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2016-03-22 13:34曹飞丽
关键词:诚信教育协同大学生

曹飞丽

【摘要】从协同视域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鉴于此,概述了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简要分析了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了大学生诚信教育涉及的几个主体,即高校、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家庭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协同 协同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7-01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不容乐观,不诚信行为遍布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并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述

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它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哈肯在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还著有《高等协同学》等等。哈肯指出一个系统尤其是复杂系统在某一阀值条件下,大量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作用而产生协同和相干效应,从而产生新的有序的时空结构和关系结构,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产生更加稳定的具有更强大功能的新系统。

我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符合协同的以上内涵:(1)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到来,人员流动性增大,我们的诚信教育环境更为复杂,不仅需要高校教育,还需要通过同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庭等教育互补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2)大学生诚信教育系统中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教育主体间单独的优势相加并不等同于各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诚信教育因为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这种非线性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3)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各主体间协调性不高,没有产生促进发展的协同作用,这可能会影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所以,在协同视域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一视角要求我们在发挥教育系统中的各个主体作用时,考虑到它们协同合作的能动性,以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二、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可以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因此,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是地方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家庭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积极应对解决。

(一)诚信教育主体间沟通不畅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地方政府、学生家庭,用人单位各教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作用。社会力量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没有发挥其特定职能,高校和当地政府应作为社会力量的中介,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诚信教育各主体的沟通。

(二)诚信教育主体间协调性不强

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认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是高校自身的事,与其他的教育主体无关,甚至在学校内部,大多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老师实施灌输性教育,还没有形成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及地方政府协同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内部的各层主体要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地方政府一起承担大学生诚信教育任务,各教育主体间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高效开展。

(三)诚信教育主体间配合不到位

目前,诚信教育主体间尚存在诸多不足,并且联动性不强,相互配合不默契,缺乏规范的制度来引导,这不仅影响教育合力发挥,它还会削弱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协同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育人效应。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专门机构,作为大学生的微观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重要的。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众多大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要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在诚信教育方面的合作力度,拓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渠道;完善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诚信导向,使大学生认识到雇主对诚信的重视,加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高校和用人单位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为用人单位提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方面的情况,增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情况的了解。

(二)充分发挥高校与学生家庭的协同育人效应。

学生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教育。家人的诚信行为对大学生形成诚信观念极具感染力,在学生家庭进行诚信教育,能直接接触到大学生的心灵,使得诚信教育的效果有所保障。然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诚信育人效果,要加强高校和学生家庭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沟通,高校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等关键时期,组织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相关老师和学生家长见面,让家长明确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采取的相关措施和诚信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qq、微信、飞信等平台,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长期沟通交流群,拓宽高校与学生家庭沟通渠道,克服交流的场地、距离等方面的困难。高校和学生家庭要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政府不仅应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加强公民的诚信意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加强诚信宣传,带头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还应为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家庭的协同育人提供以下支持: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明确高校、用人单位及学生家庭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职责,促进各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

四、结语

诚信是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道德价值,而大学生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的教育使命,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协同视域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个视角要求我们在发挥教育系统中的各个主体作用时,考虑各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以减少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哈肯.高等协同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9

[2]聂军涛.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三元协同解决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14(10):33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协同大学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协同进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