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伟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建构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基本问题
郑伟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随着2008年井喷式爆发的公益信用风潮,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纪元。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构中国当代慈善工作伦理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行业约束。
关键词:慈善;慈善伦理;伦理建构
近年来,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力,人们不再满足于捐出善款以奉献爱心,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与慈善事业相关的领域之中。慈善事业应该如何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慈善组织应该如何发展,慈善工作者应该如何自我约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一、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指导原则
在当前形势下,建构我国当代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建构我国当代慈善工作伦理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角度出发,慈善工作伦理是慈善文化的一个延伸,慈善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慈善伦理的培育。而慈善文化的发展又扎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因此构建慈善工作伦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主流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
第二,社会工作实务是慈善工作伦理价值体系发展的实践源泉,社会工作与慈善工作是同根同源的。在我国,当前慈善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是建立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之上的,因此慈善工作伦理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借鉴社会工作在价值判断和伦理选择方面的经验,发挥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在微观慈善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第三,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指的就是要做到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二者的统一,在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既要坚持弘扬主流慈善文化,培育慈善工作伦理的文化基础,又要从微观层面实现加强慈善工作的实践积累,以推动慈善工作的专业化与本土化。
二、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价值基础
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价值基础应该从以下四个层次加以论述:其一,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积累完善的,是群体或者社会价值观最小的一个构成单位,是形成群体价值观的基础。[1]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人价值观中慈善内涵的方面是慈善伦理价值形成的基础。其二,群体的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的交集,一个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用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可以很好地解释。但是,一个群体的形成必然基于一个共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就是这个群体的价值观。每一个个体价值观中涉及慈善方面的内容集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以慈爱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的集合,这就是慈善工作价值伦理的基本表现。其三,社会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代表着该社会群体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不同的群体在对抗与交流中相互借鉴磨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普遍认同性的社会价值观。如果慈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或专业要发展壮大,那么慈善工作者群体的价值观必须在达成内部群体共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价值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其四,专业的价值观。从事一个专业的群体,必然拥有其群体的价值观,就是这个专业独特的价值观。专业价值观是一个专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专业得以存在的基础。只有通过整合发展慈善工作的专业伦理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慈善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
因此,要合情合理地解决慈善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必须建立一个慈善工作专业的价值伦理体系。当个人、群体、社会价值观之间可能产生价值冲突的时候,慈善从业者基于慈善工作价值伦理体系而厘清三者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才是探讨慈善伦理的意义之所在。
三、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政治基础
从国家层面的制度伦理透视慈善工作伦理体系,在我国就是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因此,在中国,慈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慈善工作的伦理价值与国家制度的伦理价值出现了冲突,那么慈善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慈善工作要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提供服务的基本目标,这一点是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主干,只有清晰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慈善工作的开展。慈善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建立慈善工作伦理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推动慈善工作的发展,因为慈善工作是一门实务性的、助人性的职业,所以慈善伦理价值体系最终的落脚点应该落在推动慈善工作实务的发展,为解决慈善工作实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指导。
慈善工作伦理价值不能不涉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关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更加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慈善工作的重心可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是以大范围覆盖性的慈善救助工作为主,把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文明和谐”就直接成为国家层面制度伦理选择的基本价值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分地强调集体的发展而忽视了个体的救助,辩证法的思维中强调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我们要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到次要矛盾,做好统筹兼顾。因此,在把大范围的覆盖性、广泛性的慈善救助服务作为慈善工作的工作重心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以每一个个体为本,努力提供特别化、针对性的救助服务。
“以人为本”包含个体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普遍性要求,即每一个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帮贫助困,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时候才能进一步谈发展性的助人工作。因此,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结合,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公平正义”要求社会福利保障要向有需要的弱势群体进行制度性的倾斜,这也是慈善工作得以推进的制度性保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把握好公平正义这一原则,让最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杜绝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个别“开宝马领低保”等不公平现象,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美国学者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正义的若干原则中提到应该通过制度的规定,确保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使失去较多而得到较少利益的人能够实现其当前利益的最大化。只有通过制度化的措施,才能让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应该作为慈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慈善工作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
“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国家社会发展与治理的目标直接决定了慈善工作的价值取向,建设慈善工作的伦理体系,必须考虑到国家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制定实施的社会价值基础。把慈善工作的工作中心与政府政策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顺势而为,实现慈善事业发展的愿望,达成慈善工作开展的目标。所以,立足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背景,建构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确定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是确立慈善工作的基本伦理原则,是慈善工作的专业视角和专业理念的体现。同时要结合慈善工作实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伦理守则或规则制度。
四、建立慈善工作价值伦理体系
慈善工作的专业核心价值观与基本职业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的本质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工作者的道德规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这是客观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在具体的慈善实务工作中有可能遇到工作困难与伦理困境,需要在微观的层面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经验。参考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建立我国慈善工作的伦理体系,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我国当代慈善工作应当重视助人服务的持续性与发展性,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维护个人尊严与价值为出发点,协调人际关系,保持社会成员正直真诚,发展个体潜在的能力。通过这几个层面的要求,实现从专业服务到社会发展,从支持网络的建立到服务对象个人的成长。只有以慈善工作开展的服务对象为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明确了慈善工作的核心价值,慈善工作才拥有了灵魂,具备了基本的人文情怀,慈善工作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第二,确定慈善工作的基本价值目标。慈善工作的基本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理解。从微观层面出发,慈善工作的价值目标应该是:慈善工作应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处于弱势者提供支持与服务,并强调通过增强服务对象的力量去面对困境,解决困难,通过个人能力的建设,帮助服务对象取得更好的发展。从中观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层面出发,慈善工作应该关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发展,研究个人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因为助人活动是个人与其所处的人类环境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因此在这一点上应该做到:尊重文化、族群的多样性,坚持优势视角,接纳和包容,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宏观层面来说,慈善工作的发展应该致力于促进全体人类福祉的提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确立慈善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伦理价值操守。慈善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与伦理价值操守,是慈善工作从业人员开展实务工作的工作指南,既涵盖了精神层面的专业价值理念,也包括了实务工作中的专业技巧。制定慈善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与伦理价值守则,不仅可以坚定慈善从业者的职业信念,坚定慈善工作者的价值认同,还能为处理具体的伦理困境时提供参考与指导。[4]在此基础上,慈善工作是一门崇高的职业,事关天下苍生的福祉与利益,从事慈善工作是一项光荣而高尚的工作,因此明确慈善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与伦理价值守则还有利于慈善工作者个人美德和修养的养成,有助于慈善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通过内在的精神坚守与外在的规范约束,才能使慈善工作者更好地实现职业追求与人生价值。
中国慈善工作伦理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慈善价值的确定、慈善文化的宣传、慈善物资的募集,都与慈善工作伦理价值的建设密切相关。慈善事业想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使慈善文化成为大众社会的主流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慈善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慈善工作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但是,慈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工作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特殊性,才能准确地把握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一般规律,吸收借鉴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在伦理体系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方面的探索经验,才能推动中国慈善工作伦理建构的进展。通过建设慈善工作职业道德规范,让慈善工作更好地发挥助人济困的社会效益;通过建立慈善事业基本伦理体系与框架,推动慈善公益社会氛围的发展,让慈爱与友善成为大众的主流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价值观认同[D].郑州:郑州大学2007:46.
[2] 何历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工作伦理之构建[J].浙江学刊,2012(4):119.
[3] 崔勤勤.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J].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6.
[4] 罗肖泉.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9(2):36.
[责任编辑:焦玉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2-0042-03
收稿日期:2015-10-26
作者简介:郑伟(1990-),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