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老师

2016-03-22 02:55薛洪赤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仲秋师者中华民族

薛洪赤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教育者,除了韩愈所说的,还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当前新课改形式下,我认为老师还应做到会学习、懂传承、肯创新。

一、师者,学习也

现代信息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作为老师,不断地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经常这样告诫自己:“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应该有活水源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实中,老师往往注重的是有条不紊的计划性教学工作、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其实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同时,老师更应该重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自己主动进行的系统学习往往被淡化了,我们愁着去做,甚至不愿去做。人啊,都有惰性,我们如果不愿意刻意进行理论学习,可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扪心自问,我们爱好读书吗?有读书的习惯吗?都读了些什么样的书?“读书”很重要。古今中外,哪一位教育家、哪一位名师,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蓝色吗?查查书,原来是一种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我们在商场经常看到“中秋”与“仲秋”,这是为什么呢?翻翻资料,原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再者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假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保证所授知识正确,而且可以依此在课堂上“卖弄一番”,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您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会很高。

老师的胸膛里,不光需要满腔热血,还需要知识的海洋。

二、师者,传承也

在人类文明延续的过程中,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传承:

文化知识上,老师要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精品。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蕴藏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美德,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我们是老师,生活在中国,中华大地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我们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我们的学生夯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都要耐心体味。我们不能复古,但是国学经典一定要传承。

品德上,老师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灿烂的民族美德:尽己报国的责任为“忠”、生生不息的爱心为“孝”、求真务实的品质为“诚”、立身兴业的基点为“信”、人际文明的规范为“礼”、人间正道的向导为“义”、清白正气的根基为“廉”、人之为人的底线为“耻”(摘自网络评论),这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开拓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教导孩子们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相亲相爱。

专业上,老师要注重传承教育名家、古圣先贤的教育方法。有时我们不会系统地谈理论,所做的事有时也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具体做法,像我们老师的鼻祖——孔子的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新课改后,我们提倡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都能从“圣人”的教育实践中寻得踪迹。

老师,只有站在“圣人”的肩膀上,才能“学高”。

三、师者,创新也

美国杜威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杜威先生的理论翻了半个筋斗,这是一种伟大的创举。我们不是名家,工作中也需要创新,但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是创新,教师在教育上的点滴改变也可以是创新。老辈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走出了一条经验颇丰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不可复制照搬。时移世易,社会在变,孩子们也在变化。从80、90再到00后,这不只是一代人的成长,也是现实对我们教师创新的挑战。从与学生打招呼的语言、交流的方式和评比奖励的设置,各个方面都在看似不变的表层下产生涟漪,期待了新一层的重聚组合。教师作为“思想的传授者”,如果我们不从点滴的小事中贴合学生特点去创新改变,或许就会被孩子们成长的脚步所抛离,让师生的心不再贴合。

猜你喜欢
仲秋师者中华民族
上海仲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冀军校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