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标
从教多年,几乎每一届学生都写过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童年无忧无虑、快乐无比,非常值得留恋,但对“乐”的表述往往只是空话套话,苍白、干巴地抒情,诸如“童年充满了快乐”“童年真是快乐极了”等,叙述的“乐事”也是泛泛而谈,毫无趣味可言。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把“乐”写丰满呢?今年,我又教七年级,我从教材的几篇选文中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材料要有趣
1.选择有趣的材料
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有意味的乐事,它们或令人捧腹,或令人莞尔;或令人刺激,或令人满足;或令人惊奇,或令人感叹……这样的趣事真实、新鲜,自有吸引人的魔力。
比如,鲁迅《故乡》中的“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瓜地刺猹是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生活海边的像闰土一样的孩子的特殊经历,有传奇色彩,本身就新鲜、刺激,能够刻画出少年闰土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但这样的材料非常珍贵,可遇而难求。
2.材料可挖掘
先看《幼时记趣》中的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看蚊子飞舞,在草丛玩耍,是童年普遍的记忆,怎样才能写出情趣呢?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即善于想象和联想。平淡庸常的事物在想象和联想的作用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蚊群飞舞幻化成为群鹤舞空,丛草、虫蚁、土砾成了深林野兽、高山深谷。置身这样的美景之中,当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当然,这种主观联想和想象必须是合情合理的。蚊与鹤有形似神似之处,丛草、虫蚁、土砾也能够使人自然联想到高山深谷、深林野兽。
值得强调的是,要把司空见惯、平凡至极的事情写得兴趣盎然、充满生机,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能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古诗中不乏这样的妙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在李白的眼里,圆圆的月亮变成了白玉之盘,飞在青云之端的瑶台镜,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东晋谢安问侄女谢道韫:“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不假思索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的颜色洁白、质地轻柔,因风飘舞的姿态与雪极为相似,也无怪谢安“大笑乐”。
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材料趣味性是能够做到的,只要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情趣。比如小时候“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子、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我们曾陶醉其中,其乐无比。快下雨的时候,观察蚂蚁搬家,我们自然把他们想像成搬运物资的“大军”……
二、叙述要具体
叙述要具体,就是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叙美女蛇的故事时,这样写道:“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 ——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这一段记叙的要素交代完整,具体生动地介绍了美女蛇的传说,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读来趣味要比恐惧多得多。每次读到这段文字,头脑中都会浮现出幼年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时专注、入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