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师生交互对话课堂构建分析

2016-03-22 14:15余伦伟
关键词:折线周长方向

余伦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师生交互对话课堂,促进学生反思体悟,挖掘学生数学潜能,凸显学生数学主体,营造民主自由师生关系,教师善思善问,学生对答如流,让数学课堂变得有爱,有情,实现数学课堂教中有法,实现学生要学、乐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交互 交互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3-01 在新课改深入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交互对话逐渐取代传统满堂灌教学现状,师生交互对话教学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合作交流学习理念,更是小学数学课改主流趋势之一。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师生交互对话课堂。 1.引起对话意愿 小学数学师生交互对话的前提是引起对话意愿,对话是交互的,需要师生都有对话意愿,才能构建交互对话课堂。在小学数学交互对话教学中,师生交互对话最直接方式就是问题,以“问题-回答”为交互对话基本结构,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提问,围绕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度理解问题,通过质疑和探究,得到有价值信息。 如,我在讲述《圆的周长》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圆的概念,然后提问学生,我们关于圆还有哪些需要研究?学生回答:圆的周长和面积。我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回答:因为之前我们学过正方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因为课本内容是这样的。听到学生回答后,我又问:那么圆的周长是什么呢?我们该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呢?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以问题为中心,为学生设疑,让学生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探索和推导问题,大大激起学生对话兴趣。 2.生成对话主题 对话主题是师生共同关心问题,是小学数学交互对话课堂教学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创设,有目的地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形成教学新话题。在师生交互对话中,生成新话题并非背离教学内容话题,而是超越教学旧话题,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陷阱”,学生入情入境“跳”进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我在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以班级学生(男、女)平均身高为基准,绘制了复式折线图。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复式折线图,问学生:大家知道图中两条折线代表什么吗?学生回答:实线是男生平均身高情况,虚线是女生平均身高情况。我又问:折线图中的图例是什么?为什么两条折线要在一个图中呢?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男女平均身高情况,放在一起便于比较。在教学中,我以单式折线统计图为基础,引出复式折线图新知识,生成课堂新话题,围绕两条折线比较问题,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用。 3.引导对话展开 小学数学师生交互对话教学中,引导对话展开离不开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围绕学生真实生活背景,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交互对话。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缺乏或数学知识不足,难以准确认知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学生积极调整认知状况,消除知识构建误差,重新构建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如,我在讲述《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将所教班级的座位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辨识位置,互相描述自己所处位置和方向,初步感悟位置的正确描述方法。然后,我给学生引入了中国地图,标出东南西北方向和图例,让学生自己辨析国家地图中各省市的方向。很快,学生们就遇到瓶颈,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这个时候,我给学生引出参照物和东南西北分割图,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很快他们就对本节知识有了深刻理解。 4.结束对话活动 交互对话结果是为了通过交互对话激活新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交互对话基于个性差异,不断分享和创新,让师生在交互对话中实现经验共享,同时相互影响、相互造就。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采取交互对话方式,不再是机械式简单复制,教师可以在对话结束时,为学生设计期待式结束活动,让学生在对话结束后,感到意犹未尽,希望有新话题开始,放大交互对话教学有效性。 如,我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结束时,给学生创设问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知识呢?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应用,比如在军队战争中,我们经常听到他们描述12点方向,3点方向,1点方向等,大家知道这又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方向形式吗?今天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就是课后查阅关于“点钟方向”的资料,希望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交互对话,有效引导学生,拉近师生距离,彰显学生个性,以课堂平台形式,闪现激情和智慧,师生在课堂交互对话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道美丽风景线。笔者指出构建小学数学师生交互对话课堂,需要从引起对话意愿、生成对话主题、引导对话展开、结束对话活动四方面入手,围绕交互对话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取得理想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6:54. [2]王素芳.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关系分析[J]. 考试(理论实践),2014,04:42-4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折线周长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