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就”的语义结构分析

2016-03-21 03:54:49杨松柠金颖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杨松柠 ,金颖男

(1.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2.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吉林 长春130024)



副词“就”的语义结构分析

杨松柠1,2,金颖男1

(1.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2.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吉林 长春130024)

摘要:副词“就”语义丰富,用法多样,在词典释义中常有分歧,学者研究也存在诸多争论。运用虚词的“语义结构分析法”,对语义结构的描写,可以找出虚词所引出的语义要素并描写要素间的关系。对副词“就”进行语义分析,可以概括出副词“就”的15个义项。

关键词:虚词语义;语义结构;语义要素

虚词语义空灵,个性极强,它虽不具有实在的意义,但却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在众多的虚词中,副词“就”*副词属于实词还是虚词存在分歧,不同看法都是服务于各自所描写的汉语语法体系。本文将副词归入虚词中。的使用频率高,意义丰富,用法多样,词典释义中也常有分歧。

一、副词“就”词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就”的本义是“靠近、接近”,词性为动词。在语法化过程中,又不断产生很多新的虚词意义。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三部词典版本为:a.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b.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中对于副词“就”的释义,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其语义的丰富性,以及缺少客观的义项分合的标准和操作性强的语义分析方法,使得各家的释义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偏漏。

1. 有些“就”的常见语义和用法在三部词典中都没有出现。

如“起床~八点了”“很多人都喜欢春天,我就喜欢冬天”等,这些“就”的语义和用法似乎在三部词典中都无法和某一义项对应起来。

2. 不同词典对于同一语句中“就”的语义分析截然不同。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丢~丢了,着急也没用”,将“就”分析为“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相似的句子“丢了就丢了,着急也没有用”却分析为“表语气和口气”,虽然都指出带有“容忍”“将就”的主观义,但却分别划入“承接”和“语气”两种不同的功能类。

3. 同一部词典中对相似语句中“就”的释义也不相同。

如《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义项2中有一例句是“~你们这几个人,行吗”与义项3中有一例句类同:“这些衣服式样不好,~几个人买”,但却分别释义为“对人或事物进行排他性限制”和“强调数量少”,让人难以区别。

4. 释义过于细化,导致范围缩小,不具有更普遍的解释力。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义项2:“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可能是受所举例句的局限(他十五岁~参加了工作),注释中加了一个限定性的“很久以前”,这样就使得同义的“我一个小时前~已经写完作业了”这类语句无法进入这个义项中。

5. 释义过于笼统,忽略了语义间差别,导致有些语义没有被概括出来。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将义项4中的两个例句:“你不让干,我~要干”和“老赵~学过法语,你可以问他”统一解释为“加强肯定”。但是,前一例句中的“就”重读,加强肯定后面所约束的语义焦点“干”;而后一例句中“老赵”重读,是“就”所约束的语义焦点,通常在句子前后出现或暗含一个条件P(询问学过法语的人),两句中“就”并不同义。(见下文分析)

6. 有的释义本身存在矛盾。

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5中例句“这块大石头两个人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把它背走了”,释义为“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这里的“就”如果说约束的焦点是“一个人”,那可以理解为“能力强”,但却无法与“数目大”挂钩。实际上这个“就”与《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释义3中的一个义项应该是一致的,即“强调数量少,数目一般较小”,与“数目大”的释义正好相反。

7. 释义标准多样,造成学习者接受的负担。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注释7中b)中有一例句:“不说~不说,一说~没完没了”,前一个“就”释义为7义项“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后一个则释义为6义项“强调数量多寡,指说话人认为数量多”。这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释义,并不能说它们具有不同的语义(本文统一释义为“在某种原因或条件下产生某种结果”,见下文义项14)。对于一个虚词的描写,有时根据所连接词句间的语义关系,有时又以表达功能为依据,这种多重标准使得各义项之间缺少关联,交叉错综,较难全面客观认识虚词语义。当然这也提示我们,也许很多语句中的“就”往往蕴含多种语义,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8. 语义描写主观性较强。

虚词语义空灵,不像实词那样“语义自足”(郭锐2008:5)[1],因此对于虚词的语义描写大多凭借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性是依附于客观意义、关系和功能基础上的,它只是虚词语义的“表”。如果“实”没有清楚而单纯描写“表”,那么“表”就有可能是一种假象。

因此,在对虚词进行语义分析的时候,尤其是像“就”这类在实际语言中,语义和用法都更加丰富复杂的虚词,尝试使用新的汉语虚词语义的分析方法,也许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语义结构分析法”及副词“就”的语义结构分析

(一)语义结构分析法

郭锐(2008:5-15)在“框架语义学”和“心理空间理论”影响下,提出了虚词语义分析的“语义结构分析法”,即把虚词的意义看成是一个“语义结构 (semantic structure) ”[1]。虚词自身语义虽不自足,但却可以把其它表达实在意义的成分组织起来,整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因此这一结构由“语义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通过对语义结构的描写,即找出虚词所引出的语义要素并描写要素间的关系,来描写虚词语义。

“语义结构分析法”认为可以根据虚词的语义结构来确定虚词的义项,这便为虚词义项的分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即“语义结构不变则义项不变,语义结构变则义项变。而无论是语义要素还是要素间关系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改变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分析法”为虚词的语义描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以一种模式化的分析方法来描写虚词语义,指标明确,操作性强,不以感觉行事,克服了虚词语义描写中的缺陷,对虚词的研究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尝试用“语义结构分析法”来重新认识汉语中较复杂的虚词“就”(仅分析副词“就”),与以往一些文章和词典中对“就”的分析和释义有一些不同之处,愿与读者一同商讨。*本文例句均选自《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朔小说《永失我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空中小姐》。

(二)“就”的语义结构分析

1. 即将发生/实现

(1) 我这就出去。(《永失我爱》)

(2) 饭就好了。

(3) 马上就过年了,还出什么差?(《现代汉语八百词》)

(4) 我那个闺女,眼看就大学毕业了。(《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b}{状况P}}

a(r) b

——————·——————·—————→

~PP

关系:a早于b,说话人处于时间点a(r即观察点),状况P在a点没有出现,出现于b点。

这一语义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第一个释义“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们不强调“很短时间以内”,因为时间长短本身就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同样一段时间可能被认为很长,也可能被认为很短。比如:

(5) 再过几百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沙漠。

之所以会产生“很短时间以内”的印象,主要是由例句中“就”前的“马上”(3)、“眼看”(4)等限定性词语的语义所造成的。

2. 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释义为“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即本文的义项1)中还有这样一个例句:

(6) 我这头痛病一会儿就好。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在相同释义中也有一个例句:

(7) 你乘地铁去,一会儿就到。

两本词典都将这类句子中的“就”归入到1中,即表示“即将发生或实现”。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6)(7)两句中的“就”具有不同于1的语义特征。观察下列句子:

(8) 你乘地铁去,十分钟就到。

(9) 你乘地铁去,十点钟就到。

(10) 这会儿就开始偷奸耍滑,以后怎么信赖你?(《永失我爱》)

(11) 别哭了石静。算我不好,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么?从小就窝囊,受欺负有什么委屈只好忍着。(《永失我爱》)

(6)—(11)句法结构都是“某个时点(段)+就+谓词性词语”,“就”所表达的也是相同的语义。马真(2007:23)通过比较“就”与“才”的意义和用法,认为这个“就”表示“在说话人看来,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早或快。”[3]这种对(6)-(11)中“就”的理解是准确的,用语义结构分析法来分析,即:

语义要素:{{时间点(段) x, 时间点(段)a, 时间点(段)b……}{事件P}}

xab……

————·————·————·————→

P

关系:x早于(短于)a,a早于(短于)b……,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由早到晚或由短时到长时的不同量级的集合。事件P发生或实现于集合中的x,即时间量级序列中处于时间早或时段短的x。正因如此,自然会产生马真所说“在说话人看来,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早或快”之意。我们可以把这一语义描写为“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

回过头我们再看上面两例(为方便阅读这里重新抄写):

(6’)我这头痛病一会儿就好。(《现代汉语八百词》)

(7’)你乘地铁去,一会儿就到。(《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之所以会被各家词典不约而同释义为“即将发生或实现”,主要是“一会儿”除了作时间名词(也有称时量词)表示较短的时段外,它还可以作副词,与“马上”等近义。副词语义较虚,不容易形成不同量级的等级序列,因此动作发生或实现于通过对比而选择的低量级的语义被弱化,只看到“即将发生”义,而没能体会其“情况发生、完成得早或快”之义。

这样看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就”的第二个义项“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实际上也是本文中的第二个义项“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请看《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例句:

(12) 他十五岁就参加了工作。

(13) 早在儿童时期我们就认识。

(14) 事情早就清楚了。

“十五岁”“儿童时期”“早”都是某种语境下时间序列上的低点,“就”在这里表示“参加工作”“认识”“清楚”完成或实现得早,而并不是“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比较(12)和(12’):

(12’)他打算十五岁就参加工作。

显然这两个“就”是同一语义的“就”,但是(12’)中的“就”就无法解释为“很久以前已经发生”,而只是表示“参加工作”的时间早(或年龄小)。

因此,我们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义项1“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的(6’)与义项2“强调很久以前已经发生”的(12)—(14)都统一解释为“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这样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就”的语义及语义关联,既保证对其语义的全面认识,也不过分分解,造成学习的负担。例如(15)(16)中的“就”,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就找不到释义:

(15) 他上午就把作业写完了。

(16) 我刚才就看到了。

这两句和(14)—(16)中的“就”同义,但“上午”和“刚才”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为“很久以前”,那是不是需要再列出一个释义“不久前已经发生”,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用“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来统一解释就完全可以。

3. 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高点

(17) 我起床就八点了。

(18) (这道题很难,)做这一道题我就用了两个小时。

以上两句中“就”的语义与2正好相反,如果把句式变换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与“才”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比较:

(17’)八点我才起床。

(18’)我用了两个小时才做这一道题。

正如马真通过对比“才”和“就”的不同用法和语义所指出的:“才”表示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晚或慢。[4]那么,同义的“就”也大体表达这个意义。用语义结构分析法可作如下分析:

语义要素:{{时间点(段) x, 时间点(段)a, 时间点(段)b……}{事件P}

……bax

————·————·————·————→

P

关系:a晚于(长于)b, x晚于(长于)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由早到晚或短时到长时的不同量级的集合。事件P发生/实现于集合中的x,即时间量级序列中处于时间晚或时段长的x。正因如此,便产生了“在说话人看来,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晚或慢”之意。我们可以把这一语义描写为“完成/实现于时间量级上的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18)在缺少必要语境的前提下,会产生歧义,比较:

(18a)(这道题很难,光)做这道题我就用了两个小时。

(18b)(这道题很简单,)做这道题我就用了两个小时。

这两个表示截然相反两种语义的相同句式,可以通过重音来突出不同的焦点加以区别。(18a)中的重音在“做这道题”上,“就”语义指向这个动词性词组,句子的焦点信息是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或事件。语境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它为我们在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在认知上提供了背景信息,即“这道题很难”,自然要花费多于一般情况下的时间。因此“就”所指向的“两个小时”强调时间长。(18b)的重音是“两个小时”,“就”语义指向这个时间名词,句子的焦点信息是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和事件所需要的时间。同样受到语境的影响,“两个小时”在这里表示低量,即所用时间短。

4. 相继发生

(19) 石静觉到了我情绪的变化,小心看着我脸色说:“你是不是又累了?躺下歇会儿吧。床垫子买回来我就擦过了,挺干净。”(《永失我爱》)

(20) 石静忍气没说话,我们一起往外走。到了外边,站在太阳地里就吵。(《永失我爱》)

(21) “走走,吃饭去,没听说二百五有记仇的,一般都是事过就忘。”(《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b }{事件Ea,事件Eb}}

ab

——————·——————·—————→

EaEb

关系:a早于b且两点间隔短暂,事件Eb紧接着事件Ea发生,Ea和Eb之间无其它事件。

义项4与义项2的语义有直接的关联:4中的 “就”连接前后两个连续发生的事件,强调两个事件发生的紧凑,即前一事件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第二个事件,或者说前一个事件结束的时间就是第二个事件开始的时间,因此把前一事件具体为时间的话,“就”的语义即为“第二个事件的发生和实现快或早”,这和2的语义是一致的。反过来说,如果把义项2中的具体时间替换为具体事件(事件一定存在时间要素)的话,就引申出了4的含义。

表示“相继发生”时,通常有一些固定的格式。如“一X就Y”格式(一下课就走了);“说X就X”格式(说翻脸就翻脸),都表示在极短的时间内两个事件连续发生。

5. 完全排除其他

(22) 昨天就小王洗衣服了。

(23) 小王就昨天洗衣服了。

(24) 昨天小王就洗衣服了。

(25) “你们全错了。”董延平一副就他清楚的样子,“你们谁也想不到老头儿为什么死。”(《永失我爱》)

(26) “没觉得其它不好,就是浑身无力,特别累。”(《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x,a,b……}

关系:x,a,b……构成一个选项集合,“就”约束x,排除非x。x可以是人,如(22),表示选择“小王”而排除其它诸如“小李、小张、小赵”等; x也可以是时间,如(23),表示选择“昨天”而排除其它诸如“大前天、前天、今天”等; x还可以是动作行为,如(24),表示选择“洗衣服”而排除“做饭、收拾房间、照顾孩子”等。

其中,“就”限定时间时与义项2似乎有相同之处,比较(23’)和(18b’):

(23’)小王就昨天洗衣服了。

(18b’)(这道题很简单,)做这道题我就用了两个小时。

这两句中的“就”虽然都约束时间,但(23’)中的时间要素构成的集合并不形成时间早晚或长短的量级序列,因此它只是表示排除其它时间。而(18b’)表示动作完成于时间量级上的低点,表达了说话人认为动作完成快的意思。

6. 向上排除

(27) “一辈子不就这么一次么?”石静笑着说:“要省什么时候不能省。”(《永失我爱》)

(28) 我们班八十名学生中,就十个女生。

(29) 老两口就(有)一个儿子。(《现代汉语八百词》)

(30) 书架上就(有)几本书。(《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义要素:{ x, a, b……}

关系:“就”约束焦点成分x,x、a、b……构成数量、程度上的量级序列。选择x,排除高于x的成员。

6义不同于5义。如(28)中的“就”只排除高于x的成分,如“十一个、十二个”,但并不排除低于x的成分,如“三个、五个、九个”,因此与“完全排除其它”不同,只能释义为“向上排除”,含有说话人觉得数量少的意思。

(29)(30)的“就”可以有两种语义解释,一是“就”约束数量词“一个”和“几本”,向上排除“二个、三个”和“一些、很多”等,强调“儿子”和“书”的数量少;二是“就”约束名词短语“一个儿子”和“几本书”,表示完全排除其它,即除了“一个儿子”没有女儿,除了“几本书”没有诸如摆件、笔记本、笔筒等其它东西,也就是5义。

7. 完成/实现于数量/程度量级上的低点

(31) 一碗饭就给你撑这样?

(32) 几下子就把他打倒在地。

(33) 石静脸有点挂不住,沉下来,“还说我不往好处想你,你怎么动不动就歪曲我。”(《永失我爱》)

(34) 我诚恳地对董延平说,“别没事就下蛆,哥哥这儿所有的缝儿都抹死了,混凝土浇铸。”(《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 x, a, b……}{事件P}}

xab……

————·————·————·————→

P

关系:x低(少)于a,a低(少)于b……,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同数量/程度量级的集合。事件P发生或实现于集合中的x,即量级序列中处于程度低(数量少)的x。

这一义项由前面的义项2发展而来,是通过隐喻由时间域向数量域、程度域的投射,由“时间早/短”引申出“数量少”,再发展到用于程度,表示说话人觉得“容易、经常”等义。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经常会有一些固定的格式,比如“动不动就……”“没事就……”“几下就……”。

8. 达到预期上限(超出正常范围)

(35) 今年新分来的毕业生学历都高,十个里就(有)九个博士。

(36) 老张就拿走十几本,哪还有剩的?(《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语义要素:{……数量a,数量b,数量x}

关系:……a、b、x构成数量上的等级序列,“就”约束语义焦点x,x是预期范围的上限,表达出说话人认为数量多的含义。

9. 加强肯定

(37) 不去,不去,就不去。(《现代汉语八百词》)

(38) “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着她的背影嚷。(《永失我爱》)

(39) 吴姗你不知道,这人就这德行,从来不认错,千载难逢检讨一回还得找出各种客观原因。(《永失我爱》)

(40) 我们就应该服从大家的决议。(《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41)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语义要素:{状况P}

关系:“就”约束语义焦点P,对P加以强调,通常表示在语气上更加坚决。“就”要重读。

《汉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把(40)和(41)分列两项,前者分析为“加强决断语气”,后者分析为“表示确认”。“确认”的含义实际上是“就”和判断词“是”共同传递的,对“是”加以强调即“确认”,因此可将二者作统一解释。之所以容易将两个词义附加在一个词上,这是因为现代汉语中,“就”与“是”组合的频率较高,甚至凝固成词。[2](张谊生2004:417)

《汉代汉语虚词词典》中表示“加强决断语气”还有这样一个例句:

(42) 你就不要找别人了,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事实上,“就”在这里是否出现,都不会使“不要找别人”的语气加强或减弱。它实际是引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的结果,是本文的义项15。如果句子变为:

(42’) 你不要找别人了,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这里的“就”便是下面的10义项了。

10. 确定符合某种条件/要求

(43) 这些菜,两块钱就够。(《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44) 那口缸,装两桶水就满了。(《汉代汉语虚词词典》)

(45) 老赵就学过法语,你可以问他。(《汉代汉语八百词》)

(46) 你要的书,我手头就有。(《汉代汉语八百词》)

(47) 这儿就很安静。(《汉代汉语八百词》)

(48) “你知道什么叫沐浴吗?这就叫沐浴。”我片腿上车骑入雨中。(《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数量/状况P,条件/要求Q}

关系:“就”约束P,P正好满足Q,Q可能在句中出现,也可能隐含于语境中。如(45),“条件/要求”是询问懂法语的人,“老赵学过法语”正好满足这个条件。(47)隐含的“条件/要求”是需要安静的地方,而“这儿很安静”就符合这个要求。

《汉代汉语虚词词典》将(43)和(44)释义为“强调数量少”,与本文中的义项6等同。实际上,这两句和义项6之间是有区别的:义项10增加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语义要素Q,Q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选择P便可满足或实现Q。如(44),选择“两桶水”,可满足或实现要求“(缸)满”,这和(45)中选择“老赵”,即可满足要求“懂法语”是一样的,因此可作统一解释。

同样,《汉代汉语八百词》中将(45)—(47)与义项9中的(37)统一解释为“加强肯定”,我们认为也不恰当。与9相比,10中增加了语义要素“Q”(即使表面不出现在句子中,如(47)),因此语义之间的关系和语义结构也就不同。

11. 让步

(49) 咳,这算什么事?没拿就没拿,拿了又怎么啦,用得着这么没情绪么?(《永失我爱》)

(50) 明天就明天,反正来得及。(《汉代汉虚词词典》)

(51) 我说,“不哥们儿就不哥们儿吧。”(《永失我爱》)

(52) 矮就矮吧,反正已经嫁出去了。

语义要素:{状况Ea,状况Eb}

关系:Ea与Eb表示同一个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人称等。“就”前Ea是非意愿下的状况,“就”后Eb是被约束焦点,表示同一种状况被接受,传达出“无所谓”“让步”的含义。

12. 某种已有认知被确认

(53) 太好了,我本来就觉得婚前检查纯属多余,咱们能有什么病?倒弄得象爱滋病携带者似的。(《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时间点a,时间点b,认知N

ab(r)

—————·—————·—————→

N……N

关系:a早于b,b为说话人所处观察点r。N实现于a(但通常在句中不出现),并持续到b,“就”约束N,表示已有认知得到确认。承担N的词语有限,主要是表示认知的“觉得、知道、料到、想(到)、猜”等。

这一义项与9有共同之处,都表示一种语气上的肯定,但12不仅表示“某种认知被确认”,它还有“这种认知在说话前已经存在”的意思。试比较(37)和(53)两句,如果都去掉“就”,则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37’) 不去,不去,【】不去

(53’) 我本来【】觉得婚前检查纯属多余

(37’)只是语气上加强肯定的意味没有了,意思没有变化。而(53’)则可能蕴含着“原来觉得多余,但现在认为必要”的意思,加上“就”,表示“原来和现在都觉得多余”,只是现在得到了确认。因此将12与9分列是必要的。

13. 并列承接

(54) 有时一觉醒来,发觉她在小声哭,过去看她,她是在做梦,我就把她摇醒。(《空中小姐》)

语义要素:{事件X,事件Y}

关系:“就”连接X和Y,Y承接X发生,两者只是表示顺序上的先后,通常是一系列并列的动作行为。它与义项4“相继发生”的差别在于,义项4有强调时间的语义要素,即强调两个事件之间的短暂,而义项13只表示动作接连发生。常用在“接着就”“然后就”等固定结构中。

14. 结果

(55) 如果我们长时间凝视一幢高楼,它就会向我们倒来。(《永失我爱》)

(56) 这要一布置起来,家里立刻就变了个样儿。(《永失我爱》)

(57) 因为她太小。太小就有这么个现象:天生的缺点样样不少,该养成的优点没有及时养成。(《空中小姐》)

(58) 那就出一个吧,也别让人说咱特殊。(《永失我爱》)

语义要素:{条件/原因P,结果Q}

关系:“就”连接P与Q,P表示某种条件或原因,Q是前面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就”在(55)中连接假设关系复句的条件和结果,(56)中连接条件关系复句的条件与结果,(57)连接因果关系复句中的原因与结果。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关联副词“就”使用频率最高,而且通常是像(58)句那样只出现结果,与“这(样)”“那(样)”构成一个固定结构。“这(样)”“那(样)”实际是对前面条件的指代。例如:

(59) 那你就眯一会儿吧。(《永失我爱》)

(60) 嘿,你倒瘾大。那就去呆会儿吧。(《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有一例句:

(61)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没完没了。

它将前一个“就”释义为义项7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即本文的义项13),后一个则释义为义项6 “强调数量多寡,指说话人认为数量多”(即本文的义项8)。实际上这两个“就”可以统一解释为“结果”,前一个“就”连接一个假设紧缩复句,即“如果不说,那就不说”(这个“就”在不同语境下会有歧义,另一语义见本文义项11),后一个“就”连接一个条件紧缩复句,即“只要一说,就没完没了”,都表示某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表示关联作用的“结果”义的“就”,语义更加虚化。在口语中,有时它甚至虚化为只有音节而无语义,例如:

(62) “不是我就纳闷,”小齐说,“人家吴大夫锁着门在屋里扎针儿,你怎么看见的?”(《永失我爱》)

15. 对比

(63) 都说这部电影好看,我就觉得一般。

语义要素:{状况X,状况Y}

关系:“就”约束Y,与X形成对比。

三、小结

虚词由于其表义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其使用的语义背景,这样才能全面、细致、客观地刻画语义,给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明确的、操作性强的语义指导。运用语义结构分析法来分析副词“就”的语义,可以通过一套模式化的操作,较全面地寻找副词“就”所包含的语义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客观地描写语义结构,准确认识其意义及用法。在对副词“就”的语义描写中,既有原来词典中所不曾列出的义项,如3、6、10、12、13、15;也包括对原来分列但语义一致的注释进行了统一的解释,如2、3、5、7、14;还有对某些注释的重新释义,如1、2、3、5、6、7等;以及对原来统一注释但语义不同的义项进行了分解,如9、10、11、12、13、15等。

一些虚词语义难以“一刀切”地加以概括,重要原因在于很多虚词还处于进一步虚化的过程中,它在具有一种确定语义的同时,似乎还同时蕴含其它的意味。例如:

(64) “你非要这么说,那我就这样。”石静冷笑着转身往外走。(《永失我爱》)

在这里,“就”可以表示“排除其它”,可以表示“加强肯定”,同时也还有承接假设条件,引出结果的意思。我们可以说几种语义在语言表达中经常重合,共同蕴含在一个“就”上。比如可以认为“排除其它”本身就是从范围上“加强肯定”,但哪种意义在先,哪种意义在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锐.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4).

[2]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才璎珠]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2-0098-07

收稿日期:2015-11-0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汉语常用多功能副词的语义地图模型分析”(13E01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汉语副词的语义地图模型分析”(12534001)。

作者简介:杨松柠(1971-),女,黑龙江大庆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黑龙江方言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