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中国施工企业奔赴海外,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中,这些企业赴海外建设的规模日益庞大,形式日趋多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日显突出。
众多早已在海外工程市场拼搏多年、屡创佳绩的中国海外建设军团中,中国路桥作为其中的一个佼佼者,许多成熟的管理经验更是弥足珍贵。现将本刊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物资装备部总经理宋金刚在第一届“道路筑养装备与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上介绍的海外交通建设项目中的设备管理经验呈献给读者,希望能够给国内企业提供一些海外施工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促进我国道路筑养装备的发展和道路施工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志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01
中国路桥隶属于中交集团,是一家以国际公路、桥梁、港口、机场以及市政工程建设为主业的大型央企,目前在海外5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是中交集团“一体两翼”海外战略中的重要一翼。我本人自毕业(96年)后在海外连续工作了16年,亲眼见证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摸索前进并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根据最近公布的2014年度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榜单,共有64家中国企业入选,其中中交集团排名第9位,连续8年名列中国企业第1名。在海外工作期间,我们曾与布衣格、索黑亚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型施工企业同台竞技,与国际著名大型承包商相比,在承认仍有实力差距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企业在施工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实力、商务运作能力等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争的实力。截止到目前,中国路桥在海外共有在建项目130多个。
设备管理特点
随着施工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在交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做好合理采购、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等方面的设备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中国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这些年的突飞猛进,产品种类多、型号齐全、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可靠,因此施工企业可用的设备资源丰富。中国的海外建设项目大部分位于亚非拉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工程施工设备资源极其匮乏,主要施工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因此,相对于国内工程,国际工程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复杂,遇到的困难也更多。以下我列举出部分海外项目设备管理方面的特点。
(l)管理环节多。国内工程的设备供应工作包括计划和组织两个环节,而对于海外工程,由于许多设备和备件需要进口,因此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增加了供应链管理过程。海外项目的物资供应程序较之国内,增加了原产地证开立、提前办理外国减免税申请、租船订舱、集港、办理商检、出口报关、装船、运输、清关、货运等多道手续,有些国家和业主还要求有驻华使馆认证、船级证明等其他手续,不仅过程复杂,而且拉长了采购供应周期。因此,海外项目增加的环节不仅增大了工作量,而且也带来更多风险。
(2)供应周期长。国内工程中常规设备的供货周期一般是2周以内,而在国际工程中,由于供应环节的增多,设备供货周期往往要超过2个月。若遇到特殊情况,例如设备有特殊要求、航线紧张、船舶滞港、通关困难等,供货周期会更长,甚至失去控制。
(3)维修保养困难。与设备制造商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相比,由于售后服务网点稀少或根本没有,用于国际工程的施工设备很难享受制造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务。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必须自备维修力量,并建立一定的配件库存,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繁重的设备保修任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4)熟练技工匮乏。与国内工程相比,国际工程的当地操作手和维修工技能水平普遍低下,加之语言障碍,限制了设备效能的发挥,而且容易导致设备出现非正常损坏。
02 设备管理方法
海外工程除了工期紧、任务重,监理更要严于国内项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策划和管理,对企业进行海外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干好工作的决心不能没有。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我认为,除了要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及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管理。
合理配置设备
在国际工程施工中,设备配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配置设备既要考虑成本因素,也要考虑工程所在国的自然环境、租赁市场、供货周期、售后服务条件等其他因素。如果当地租赁市场成熟,可以在论证分析后灵活确定租赁与购买的比例,比如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如果自然环境恶劣、供货周期长,则应购买性能稳定、品质过硬的设备,比如非洲国家。如果在欧美国家施工,一定要留意设备的环保和安全性能是否达标,否则会被禁止使用并受到处罚。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部分国产设备的性能和品质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性价比很高,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许多施工企业都倾向于以国产品牌为主,外资或合资品牌为辅。此外,购买国产设备时必须要考虑适当的富余量。以中国路桥为例,目前在海外拥有的各类机械设备中,国产设备的比例超过了70%,其中,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各种运输车辆以及起重设备通常选择国产设备。
实行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可以充分利用采购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采购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青睐这种方式。对于国际工程中的设备采购来说,实行集中采购,除了降低采购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保证采购质量、缩短供货周期、统一设备型号、实现增值服务(比如要求制造商提供现场驻点维修服务、代建配件库、制造商回购旧设备等)。例如,中国路桥于2014年5月实施了肯尼亚蒙巴萨一内罗毕铁路项目线下施工设备的集采工作,一次性集中采购设备1374台套,总采购金额约8亿元人民币。同时,公司也首次引入了“设备+服务”打包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等最新的采购方式,在同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通过此次采购工作,中国路桥的相关管理人员还总结出了三点经验:首先是要构建自上而下的集中采购体系,成立专门的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来统筹规划公司的全部采购活动;其次要加强采购专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转变采购人员的采购理念,培养并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杜绝腐败现象;最后要理顺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关系,处理好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协调好各职能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endprint
转变维修理念
目前,在国际工程中,受维修资源限制,施工企业自己承担设备维修工作是普遍行为,但所采用的维修方式仍然停留在国内习惯的计划维修模式下。这种维修理念完全不能适应海外施工的需要,停机维修时间长、配件消耗大、维修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不理想等诸多弊端凸显。因此,海外项目中要结合机械设备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水平,转变原来的维修理念。具体来说,一是要以利用率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维修方式,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维修方式。比如,对易于预测、发生频繁、随机性大的故障,可以采用视情维修;对平均故障间隔较长、规律明显、以磨损和老化为主的故障,可以采用定期维修;对严重磨损、老化、变形的设备,采用改进维修;对不重要、有冗余、备份的设备,可以采用事后维修。二是要合理储备配件,对配件进行分类管理。对保养和易损件,可以按消耗规律多储备;对故障率高但不能准确预测消耗数量的配件,进行适当储备;对维修等级要求高的总成的内部配件,不储备或干脆用总成替代,根据故障分析结果再订购。配件储备水平应维持在设备价值的8%左右,防止积压浪费。三是尝试采用维修合同外包服务,将项目设备维修任务外包给专业化维修公司,用出勤率、完好率作为考核指标,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维修力量较弱、设备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现在已经有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多个国家的工程施工中采用了维修外包这种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重视经济核算
项目干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赚了钱;同样的道理,设备管得好不好,也要看总费用高不高。这个总费用是指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它包括了设备的购置费、运行费、维修费、调遣费、处理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搞设备经济合算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地统计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进行分析,比如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匹配,设备寿命周期的费用支出变化趋势是否合理,不同品牌之间谁的费用更低,谁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等,从而为我们进行设备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设备的经济核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但统计的数据量大、周期长、显现效果比较晚。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非常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利用,提高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实现共享。就在上个月末,中国路桥自行开发的设备物资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包含了设备经济核算这个功能,能够对设备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自动记录和归集。我坚信设备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促进中国路桥国际工程项目设备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当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时,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应局限于某个工程本身,也不应局限于工程所在国,应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面向最大范围的区域化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加以谨慎、合理的利用,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使其可以在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作用。基于集约化的管理思想,企业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全面地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设备的数量和状况,促进设备在区域内滚动使用,从而保证设备的利用率。对于一些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在工程完工后可以直接卖给当地公司,或者拿到当地二手设备拍卖市场进行拍卖变现,尽可能减少设备闲置。
结语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是由招标到完工中的各个环节拼成的“木桶”,每一个环节就是“木桶”一个块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不该出现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对于海外建设项目。因此,立志海外的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走出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