳创作音乐

马天娇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一、革命音乐大师—聂耳

聂耳(1912~1935)、冼星海同为中国“新音乐”创作的主将。其中,聂耳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不过3 年(1932 年初至1935 年) 时间,传世作品只有35 首歌曲和6 首乐曲(含2 首口琴曲、1首歌舞曲和3 首民族器乐曲)。在聂耳生长的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真是这个年代的独特性,才缔造了这么一位人民的音乐家。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作曲全凭自学。在小学时,他就参加了学校的业余乐队。1932年初写了第一首口琴曲《March》。1933年开始创作第一首歌曲《小工人》。在1933到1935年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他的大部分优秀作品也都是在这个期间做的。聂耳虽然只活了23年,但是却留给了我们37首优秀歌曲,其中三分之二仍在现代传唱着。①

汪毓和教授在《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聂耳及其音乐创作》一文中写道,“除了他的罕见的艺术才能外,清苦勤劳的童年生活,也造就了他从小刻苦好学、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人民,以及珍惜真诚的亲情和友谊的优良秉性;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造就了他天性爱好文艺、音乐的素质,使得他善于从一切中外优秀文艺遗产中吸取其精华,善于在对艺术审美的提高中培养自己对文艺音乐创作的灵感和敏感,不断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自己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任何一个艺术家除了有他“与生就有”的“天才”( 如对音乐家讲来,对分辨音响的听力和对接受音响的敏感,特殊的好嗓子或其他适合学习音乐的生理条件,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早熟)外,总必须伴随着从小开始的、对艺术技巧的训练。轰耳确有较好的分辨音响的能力(如他到上海后曾印制一张“4耳”的名片,以及后来索性改名为“聂耳”),也较早表现出对广泛接受艺术训练的爱好和一定的实践(如他在小学年代就广泛学习了中国各种民族乐器,就表现出对读书和作文上超常,以及从中学年代就开始对西洋小提琴和钢琴的自习、对戏剧表演和文学写作的过人才能等)。上述的两点,我认为这是影响聂耳一生在艺术上迅速成长和成熟的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表面上看聂耳是属于草根一族的,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早年所经历的十几年的艺术实践经历,这是一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所没有的。

二、歌曲创作的分类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特点是也是我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一)工人阶级的呐喊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音乐历史中,聂耳是第一个在作品中树立了现代工人阶级的英雄

形象,第一个在作品中表现了现代工人的生活、思想、气质和感情的作曲家。

1921年,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工人阶级按照广大工农的愿望开始改造中国了。在这个对于中国而言发生巨大转变的时候,音乐界也受到了冲击。五四以后流行的《劳动歌》、《卖布谣》等等就是这种思潮的反应。但是他们所表达的只是知识分子对于工人、农民等人的同情,对他们的某些合法利益和命运的关心,而不是表现对于农民群众本身以及他们要改变现实的气魄。聂耳表现的工人阶级的作品,则都是对于工人本身的情感的传达,他是真实的站在工农群众的角度和立场上去创作。而不是把他们处于弱者地位,不是悲悲切切,绝望挣扎,而是充满朝气的,充满希望的,不是个体的,分散的去描述,而是代表着整体的,大众的去进行抗争。在他的作品《开矿歌》、大路歌、打桩歌、打砖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等中,他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工人形象。在这些塑造工人劳动形象的歌曲中,聂耳也多采用劳动节奏,这也是聂耳在创作歌曲时的一种特色。例如:在《码头工人》中,聂耳成功地运用了深沉的节奏,刚毅的曲调,表现了旧社会码头工人惨重的劳动生活和刚劲的斗争精神。

在以上谱例中切分、三连音和休止符好像工人一步步艰难地挪动,连呼吸都难于喘匀,但它却不是绝望的呼号或悲债与哀伤,那不断出现的切分和那短促乐汇的连续进行,使愤愚的感情步步高涨。如果把三连音改成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当时工人的姿态就不能够被完好的表达出来。

在著名的歌曲《大路歌》中,聂耳运用小调的调式,大量的用音进行和主题多次重复的方法,表达了坚定不摧的工人形象。

(二)新女性的歌唱

妇女,这个敏感词汇,在那个时代也是热词。因为在当时,妇女的地位、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关于妇女的创作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是音乐家们关注的对象。很多著名的作曲家基本都写过关于妇女生活的作品。例如海顿写过《牧羊女》,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郎》、柴可夫斯基写过《吉普赛女郎》等等。聂耳在其写作的歌曲中,也有很多事写关于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具有革命精神的妇女形象。虽然在《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中与其创作的《新女性》表达的是不同的内容,但是在听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美了这些女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她们都具有着反对压迫、剥削,反对外来侵略和敢于与其斗争的革命精神。聂耳首次把政治责任感赋予到女性身上,这也是之前的作曲家们所没有过的尝试。聂耳想要通过对于中国觉醒妇女形象的塑造来作为革命动力,这是音乐界的一次伟大的变革。

在《铁蹄下的歌女》中, 聂耳特别强调一开始的“到处”二字:

被强调的“到处”二字占了各自小节的绝大部分时值,凄楚动人,但不是一般的伤感,而是在感伤中积聚着反抗的力量;“到”字在强拍上,比较有力,“处”字在次强拍上,由于富有民族色彩的装饰音的运用,明确地表现了被迫害的歌女特征。

(三)抗日战争的歌咏

从古至今,抵抗外族侵略或是保卫祖国的歌曲大多都是最有名的。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会如此的受到欢迎。从聂耳的诸多反对日本侵略的曲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崇高的坚定的爱国信念。就是这样一个战争的年代,聂耳等一批作曲家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奋笔疾书着,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呼唤大众反抗,高涨士兵士气的乐曲。聂耳也正是在炮声中激起了他的爱国斗志,他觉得该是他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候了。

在抗日歌咏中,也是他运用的他的新手法最多的时候。他结合着西方的大小调体系,又符合我国人民群众欣赏水平的民族曲调,将其合二为一,表达了“新音乐”的定义。在当时,最先注意到这种写作方法的是黎英海先生。在樊祖荫先生的《聂耳歌曲调式研究》中也提到过关于聂耳先生的这种新的写作手法是黎英海先生最先在1959年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中提到。在聂耳之后,许多群众歌曲也多引用“宫大调”的手法。在聂耳一生的歌曲创作中,最引用广泛的具有宫大调特色的歌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它同时也代表了聂耳歌曲创作中的另一大元素—“抗战”。在抗战歌曲中,因其多种因素影响,多为进行曲式,在节奏上多表现为果敢坚决,唱起来会让人充满士气,也蕴含了很多爱国精神在里面。

三、结语

在聂耳短暂一生的写作生涯中,却做出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天赋或是对知识的了解熟练,也因为他不照搬旧时代所留下的作曲家的传统的东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是学习大胆的尝试新手法,关注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群众来进行创作。在他的所有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基本都是在围绕着群众转,他是真的在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激励群众勇敢站起来。无论是工人歌曲或是抗战歌曲,聂耳的视线都是在艺术与人民之间。让我们在研究历史的同时铭记历史,记住聂耳大师留下的珍品。

注释:

①对聂耳歌曲的作品数量,在不同的辞书和著述中有着不同的统计结果,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聂耳”条记述为37首。本文则依据《聂耳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10月版)所收录的歌曲作品统计为39首,这其中包括了《新女性》中的6首歌曲,如果把《新女性》组歌算作一首,则共有34首;

②竹风唐远如《革命歌曲大师-聂耳》音乐研究1982-06-30第21-26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⑤同上;

[1]聂耳,《聂耳日记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

[2]王毓和,《聂耳音乐作品》,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3]樊祖荫,《聂耳歌曲调式研究》,音乐研究(季刊),第3期,2006-06-09;

[4]王毓和,《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聂耳及其音乐创作》,民族音乐,2006-06;

[5]杨民康,《从聂耳日记看其音乐创作的乡土因缘和传统回归》,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第 44-48页;

[6]高奉仁,《聂耳歌曲创作的风格和特征》,乐府新声,1990-04-02,第12-17页。

猜你喜欢
聂耳创作音乐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
创作随笔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