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试驾了特斯拉Model S的最新版本P90D,感触颇深。这是此车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第四次亲身接触它。令人吃惊的是,起先那些让我嗤之以鼻的粗糙感和幼稚感竟然都消失了!都知道特斯拉的控制软件采用了IT界通行的版本不断升级,网上下载安装的方式。没想到连车这个“大硬件”也会玩版本升级?其实也没那么悬疑,就是当初车造得有点儿毛糙,后边做了改善。可这一改善,就让人切实感受到扑面而来、势不可挡的力量。
当特斯拉解决了造车的“手艺”问题,它在电动方面的技艺就成了实实在在的领先优势了。由于电池的形体灵活可变,相对于无法改变形体的发动机而言,能够达成“汽车”根本无法达到的重量分配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加上电动机无与伦比的动力输出效率(P90D功率772马力,百公里加速2.9秒),电动车俨然比汽车高了一个维度。再加上没有“排气量”,进口时可享有最低的税率(综合税率0.4726),人们将越来越难以守住对“汽车”的忠心了。
如果说Model S和Model X只是先锋,那么Model 3就真是主力部队开始攻击了。这款体形相当于奔驰C级的车型续航里程为320公里,起售价格35000美元,今年3月末发布,预计2017年交车。按照上述的进口税率计算,Model 3的价格在中国不高于35万元人民币,恰好跟国产奔驰C级相当。特斯拉正加紧谋求在中国设厂投产Model 3,价格会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现在够怀疑者说事儿的就剩充电了。但这种极易建设的基础设施只是在等待“经济效益”的用户数量而已。
那续航里程呢?P90D的400~500公里说明这已经几乎不成其为问题了。而且,电池的研发正不断取得进展,只需能量密度再增加一倍,就可以完全满足各类汽车用户的需要。而且充电设备的灵活和便利性使用户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补充电能,就像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一样。实际上,当充电变得方便,人们对电池续航能力的要求会随之降低。
总体看,我相信“电动车”将淘汰“汽车”,成为未来“自动车”即Automobile的主要形式。汽车“移动终端化”的制造业大变革亦因之而起,并催生类似手机行业中的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样一批新生势力。当今那些汽车产业巨擎,其中相当一部分将黯然退场。特斯拉或许就是汽车行业里那个苹果,而退场的会是谁,真的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