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德朝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四川眉山620860)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化探方法分析
■佘德朝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四川眉山620860)
文章总结了30多年以来化探工作在不同景观条件下的找矿成果,重点探讨和分析了在不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探找矿方法和手段,发挥化探方法的找矿优势,以达到高效和快速的目标,实现更进一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地球化学景观区区域化探找矿方法
近年来,地质勘探部门在矿产勘查过程中,通常会优先选择化探手段作为探矿先导,特别是在重要成矿区带内投入了1/5万、1/2.5万以及更大比例尺详的化探测量工作,圈定了大量的化探异常,为实现区带找矿突破提供重要的目标靶区。后期验证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化探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就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中,探查区内化探的异常评价和快速普查以及追踪和查证异常源,总结出了成矿的最佳预测途径和化探的技术方法。
自1978年以来,我国已完成了1/50万、1/20万的区域化探600余万平方千米,发现了化探综合异常达5万多个,其中有一定价值的找矿异常近2万个,对4800多个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矿致异常处达到了3100多个,发现工业矿床669个,大型矿床达61个。此外,还发现金、银矿产地共计420处,有色金属矿产地322处,其他矿产地19处。就冶金系统而言,区域化探主要包括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以及少量1/10万和1/20万区域化探。区域化探分析项目涵盖了Au、Ag、Cu、Pb、Zn、As、Sb、Hg、Bi、Mo、Mn、Co、Ni、V、Ti、Cr、Sn、W、B等19种元素,而针对寻找有色、贵金属的工作区,则选择性分析了Au、Ag、Cu、Pb、Zn、As、Sb、Hg;发现了1万余处区域化探异常。
化探方法在寻找金矿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中国冶金地质勘探总局在国内的重要成矿区带内开展的化探工作,发现了500余处的金矿产地,其中金矿床(点)150余处,包括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60余处,小型矿床80余处。如通过1/10万的分散流异常处找到了联合村、丘洛金矿和桥桥上金矿(大型),以及中小型金矿床7处,中型铅锌矿床1处。除此之外,在山东蓬莱地区开展的1/2.5万的化探扫面工作,找到了数百处化探异常,通过异常检查发现黑岚沟金矿。经后期勘探发现,该矿属于大型特富金矿床。此外,还发现了大柳行大型金矿,以及曲家奄口、觅鹿夼等10余处中小型金矿床等。
在寻找贵金属、有色金属和其他一些不好识别的矿种方面,区域化探毫无疑问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的和经济的探矿手段,国内勘探单位普遍将化探的方法研究和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以往发现的1/20万化探异常作为国家新一轮矿产资源选区、选片工作的重要依据,特别是1/2.5万、1/5万大中比例尺的化探异常更是如此。
近些年来,国内地勘单位按照区域化探成果,结合成矿构造、岩体、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信息等区调成果,先后申请取得了大量探矿权,探矿权面积从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大小不一,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区域主成矿异常规模关系密切。多年的找矿实践经验证明:在区域化探异常内进行异常查证和找矿预测,密切配合地质方法和探矿工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优找矿成果,提升探矿权潜在价值。对此,本人综合了国内外化探研究成果,总结出在不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下优先选择的化探方法及其配套手段的建议,以供参考。
2.1中低山区普查找矿
在已经开展过1/5万的化探异常的区域,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在重点异常区,以追溯异常源为首要任务,以期发现含矿构造蚀变带或矿体。在覆盖区,采用化探先行、地质跟进的思路进行探矿,即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配套沟谷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异常源区进行追踪、定位,在小范围(异常源区)开展较为细致的地质探矿工作,寻找含矿构造蚀变带或者矿体更为有利;在基岩出露较多的区域,地质、化探双管齐下,即通过地质手段发现构造蚀变带,结合构造叠加晕法,对异常源进行追踪、评价。
2.2半荒漠、半干旱地区普查找矿
以内蒙古中北部区域为例,该区域多为草地和残丘。残丘相对高差在100m以内,以10~20m居多,在丘顶(脊)及周围基岩裸露,在缓坡区域覆盖层厚度不大,夹杂有原岩碎屑,厚度一般小于2米;在谷底区域覆盖层一般以坡积物为主,混杂有风积物及少量岩屑等,厚度一般为1~3米。总体来讲,该区域覆盖程度较高,地质探矿难度大,对此,建议采用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缩小异常靶区,借助山地工程对覆盖层进行揭露,进而定位异常源,以发现构造蚀变带或者矿体。
2.3干旱荒漠地区普查找矿
在我国新疆中北部、甘肃中北部以及内蒙西部地区属干旱荒漠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中低山,在次景观条件下选择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是最经济、有效的。但该区域存在外来物(风成沙)污染,采样介质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对此,通过截取粗粒度将风力易于搬运的细粒物质分离出去,通过粒度分析试验,认为选择--1~+20目为最佳截取粒级,所形成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完全能够指导地质找矿工作。针对半荒漠的地区,水系沉积物最佳截取粒级为--10~+40目,能够有效排除干扰。
2.4戈壁滩的覆盖地区普查找矿
该区域地貌以剥蚀平原和丘陵为主,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沉积物成分复杂,含有砂、砾等物质,磨圆度从好到差均有,物质来源具有多成因的特点。该区通常仅做了航空物探工作,因地表基岩出露少,通常为地质工作空白区。建议选择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会有一定效果,或者选择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泡塑的吸附法、水提取法、地电化学法和汞气测量法等。
2.5已经发现了的矿(化)体区段普查
在该区域内,以进一步了解矿区深、边部找矿潜力,力求扩大资源储量,建议采用构造叠加晕法进行找矿工作,若条件允许,最好建立矿床构造叠加晕的找矿模式,通过前缘晕、中间晕、尾晕组合特点,进一步预测矿体深部是否具有寻找盲矿潜力,从而为矿山未来部署攻深找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任天祥.内蒙中西部荒漠、半荒漠区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会论文集[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4(4):56.57.
[2]张华.新疆东天山地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2 26(4):18-19.
P624[文献码]B
1000-405X(2016)-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