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16-03-22 08:22河北经贸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2期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

■ 李 英 崔 琳 河北经贸大学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李英崔琳河北经贸大学

二战后的30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所谓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其GDP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国。然而日本的经济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遭遇了滑铁卢。1985年美日签订“广场协议”后不久,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崩溃,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平成萧条期”。反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同样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也出现了类似日本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且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显现以及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泡沫等。如何吸取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日本举全国之力进行经济建设,仅用了30年就实现了经济复兴,并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更是一举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72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1%,远远超过同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实际增长率却降至仅5.1%,1974年跌至负数。可见,1973年就成为日本经济降挡发展的开端。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与援助下,日本仅仅经历了九年就完成了其经济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日本经济的实际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从战争阴霾中逐渐走出来的日本,因为有条件借助于美欧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市场加上要急于改变战后的社会经济落后的面貌,便开始步入到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其平均经济增速达到了9.2%,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更是一举跃入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此后,日本经济便进入了平均增速达4%的平稳增长期。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拉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帷幕,其平均经济增速短暂上升到4.9%;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开始进入经济萧条时期。1991年~2001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低于同时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特别是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的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在1998年更是创下了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增速的新低,当年日本的经济增速为-1.5%。

2002年小泉内阁组建之后,日本政府下了大决心和大力度进行改革。在小泉执政的近六年期间,日本经济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有了一定的复苏。然而之后由于日本政府频繁更换首相,使得每届政府在其短暂的任期内都无法有力地推动实施自己的经济政策来振兴经济。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使得日本经济又跌至谷底。直到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当选日本首相,大力推行“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是否能走出平成萧条期,还有待观望。

表1是日本经济经历的发展阶段及其对应的实际平均增长率。

表1 日本经济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实际平均增长率

二、日本经济从高速发展陷入长期低速的原因分析

(一)日本政府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从1973年前后日本政府制定的政策里,可以看出日本在失去了人口红利,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中后还在盲目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1972年6月,田中角荣在即将就任首相前公布了其施政纲领《日本列岛改造论》,列岛改造计划随后迅速提上日程,日本政府希望借此计划在1985年实现GDP达到两位数的平均增速。然而在其国内的经济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日本政府却忽略了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已经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影响,田中角荣在推行“列岛改造计划”时也并未意识到由于不计代价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导致日本的产业污染的严重性,当时的日本其实正处在经济增速的转折点上,但激进的日本政府却还在一味地倡导高速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虽然“列岛改造论”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政府支出刺激了投资与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在政府盲目乐观情绪的影响下,大量的投资涌向房地产市场,导致房地产价格开始不断攀升,各种形式的投资建设活动也都十分活跃。1972年各种建设投资的增长率为28.1%,比1971年的14%增加了一倍还多。与此同时,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紧密的相关制造业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些都造成了日本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

1955年至1973年,日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目标,并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1970年日本的重化在制造业中占比达到62.3%,在出口产品中约占77%。然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在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的第二产业中,依赖能源的重化工业又占到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所以当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出现时,日本在短期内只能被动地挨打。1973年10月,由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全球性石油危机爆发,造成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上涨到10.651美元。石油价格的暴涨使得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日本饱受折磨。日本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大幅升高,利润被挤压,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骤减,使得日本国内的企业尤其是重化工企业损失惨重。由于1973年之前日本国内政府与民间的投资扩张过于猛烈,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遭受打击,国内需求又迅速收缩,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受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建设活动开始萎缩停滞,这些都造成了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也是从这之后,日本政府开始试图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三)日元升值及广场协议的签订

当日本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美国穷追不舍并对其世界第一的经济地位形成威胁的时候,美国开始将日本视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美国需要牺牲它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竞争对手的利益,所以日本首当其冲。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使美元与黄金脱钩,这给一直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也毫无疑问地给日本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为日后的日元升值拉开了帷幕。

迫于美国的压力,日本的固定汇率制在1971年这年画上了句号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截止到广场协议签订之前,日元已经从固定汇率制时的一美元兑换360日元升至1美元兑240美元。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签订,美国通过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进行有秩序地贬值,来转移其国内经济发展的困难。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又升值至一美元兑150日元。日元的连续升值使得国际投机资本不断涌向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虽然当时日本的人均GDP超过美国,但对于普通的日本国民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其国内高昂的房价。此时,日本政府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实行存款利率自由化,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开始竞相上调大额存款利息来吸纳存款进行投资。但这也意味着日本银行的筹资成本过高,于是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的房地产市场,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发展,并且资产价格的普遍虚涨并未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持,平均股价在1989年年底达到峰值38915.87点,此后便开始下跌,房屋价格也于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破灭后,巨额的账面资产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日本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时期。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短暂的“婴儿潮”,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带来的人口高增长率给日本的人口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这股人口增长的热潮仅仅维持了十年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日本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及西方观念的影响,日本人的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头胎的年龄不断上升,导致青少年数量不断减少,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据有关统计显示,197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6%,日本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1995年这一比例升至14.5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10年已达到22.84%,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底,日本总人口为1.27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3190万人,在总人口的占比已经超过25%;15-64岁的劳动人口为7901万人,是老年人数量的2.3倍。然而预计到2060年,劳动人口数量将降至老年人数量的1.3倍,抚养比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

人口结构的趋老化不但意味着日本适龄劳动者数量的减少,也就是劳动力资源的缺乏,更意味着给日本社会的福利制度,即政府相关的财政支出带来巨大的挑战。老年人在曾经享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之后却将如今经济衰退停滞的状况交给青少年一代来面对,同时他们还负担着如此沉重的抚养压力,这对于日本的青少年来说,会使其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五)安倍经济学未见大的成效

日本房地产崩盘后,日本的历届政府都寻求以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挽救日本的经济,这也就造成了2002年小泉上台时日本财政赤字严重,财政状况恶化的现象。所以小泉执政时期的日本进行了改革,使得日本经济出现了好转的迹象。然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给日本经济以沉重一击,同时日本国内频繁更换的内阁政权也使得日本经济难有起色。直到2012年安倍再次当选日本首相,推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虽然出现了短期内复苏迹象,但前景并不乐观。根据亚太经济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日本经济2012、2013、2014三年GDP的增长率分别为0.8%、1.0%和1.6%,但有的季度是负增长,如2014年第三季度为负0.5%。到2015年第一季度为1.1%,而第二季度增长率又成为负数,为-0. 4%。

日本国内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拉动,所以安倍上台后开始效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要求央行配合大量印钞,以此来使日元贬值,增加出口。为了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安倍更是不顾外界舆论声讨,将日本央行的行长换成了自己的心腹----黑田东彦,这样日本央行就失去了政策的独立性。现在距离安倍晋三担任首相、承诺带领日本摆脱经济衰退已将近三年的时间,日本经济改头换面的突破仍然没有显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僵化体系以及传统利益集团秩序固化,“安倍经济学”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初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期日本经济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0.6%和0.8%。

三、日本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政府承担起对经济发展的正确引导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政府忽视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没有给“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以足够重视,还盲目地引导和鼓励国内的投资,继续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化,比如环境污染、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我国由于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太讲究方式的“急功近利”的发展建设也使得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已经成为人民健康的杀手,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借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东风,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的普通百姓也面临着高房价的困扰。2008年爆发了全球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颁布了“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以基础建设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也就导致了危机过后,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值此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时刻,我国政府应该吸取日本政府错误估计形势的教训,纵观大局,承担起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引导的责任,不盲目地追求达到高水平的经济增速,而是制定切实长远的发展政策。

(二)加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也遭遇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与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出一辙。在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中国与日本都毫无例外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了GDP的飞速增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环境污染治理在环境立法、民间维权和技术研发这三驾马车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对于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应通过立法、严格执法、加重惩罚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除了政府层面上的努力,民间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进程中来,通过举报,诉讼等法律手段坚决与环境污染行为做斗争。同时,政府也该积极倡导宣传清洁能源,通过减税等政策鼓励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建设,使得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为环境污染的治理保驾护航。

(三)积极解决产能过剩

由于日本政府对投资需求的过度刺激以及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也曾出现过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日本企业将过剩和落后的产能转移到周边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出路,虽然这是一种见效快的解决途径,但是也会受到产能接收国家政策的影响与干预。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失去了大量廉价石油的供应,致使当时“列岛改造计划”的实施困难重重,日本被迫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把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发展。数年之内日本的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下降,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

今年在我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政府倡导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都是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所探索的途径,然而解决我国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的最根本途径还是应该科学地分析我国的资源条件,牢牢把握住我国的优势资源,避免因为制度不完善和官商勾结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是扰乱市场秩序。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应该适时地退居市场需求引导之后,尽量避免为了达到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多地对市场进行干预。此外政府更应该切实采取优惠政策来鼓励我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此来不断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发展科技含量高和环境友好的进步产能。

(四)重视金融问题及其对经济带来的风险与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增值使得严重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日本遭受重大打击。彼时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如今我国经济有相当一部分也是靠进出口拉动的,而此时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的房地产和股市热潮也是由于当时日元的升值所导致的,最终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大的起色。日本的教训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就是要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以避免被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所左右。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对于我国GDP的增长贡献很大,但是房地产价格过高也是切实存在的隐患,这不仅对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影响,未来也有可能是引发危机的定时炸弹,所以我国政府需要采取更谨慎的政策,有效地规范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行业准入条件严格化,以避免房地产过剩致使泡沫破裂。

(五)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结构影响着劳动力结构,并且人口结构的调整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人口老龄化,一直持续至今,已经限制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未来也会给日本社会造成巨大的养老压力。我国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近15%。党和政府也已认识到了人口老龄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正式推出了“两孩”政策,这是解决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力尝试,但面对着我国目前劳动力比例减少,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该政策发挥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我国当前应不断完善养老的福利体制,鼓励、扶持与养老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德良,洪宇.石油价格冲击、内生技术进步与日本经济增长[J].现代日本经济,2009(1):1-6.

[2]尹小平.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得与失[J].现代日本经济,2007(1): 14-17.

[3]陈乐一.日本经济的增长与波动:1951-2002[J].财经问题研究,2005 (10):73-79.

[4]常进,吴建华.略论小泉时代日本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J].现代日本经济,2007(3):6-10.

[5]朱飞飞.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8.

[6]任景波.日本经济低速增长与管理体制转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日本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