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训文化“活”在当下——析李光地“箴”三篇

2016-03-21 03:54叶茂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训读书

叶茂樟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让家训文化“活”在当下
——析李光地“箴”三篇

叶茂樟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李光地“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是李光地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李光地家训及其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改善就不能忽视李光地“箴”文。李光地“箴”文篇幅不长,且都采用四字韵文形式,含蓄隽永,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更能够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此教育世人,不仅警示莘莘学子要惜时勤学,而且对维护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李光地;“箴”文;教化功能

长期以来,谈到清人“理学名臣”李光地家训,许多人把它归结为《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确实,这三篇短文从关爱子侄族人的角度出发精辟地论述了学业、修养和家族兴旺等方面的道理,拳拳之心难以言表。其实,李光地《榕村全集》卷三十三中,还有“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从字数上看,李光地“箴”文三篇均不长,其中《劝学箴》208字、《惜阴箴》168字和《诫家后箴》128字,且都是四字句韵文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箴”作为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性为主的韵文,是古代家训的一种常见形式。如果把李光地“箴”文三篇与后人广为流传的李光地家训三篇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不仅内容相似,而且劝诫口吻也如出一辙。因此,探究李光地家训及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改善,不能忽视李光地“箴”文三篇。

一、李光地“箴”文三篇内容概述

李光地通过科举考试“正途出身”一步步迈入清王朝统治中枢,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一直践行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儒家思想,李光地撰写的“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可谓是李光地这种思想的真实表现。且看《劝学箴》:

《易》与《诗》《书》,最务精熟。《三礼》《三传》,随分诵读。《西京》《东京》,文极醇厚。唐人之雄,曰韩曰柳。北宋文章,于唐有烈。欧、苏条达,曾、王峻洁。择其尤者,含咀英华。将来融洽,不名一家。诸子之粹,亦可采焉。荀卿论学,庄子谭天,仲淹《中说》,子云《法言》,伟长《中论》,康节《外篇》,奥旨奇辞,手录心追,醇疵小大,默而识之。周、程、张、朱,至为精凿。孔、孟通津,经书正鹄。《易》通《正蒙》,性书、学论,以逮洛闽,微言至训,并须熟讲,益以精思。笃嗜深契,尚友遥师。义理昭明,庶几不畔。穷经观史,靡不贯串。犹有余力,列代诗骚。搜春撷卉,以咏以陶。如是读书,方有根柢。文学德行,实相表里。[1]296

在这篇名为“劝学”的“箴”文中,李光地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不仅推荐了必须阅读的经书书目,如“《易》与《诗》《书》,最务精熟。《三礼》《三传》,随分诵读”“荀卿论学,庄子谭天,仲淹《中说》,子云《法言》,伟长《中论》,康节《外篇》”“周、程、张、朱,至为精凿”和“孔、孟通津,经书正鹄”等,而且点明了其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和阅读方法。同时,李光地认为,读书要杂,要博览群书,学会融会贯通,因此,除了经典书目之外,汉赋、唐宋文章、诸子百家,尽管“择其尤者,含咀英华。将来融洽,不名一家”,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就“列代诗骚,搜春撷卉,以咏以陶”,“如是读书,方有根抵。文学德行,实相表里”。

除了“劝学”,为保证学习时间,李光地还写了《惜阴箴》,告诫读书人:

武公九十,犹曰小子。伊川涪还,聪明未止。须知圣贤,何故如此。后之学者,志逐气衰。日昃之离,云胡不摧。心无退法,乃与道归。待文而兴,匪直也民。废于中途,千载同沦。自知是励,昔人所尊。先病后瘳,盖喻晚节。人能自新,鬼神所悦。新之又新,咎戾斯雪。荣华憔悴,谁其免兹。消息盈虚,委命于时。惟是善恶,不可不思。一夕之旅,便仰颜色。樊鸟羁牛,心焉安息。一朝终身,君子是择。念来无端,书之无绪。天者难明,我也无具。分阴可爱,上哲亦惧。[1]297

《惜阴箴》全篇42句168字,可谓惜字如金。人生苦短,“荣华憔悴,谁其免兹。消息盈虚,委命于时”,李光地从惜时、上进的古人“武公九十,犹曰小子。伊川涪还,聪明未止”谈起,进而联系现实生活“后之学者,志逐气衰”,反复告诫现代“学者”要珍惜时间,不能半途而废,“一朝终身,君子是择”,才能无憾终身。从最后几句“念来无端,书之无绪。天者难明,我也无具”来看,李光地写这篇《惜阴箴》定有所指,而且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在后人广为流传的李光地家训中,有一篇《诫家后文》,此文出自《榕村别集》卷五,原题为《戒子孙》,现题名《诫家后文》系后人所加。《诫子孙》着重叙述了祖先起家的艰难历史,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谦虚谨慎和遵纪守法。在《诫家后箴》中,李光地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对子孙中“便自放肆”“骄慢成风”的习气表示深深的忧虑,并义正词严地表达了与邪恶风气坚决做斗争的决心:

少小之时,谦谨是尚,动则畏讥,言则惧谤。傲不可长,志不可荡,使人视之,如璞未铴。毛诗有言,维莠骄骄,童子佩觹,古人所嘲。柔颜扪舌,贤圣犹劳,矧尔小子,而敢矜高。父祖艰难,供尔衣食,便自放肆,而忘检饰。性既漓薄,质又乖逆,几何不为,败类凶德。湖山诸子,骄慢成风,汝等又然,恐替吾宗。今与汝约,改过于蒙,再罔悛心,吾不尔容。[1]298

二、李光地“箴”文与其传统家训互相包容

治家从学、立身处世是古代家训的核心,李光地家训也不例外。无论李光地“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还是后人广为流传的李光地家训《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都离不开惜时读书、勤俭持家和谦恭谨慎等治家处世的基本道理。从内容上看虽大同小异,且劝诫口吻一致,因此完全可以合在一起解读。以李光地《家训·谕儿》为例: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要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玄,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纪所疑,附以辩论,则浚心愈深。着心愈牢矣。近代前辈当为诸生时,皆有经书讲旨及《纲鉴》、《性理》等钞略,尚是古人遗意,盖自为温习之功,非欲垂世。今日学才亦不复讲,其作为书、说、史、论等刊布流行者,乃是求名射利之故,不与为已相关,故亦卒无所得。盖有书成而了不省记者,此又可戒而不可效。*摘自《福建省安溪县李光地故居匾额》内容。

查阅李光地生平著述,并没有《家训·谕儿》的记载,它主要是以牌匾、家谱和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家训·谕儿》主要介绍的是读书方法:读书要善于提纲挈领,抓住基本的观点、线索,开动脑筋,探索其精微之所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口到、手到和心到;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主动提出来,以辩论的方式更能够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著书不为追名逐利,等等。这跟李光地《劝学箴》中所写的“择其尤者,含咀英华。将来融洽,不名一家”“手录心追,醇疵小大,默而识之”“穷经观史,靡不贯串”和“搜春撷卉,以咏以陶”等读书方法是一致的。

李光地从小刻苦求学,一生勤勉,作为从当地“甲族大家”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封建官僚,李光地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有强烈的乡族观念,力图劝诫子孙多读书、读好书,同样试图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在李光地与家人的几封书信往来中,可以看到李光地对兄弟、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殷切期待:

二十四年乙丑,“按公寄仲弟訒庵京邸书略曰:‘伦、佐读书榕村勤励,礼老亦共学有志(笔者注:礼老即孙思哉先生,为李光地之甥),傅英恂谨书,此儿自是寡过。’又于已巳年,寄訒庵及菜园府君书,略曰:‘礼老已裒然学者,认道理及看文字,见识俱觉日进。纯此罔息,孙家书种成矣。儿辈千万勿懈。’”[3]154

三十年辛未,“按公寄仲弟安卿叔弟阜耜卿书曰:‘安弟料理家事,无事后大须读书,决科之业,尤宜精治。阜弟但能绝酒,我已狂欢,况理旧业乎?果尔,真祖泽也。耜弟肯为经学,今人所难,更须虚宏以包之。语类或点阅未必,嗣方图寄。伦欲通三礼,甚善,此郑康成、朱文公继圣大业,如能精熟,极佳。’”[3]220

四十三年甲申,“按榕村续集寄长儿钟伦曰:‘途中看梅先生书,其功夫可谓不愧古人。汉人学务精熟,诚两字妙决,惜其时以专门自限耳。看来近代读书,无一精熟者,不独吾今日也。精熟以治经为先,能治一二经作本领,然后从吾所好,则不犯程子游骑无归之病矣。’”[2]264

同样出于维护家族的长远利益,李光地拟定了《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这也可以从李光地的两封书信中找到答案。据《榕村续集·致曾石岩邑令书》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李光地“到家来,见子弟辈习气甚庞,匪类窜籍者亦多,因地方发觉,公同革逐。某随出家规乡约数纸,期改陋习,以奉善政,兹抄出呈正。”[2]313《文集·复陈眉川巡抚书》又记载:“弟抵里来,见自家子弟及乡党闲习染深重,未暇与之语上,聊当立规约数条,望其去太甚者知怀刑守法而已,谨录呈。”[2]313

在《诫家后文》中,李光地从祖上念次公开始,叙述了先辈们创业的艰难,“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艰难,十三岁能脱父冤狱,遂辍学营生以养亲。溪谷林麓之间,颠沛万状,至状岁渐赢”,“乙未、丙申间,家遭大难,陷贼十余口”,“甲寅、乙卯之年,闽乱大作,余既踪迹孤危,亦系家门祸福,耳属于垣,莫可计议”;好不容易迎来家族兴旺、时局安定的日子,“三十年来,颇安且宁,食禄通籍,遂称官家”,李光地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对家族未来的兴衰深感忧虑,“夫先世既以孝友勤劳而兴,则将来也必以乖睽放纵而败。吾生七十年间,所阅乡邦旧家,朝著显籍者多矣,荣华枯陨,曾不须臾”;进而对家族子弟中的“侮老犯上,谓之鸱鴞;贪利夺食,谓之虎狼”违法乱纪行为深深谴责,表示“吾等老成尚在,必不尔容,即祖宗神灵在家,亦必不尔佑。况于不类子弟,又每藉吾影似以犯法理,尔不为吾惜名节,吾岂为尔爱身命。国宪有严,亦必不尔宽也”[1]615。在《本族公约》中,李光地同样从祖辈艰难起家、勤俭创业起笔,“吾族聚居于此,十有余世,根衍枝繁,人丁众多”;然后,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凡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席荫骄矜,衰落立至,况抵扦文法,便有目前显然之祸”;而对知法犯法、屡教不改者,“自今以往,有犯规条,我惟有从公检举闻于官,而与众共弃之,不能徇私庇护”。李光地认为,只有严格法纪,将来年轻一代才能够成家立业,有所作为,德泽惠及后人,因此,“此时虽冒刻薄之名所不辞也”[1]617。这跟《诫家后箴》中所说的“父祖艰难,供尔衣食,便自放肆,而忘检饰……湖山诸子,骄慢成风,汝等又然,恐替吾宗。今与汝约,改过于蒙,再罔悛心,吾不尔容”的基本内容、情感态度如出一辙。[1]615

三、充分发挥李光地“箴”文的教化功能

综上所述,《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与《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内容大同小异,语体色彩相同,目的明确,都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李光地“箴”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虽然没有注明具体的写作时间,但从写作内容上推断,它与后人广为流传的李光地家训《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写作时间是一致的。而“箴”作为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性为主的韵文,本身就是古代家训的一种形式,因此,李光地“箴”三篇实质上就是李光地家训,它们与《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一起,都是李光地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篇幅不长,且都采用四字韵文形式,含蓄隽永,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光地“箴”三篇更能够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此教育世人,不仅警示莘莘学子要惜时勤学,更对维护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地.榕村全书:第九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1] 李光地.榕村全书:第十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金颖男]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2-0071-03

收稿日期:2015-11-16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资助项目“打造李光地文化产业链,助推安溪经济腾飞”(JB13705S)。

作者简介:叶茂樟(1970-),男,福建龙岩人,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及闽文化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2.015

猜你喜欢
家训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