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9秒99之后,冲向下一个终点

2016-03-21 21:50时尚先生renwumag1980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田径队苏炳添刘翔

时尚先生 renwumag1980

2015年5月3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并打破百米全国纪录,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上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杀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选手。

“感觉像在梦中,不真实的感觉,过得太快了。但自己在其中又觉得过得太慢了。”苏炳添说道。

长久以来,百米赛跑几乎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基因给予他们强大的先天优势。刚开始参加国际比赛时,黑人短跑运动员的外形让身高仅1米72的苏炳添犯怵,“就是人家这么高,这么壮,肯定跑得快了。”

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正是个中天才。他是地球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用不到9秒60的时间跑完100米的人。1970年代,美国的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曾从人体机械的角度论证,9秒60或许是人类百米速度的极限,超过这个速度,将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落。天才的出现颠覆了科学家的研究,2009年的世锦赛,博尔特在百米决赛跑出“不可思议”的9秒58,将人类对自身速度极限的追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后至今,博尔特统治了百米项目。

全世界的百米运动员都在努力追赶博尔特。然而,这一次世锦赛百米半决赛,博尔特在起跑环节出现了失误。出发没多久,苏炳添突然觉得自己跑到了博尔特前面,他毫无干扰地进入途中跑,达到最高速度。“苏炳添带乱了博尔特!”解说员大声喊,直到七八十米,博尔特才追了回来。苏炳添紧紧咬住,和其他三位选手几乎同时冲线。

如果说在美国尤金第一次跑进10秒存在运气成分,那么,2015年8月29日,他在北京世锦赛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创造历史,获得世锦赛银牌,给中国田径带来了真正的信心,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让世界见识了中国速度的可能性。一位美国记者在赛后评论,“以强大的经济做支撑,中国短跑运动同样可以拥有春天了。”那一天是苏炳添的生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八万名现场观众为他唱起生日歌。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是因为我们信心不够,每到大赛,输竟成了‘正常’结果。”赛后的发布会上,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说,“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迎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这将打破长期以来我们被禁锢的思想,要继续挖掘队员的潜力。”

突破10秒的渴望在苏炳添心中埋了很久,也在中国田径队当中埋了很久。不过在2015年之前,这种渴望一直以一种隐而不宣的方式默默生长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刘翔成功以后,中国短跑的训练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中国的训练传统承袭自苏联,“三从一大”贴满了训练场的墙面: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中长跑一度是中国田径的优势项目,在短跑训练中,往往也采取与长距离项目相似的训练方法,对强度过于重视。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尝试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方式,减少百分之百强度的训练,代之以速度专项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广泛参加国际比赛,以比赛带动训练。刘翔取得的成绩使很多教练,包括管理层受到极大震动,2008年以后,田径管理中心将训练分为中长距离项目、投掷和短跨跳三个部门,按照项目细分研究特点,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训练。

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仔,家人朋友都叫他“阿添”,队友们则叫他“小添添”。初中时,有次跟同学比赛摸篮板,身材最矮的苏炳添居然摸得最高。一旁的体育老师看见了,把他选进校体育队。第一次百米测试,苏炳添跑出11秒70左右,教练叫他直接去比赛。18岁时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师从袁国强教练。袁国强是1970年代的中国飞人,曾经以10秒61的成绩创造了首个电子计时男子百米全国纪录。刻苦、自律,是所有了解苏炳添的教练、队友和媒体记者对他的评价。袁国强的风格是放养式的,制订好每天的训练计划,其他全靠自觉,从没有人见苏炳添偷过懒。袁国强用“圆润流畅”评价苏炳添的技术动作——相比博尔特2.44米的步幅,身高1米72的苏炳添平均步幅只有2.05米,同样是100米苏炳添要比博尔特多跑7步左右,但苏炳添拥有更快速的步频,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苏炳添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训练。

“跑步对我来说可能是上天给予我的天赋。”苏炳添从未怀疑自己的天分,进入专业队之后,他特意问过家人,发现天才或许遗传自母亲。母亲曾在初中练习短跑,在接力队伍里跑第三棒,跟现在的他一样,“我能够寻找到我的天赋用来跑步,我利用这个天赋好好地跑下去,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

记者:你是从初中开始接触田径的?

苏炳添:初二的时候因为学校有田径队,那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田径了。但是那时候没当回事,只是去看比赛,自己没参加,帮参加比赛的师兄拿起跑器。那个年代是煤渣跑道,起跑器是要用钉子扎下去的,我就是负责用锤子把起跑器钉住。过了一年才到我参加比赛,结果一跑就破纪录了,11秒多,接下来就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我代表我们镇去参加市里的比赛,结果赢了所有体校的运动员,体校的教练就把我招进去。当时的教练是从湖南过来的,我决定试试,就跟他过去了,在那边进步果然很快,基本每几个月就有一个大进步,后来参加2006年广东省运会拿了第二名,然后就被教练相中进入了省队。

记者:初中的时候练田径有没有记忆特别深刻的事?

苏炳添:我们中学那时候在改建,400米的跑道是沙土的,连煤渣都不是,一起风就没办法练。

记者:那时候训练和现在比哪个更苦?

苏炳添:那时候舒服多了!当时其实还没真正确定练什么项目,跑的跳的都练。我们那时每个人都没有固定的项目,到比赛的时候老师才来问你说报这个项目可不可以,和你商量一下。当时没人报100米,老师就说你报吧你去跑吧,我就想100米挺短的,一下子就结束了,就跑了。

记者:你觉得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适合你?

苏炳添:我觉得努力更重要,因为你再有天分而不努力不思考,也没法把天分发挥出来。到现在这个程度不思考的话真的不行。

北京世锦赛之后,苏炳添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这将他与身后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商业代言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运动服装品牌、运动饮料、电脑芯片,甚至还有一家天使投资公司。“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这样阐述自己的初衷。

不出意外,苏炳添已经是继刘翔之后身价最高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他被推举为冉冉升起的新时代偶像。对于将体育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的人,苏炳添已经证明了国家的发展使中国人同样可以在并不擅长的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对于新一代的城市青年人,百米赛跑本身就是极具观赏性的激烈表演,这集中放大了苏炳添的魅力,给了他充分的可能性。

跟自信张扬、性格鲜明的刘翔不同,苏炳添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明星。在大部分跟他接触过的记者的印象中,苏炳添以前不大会说话,接受采访回答问题,经常是“嗯”,“不知道”,或者是闷声不响。《广州日报》的体育记者许蓓认真地想了想,发现认识了6年,她依旧很难从外表判断苏炳添此刻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她很少跟苏炳添开玩笑,“就觉得那个气场不太符合,他就是那种气场特别正的人,”女记者笑起来,“我觉得他特别适合去当警察。”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将是苏炳添迎来的一次大考。在当前的国际百米赛场,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9秒60以内,博尔特一人独领风骚;第二梯队,9秒80以内,全世界共有3人;第三梯队,9秒90以内,10人左右;第四梯队,10秒大关以内,人类有史以来共有100人,苏炳添已经跻身其中。

“就算拿不了奥运冠军也无所谓,我可以在其他方面留下一些很好的回忆。达不到最高峰,那就从另外的角度满足自己。”苏炳添说。他希望“30年以内中国的100米能够站在世界上最高的领奖台。”

猜你喜欢
田径队苏炳添刘翔
2021年最后悔的事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2021年最后悔的事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苏炳添:最起码我没有白活
刘翔宣布退役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我为刘翔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