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時代,誰才是真正的弄潮兒

2016-03-23 18:18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創業時代產品

明遠

年輕世代抑或青年人,總能成為每一個時代裡的亮眼角色,無論帶給我們的是震撼、反思還是鼓舞人心。今天很多人會關注大陸創業焦點人物馬雲、台灣的郭台銘這些成功創業者的一言一行,期待給自己希望與啟發,其實在他們那個時代裡,他們一樣也是勇敢的青年創業者,時代的弄潮兒。時代在悄然改變,可是不變的依舊是活力滿滿的“青年”。

2015年經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後,內地湧現出了一批年輕的創業團隊與新型產品,重新開始定義“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和“Created in China”(中國創造)的時代內涵,深圳在多年“代工製造業”轉型調整下一躍成為創客之都,力圖逐步打造成亞洲硅谷,展現中國創造的時代引領力。青年創業也自然成為了經濟新常態中的一種“新常態”。然而對於年輕世代,在這個時代他們需要的也許是創業起步資金的“財”,其實還需要更多的“才”?要想找到更多的“才”,首先就必須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熟悉媒體新聞的朋友大概很明顯地感受到2015年“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智慧交通)、“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互聯網+環保”、“互聯網+零售”(電子商務)這些詞彙的熱度。傳統的互聯網多了一個特殊的“+”符號,這意味著網際網絡誕生至今迎來了新的升級轉型,是知識社會創新2.0下的網絡進階,雖然2013年騰訊的小馬哥:馬化騰就主動提出了下一個時期網際網絡發展的方向就是“互聯網+”,但正式納入官方討論範疇還是2015年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特別提出“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因而今天我們看到不斷擴大的阿里巴巴集團、看到各種金融理財平臺的出現就是互聯網+時代裡產業與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個人電腦PC端的網際網絡、無線網絡、物聯網等概念的提出都是網際網路在不同階段的提法,未來“連接”將成為產業的新常態與新動能,誰能在互聯網+時代中掌握“連接”的主動權,誰就將贏得社會趨勢的主導權。淘寶一年火過一年也更加國際化的“雙11”想必就是告訴我們“中國連接世界”的現實,而這現實中又足以體現出了“供給側改革”中注重的“產品質量”,國人越來越追求高質量的產品供給取代了以往單純的數量需求,這是互聯網+時代對私人定制的新需求,更是新商機。

如果年輕世代在嘗試創業的構想階段能夠清晰地了解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時代,發現出新的時代需求,某種程度上是邁向成功的一個關鍵起步。而單純知道這個時代的“才”還遠遠不夠,對於創業的年青人而言,是否基於市場需要研發出“恰當的產品”、打造出“創新的團隊”、找出“核心突破點”才是重要的“才能”。單純一個互聯網+交通市場,已經湧現出滴滴打車、神州專車、易到、一號專車等多家大型企業加上在各大城市出現的各種小型專車、租車平臺,競爭可見一斑,在一個區域或者某個領域,看似覺得非常流行、擁有龐大市場的新行業,更需要推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合適產品才能獲得受眾的青睞,否則再多企業湧入也無非那一兩個抓住市場核心需求的成功者的墊腳石。當然一個擁有高凝聚力與高度創新力、不斷找出突破點的團隊更是創業的核心關鍵,阿里巴巴的馬雲不是一人打下了電商的天下,鑄就了今天的龐大商業帝國,他有背後的蔡崇信,有18羅漢的助陣;阿里巴巴不僅需要淘寶這樣的網購電商平臺還需要支付寶這樣的移動支付平臺,就連淘寶也要不斷推出“眾籌平臺”、“阿里去旅行”等不同領域的版塊吸引顧客持續消費;成功者爬上山頂留下的那條路至少都應被嘗試創業的年輕人們看到,前人的指引可以少走太多的彎路。

當然對於澳門而言,一個“才”字就足以凸顯出當下澳門人才培育環境與機制的短板,在這個沒有各大電商競逐的安穩市場裡,本應擁有的龐大商機卻因為難以吸引到、招募到足夠的人才而舉步維艱,全社會還沉溺在賭收下跌的憂鬱期時,不妨想想在這個競爭逐步區域化與全球化的時代裡,沒有良好的人才儲備與產業發展,未來20年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猜你喜欢
創業時代產品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新時代の相互依存へ認識深めよ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多元選擇 支持台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