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 单凌燕
整体关照推进学校发展要素间的深度融合
■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单凌燕
在汉口繁华的武广商圈两侧,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两个校区成双龙戏珠之态遥相呼应。近百年的岁月更迭中,学校几易校址、三更校名、一度合校,积淀出“做更好的自己”的沉稳价值追求。作为校长,在践行“为灵动生命的自主发展提供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我思考着这样的几个命题:学校是什么?学校生活是什么?学校师生是怎样的角色定位呢?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师生、生活、课程、成长诸多学校发展要素中寻找着这些命题的最佳答案。
由普及性课程、选择性课程、合作探究性课程组成的三级学校课程成就了学子的飞扬个性。学校根据1600余名学生的需求设置了30余门课程,实行“菜单式”选课,“走班式”上课。普及性课程中,我们开发了农历的天空下四季课程、国学经典课程、国际理解课程、“Daily English”每日一句英语课程,它们都着眼于播下中西文化共通的种子,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在选择性、探究性课程中,学生沉醉书香,徜徉科圃。他们的课程选择丰富多样,或太空种植、或剧院表演、或球场竞技,或工坊学艺……这些课程,动静咸宜,难易有别,学思并举,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乐于求知的动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找到“更好的自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在参观我校三级课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们学校的三级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有益探索,素质教育的多元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还有一套“H”型教师培养课程。每位教师也可拥有1~2门订制课程。学校根据教师们的网络报名情况,开设了水墨丹青国画、舌尖上的烘焙、百事可乐摄影、啦啦操等课程,聘请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培训。可以想象,这套课程体系因喜闻乐见而广受欢迎,但更重要的是,它能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活动相结合,合力打造师德境界高、学科本领强、兴趣特长明的“H”型教师队伍。“H”型教师最大的价值体现是,在选课之初每位教师就明确了“我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学生的成长服务,我要具备指导学生三级课程的能力”的目的。教师们以课程为媒介,通过自己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师生携手成为更好的自己。“H”型教师为我们描绘出充满灵动畅想的学校文化蓝图!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将学校网站、eclass数字化平台、公众微信三方进行萃优整合。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处于教育终端的学生与教师成为校园故事的主角。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随时自学平台精品微课;他们提交的网络作业会得到即时反馈;他们的学业成绩有系统记录;通过家校合作,他们每人都是个人电子成长册的绝对主角。对于教师,清晨到校,他们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铃声响起,他们与孩子共享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互动课堂;课余时光,他们既可上传下载资源,又可发布网络练习,接受数据反馈……一天的工作因多元信息而高效,因信息共享而自主。对于管理者,从电子化校务管理,到国有资产清理;从网络报修,到民主投票;从课程申报,到教师评价……“E+管理”的模式立足于人,着眼于事,服务于“魂”,让师生行走于路上,成长于云端。在“适合教育”的个性化定制过程中,相信每位辅仁师生,都能在智慧与能力的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原点。
每一年,“辅仁”的孩子们都拥有四个学校节日: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充分满足了孩子喜爱节日的天性。就拿“爱运动、悦生活”的体育节来说,师生家长同登台,他们打太极、舞龙狮、踩高跷、踢足球,啦啦操热情洋溢,军体拳提振士气,每一个人都成为欢乐海洋的营造者、体验者与受益者。
每一学期,学校为孩子们定制的社会实践课程是他们的最爱,他们置身于植物园观赏珍奇植物,走进电影乐园感受现代影视技术,徜徉于博物馆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六年的时光中他们可以游遍家乡的名胜古迹,既寓教于乐,又有益身心。
每一个季节,活动也多姿多彩。伴随着四季的脚步,孩子们探春、嬉夏、品秋、暖冬;伴随着农历节气,他们“跟着节气知古今”“跟着节气诵经典”“跟着节气来健身”;伴随着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华传统文化流淌进孩子们的心田。
每一天,全校师生拥有一段午间书香时空,古音袅绕,翰墨飘香,良好氛围中师生共同习字。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本习字本,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为画配上古诗。我们关注每一个,落实每一天,从而发展每一人。此外,中秋童诗童画创意赛,小小“换客”公益行,最佳辩手读书会……这些活动都将成为留存于孩子们心底的珍贵镜头。我们致力于营造留下美好回忆的校园生活,因为我们坚信,这样的场景一定会成为值得每个孩子反复回味的童年“老照片”!
“适合教育”不是让孩子走进校园来“适应”我们,而是去选择甚至创造“适合、适宜、适当”的教育给孩子们。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先后从多个维度开展课堂改革实践:“四段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体现了分层导学的个体差异性;以疑促思学科建设活动,用问题开启孩子独立思维的窗口;互动课堂探索,教师根据后台提供的互动信息,以学定教,充分诠释了适合的课堂内涵。此外,年组研磨课,专题接力课,个人分享课,课课不相同,课课都精彩,成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成就了辅仁学子灵动畅想的思维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课程”“学生”三个主体互为因果,彼此互动,是学校教育的“共生体”。基于此,我们尝试把课程重组作为激活学生智慧的“引擎”。语文学科以三年级为试点,把国家课程的《语文》和《品德与社会》整合为“阅读与生活”学科。整合后的课堂不仅增加了育人的实效性,更可贵的是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人文素养素材整合成为完整的学习体系,既避免了学科割裂和内容的交叉重复,又很好地落实了育人的根本任务。大道至简,多中萃优。数学教师围绕“读悟多版本,萃优提效能”开展了多版本教材的研究活动。我们通过研读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领悟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意图,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吸取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资源,构建更适合于学生的课堂。
通过课程重组实践为学生智慧成长提供的动力支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同时,随着教师专业行走方式的改变,一大批老师脱颖而出。仅2015年,我校余桂霞老师当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金竑仪老师在全国NOC教学实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斯老师在全国音乐优质课现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吕韵老师在武汉市数学立体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邹丽华老师在武汉市作文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位教师顺利完成市级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比武活动中有70余人次获奖……以课堂为圆心,聚焦课堂,服务学生,辅仁教师找准了发展的方向!
作为湖北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一路阳光,薪火相传。第一支足球队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半个世纪的历程里,我们汇聚各级领导、专家和学校三代足球人的智慧,形成“以球健体、以球育德、以球启智”的学校足球育人理念。探索出“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发展路径,使足球运动在我校历久弥新。
当晨曦刚露出笑脸,绿茵场上便能看到学生奔跑训练的身影。一天的学习结束,同学们又来到绿茵场,练球技、练体能,一派热闹的景象。除了常规的“两训”,学校每年举办、承办、协办、参与各种足球比赛,校内班级联赛6次,年级挑战赛10次,市级校园足球联赛18场次,市级校园精英联赛12场次,区级武汉晚报杯精英组17场次,俱乐部杯赛12场次;每两年代表江汉区参加武汉市青少年年度比赛一次。每年的60余场比赛,砥砺着辅仁足球少年快速提升战术技能。
有谁能想到,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校园里,曾走出30多位国家足球队队员,20多位正服务于国内外知名俱乐部的未来之星。“亚足联中国展望学校”、全国传统项目优秀学校、湖北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接踵而至。2015年“谁是球王”争霸赛夺冠华东,位列全国三甲,CCTV-5对我们的校园足球文化进行了专访。在足球文化的带动下,学校啦啦操队捷报频传:学校参加武汉市啦啦操比赛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校园啦啦操比赛汇演中摘取最高奖项——最佳表演奖。这些成绩得益于“体教结合、以球育人”的足球项目发展机制。
学校在内炼素养的同时,张开怀抱与外界多方合作交流,共同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
校际交流。作为江汉区辅仁学盟的盟长,我们牵手邬家墩小学、长港路小学、武汉关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各个层面资源共享,优势整合,互惠共赢。各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办学水平携手共进。作为市高效课堂第九协作组牵头校,我们积极策划并组织7所学校围绕子课题在校内磨课、网络研课、云平台晒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温情合作、关注过程、注重实效的协作体。
城际联盟。在武汉市教育对口新疆援教项目中,我们与新疆博乐市第三小学成为结对帮扶学校。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互访了解校园文化。新疆教师观摩了辅仁的课堂教学,辅仁教师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与新疆老师结为师徒对子,大家一起博采众长,乐享教育!同时我们与重庆辅仁学校、山东辅仁学校等“辅仁”字号学校结为辅仁联盟,共同做大做强“辅仁”文化。
国际连线。作为武汉市教育局中英校际连线的项目校,我校与英国纽卡斯尔精英学校结为姊妹校已跨越了六个年头。双方师生在互访中走进了校园生活,不仅增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而且促进了双方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两校学生合作探究的种子基金项目——中英气候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两国的气候特点,而且分享了两地种植的成果与乐趣。校际连线活动,不仅帮学生逐渐建立了世界公民的意识,而且对学校管理的经验、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各方面提供了真实可行的参考与借鉴,推动学校在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路途上不断迈进。项目连接友谊,连线成就梦想!
在一个又一个学校发展要素的探寻、探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撩开了学校命题的面纱,问题的答案朝暾渐朗: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帮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场所。
学校生活是什么?它是学生长大后脑海中反复回味的“老照片”。
无疑,学校师生就是这一张张照片中的主人翁,一个个学校故事的主角……
此时,我又记起去年一位访问我校的英国教师比喻中英教育的话语:“中国教育像钻井,洞小,井深;英国教育像铺沙,面宽,积累。”而我以为,办学就是要整体关照师生、生活、成长这些学校发展的要素,实现这些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