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

2016-03-21 13:28梁习琴
重庆行政 2016年1期
关键词:功能文化

梁习琴

档案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不仅是串联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要纽带,也是人类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载体。如果没有档案,历史将成为争论不休的传说,人们很难建立起基本的共识,社会可能陷入分裂之中。档案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客观记录,是反映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窗口。没有档案的社会,将成为没有历史记忆、没有文化的社会。档案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其文化功能也不断凸显,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科学研究、了解历史以及增长知识等方面有文化熏陶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没有文化(如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就不可能产生档案,而没有档案,人类的文化也会无法实现代际传递,人类文明陷入断裂的绝境。档案作为一种人类文化记录,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透过文化的视角来认识档案、剖析档案的文化属性、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并探索提升档案文化功能的路径不仅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文化繁荣。

一、档案文化功能的内涵

档案的文化功能是指其对社会文化的存贮、传承、发展与创新等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借助档案的文化存贮、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档案中记录的文化知识才能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得以传承,人们才能站在历史档案的“肩膀上”创造新的文化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档案的文化存贮功能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积累为基础,而档案正是这些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成果的贮藏器,人们将无数重要的智慧成果积淀在档案之中使后人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而且保证了文化的连续发展。档案记载着国家兴衰的历史记忆,能为民族学、史学等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为各种志书的编著、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重要的文化知识基础。人类的社会文化通过档案这一载体得以不断累积,档案客观地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通过对这些文化知识的缓慢积累,人类才从野蛮社会走向今天的文明社会。也正是因为档案的存在才使得后人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加速度”的发展。

(二)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系列精神产品,是经过世世代代不断传承和创造的产物,如果没有对前人所创造的文化的传承,人类不可能有今日的文化成就。档案中凝聚了前人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掌握的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档案汲取前人创造的文化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使原先的文化成果增加新的价值。档案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文化成果,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文化的传承除了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特定的物质载体。口口相传的方式虽然具有直接性,但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人脑存贮的信息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信息失真。相反,档案记录的文化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某一时间点事物发展的客观记录,通过档案记录的文化信息的保存不仅可以远远超出个体生命的界限(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几千年前的档案了解当时的文化),而且大大拓宽了地理空间的范围(比如我们身在中国却可以阅读国外的档案了解他们的文化)。通过档案,我们既能够探索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在现有档案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向前发展。

(三)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档案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的客观历史记录,作为第一手原始材料,真实全面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进程,档案具有的原始记录性、客观真实性和直观性等特点,使其具有超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成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档案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技能和生产经验,人们通过档案能够直接学习前人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借此来开展业务知识技能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档案的文化教育作用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档案展览、制作专题档案记录片等的方式发挥出来,这些方式的受众面更广,能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历史真相。可以通过档案进行国民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将反映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国家建设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档案挖掘整理出来,使档案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档案凭借在文化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其触角以多种形式伸向了教育机构,档案的文化教育价值得到最为直接的体现。

(四)档案的文化交流功能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等具有差异性,而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决定了人们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在不同地域“互通有无”。许多少数民族通过建立民族博物馆,将本民族的诸多历史档案展现在世人眼前,使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该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和侗族民众在历史上创造的《清水江文书》记录了山林经营和木材贸易方面的契约和交易记录,对于其他民族处理类似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际文化交流层面,档案中蕴含着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各国通过档案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交流。近些年来,我国许多档案组织多次参加各种国际档案学术研究会,积极宣传国家优秀传文化,并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双边或多边的档案文化合作项目,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了国际间文化的交流。

二、新媒体为实现档案文化功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新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产生于电视、杂志、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媒体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以及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手持设备、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如“润物细无声”般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紧密地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新媒体也无可避免地渗透到档案事业中,尤其是对档案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广泛利用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堡垒,使档案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都能及时便捷地获取档案文化信息和使用档案。运用新媒体可以实现档案文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远距离检索与利用档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档案文化的社会效果。档案获取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获取的成本也不断下降,这为构建共享型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新媒体打破了大众与档案管理者单向度的信息沟通模式,而走向双向甚至多向度的信息交流模式,促进档案管理者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对话,增强档案部门的回应性。新媒体对档案文化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重新配置和重新整合,能让珍贵的档案资源在同一时间点的不同地理空间得以被多人同时使用。

新媒体改变了民众对档案文化的认知与需求,为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档案文化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获取档案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快餐式的生活成为常态,如何用最小的时间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成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其次是档案需求面的横向扩展。档案利用由以往的法律需要、政治需要等扩展到文学创作、电影制作、学术研究,甚至休闲娱乐等领域;最后是对档案的系统性要求提高。人们要求档案管理者能提供系统地围绕某一专题的专项档案。基于此,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公众的需要,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焕发生机。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档案部门针对档案文化建设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定期举办档案展览、做好档案宣传等,有利于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提升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档案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显现,其蕴含的文化属性得到一定的彰显,文化价值有所展现,进而初步实现了档案的文化功能。然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民众的档案需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的档案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档案的文化功能仍未能得到充分实现,档案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养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档案管理部门长期游离于社会文化体系之外,部分管理者未能从文化的高度看待档案,往往认识不到档案的文化功能,既不注重对档案文化的宣传,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档案需求,徘徊于社会文化的边缘,文化功能自然难以充分实现。

我们在看到新媒体为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冷静地审视其带来的挑战。档案最为本质的特性是原始记录性,正是因为这一特性的存在才使得档案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利用新媒体把档案的电子文档传播出去确实有利于档案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实现,然而,电子文档容易被篡改等缺点使其原始记录性遭到威胁,如何重新认识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以及如何提高档案数字化产品的安全性便成为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为了使档案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发展和繁荣,真正充分实现档案的文化功能还需要不断与外界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然而,受历史原因和保密性等的影响,档案文化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缺乏与其他文化的交往,阻碍了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尽管近些年来,民众对档案文化的需求增长较快,但档案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互动中时常陷入被动之中,调适能力明显不足,很难在文化共生的大环境中得以立足。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档案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多样性、交互性,将新媒体广泛应用于档案文化领域,提升档案文化的功能,这对档案文化传播者的素质和传播内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利用新媒体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路径

(一)推进档案文化开发,提高档案文化含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文化功能实现的第一步在于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丰富档案的文化含量。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并不能随意为之,而应以公众的需要为终极目标,以满足民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差异性更为明显。档案文化产品或许不是大众化文化需求的一般性读物,但却能利用其独特的优势满足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因而应该向公众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档案文化产品。尤其是那些专门性的档案馆,可根据一定的主题开发具有独特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产品。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将档案需求信息推送出去,收集最能反映社会文化的珍贵档案,因为一些珍贵档案是私人所有,档案管理者可利用新媒体提供档案共享的平台,使民众能够通过网络分享相关档案。利用档案资料撰写文化方面的著作或者制作相应的电视节目等,如北京卫视以大量文献档案为基础制作的《档案》吸引了无数观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适应新媒体,转变档案文化传播的观念和策略

新媒体出现以后,许多档案部门也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增强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利用好新媒体全面实现档案文化的功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仅仅简单开设档案网站、官方博客、微信公众号、APP之类的举措就可以实现的,而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档案传播理念和策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有效率地为档案文化传播服务。转变原先为小范围特殊群体服务的观念,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多途径地促进档案文化资源的多向流动与广泛传播,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档案电子版阅览服务和形象生动的档案展览视频,开设档案官方微信公众号和APP发布档案信息、传播档案文化和解读精品档案,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延伸档案的文化功能。与此同时,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需求,档案管理者应以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开展新媒体的利用工作,与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成熟的新媒体合作。使民众既可以通过新媒体查看档案,还可以发表评论甚至在线交流,增强档案管理过程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多层次将档案文化传递给民众。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媒体不仅形式单一,内容相对简单,而且成本较高,缺乏互动,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求相对较低。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文化传播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要求更高,互动性更强,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必然有较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者是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决定性因素,是档案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档案工作者需要系统地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尽管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量接触过一些新媒体,如QQ、电子期刊、博客、社交网站、微信、微博等,但仅是作为被动接受信息的用户,对新媒体的传播理念、价值定位、核心技术、传播原理、受众人群、传播内容等理解不够深入,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通过新媒体向社会传播档案文化。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驾驭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相应的新媒体,如根据人们的喜好开辟档案类节目专区,吸引观众并与他们开展互动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完善节目和一些细节问题,满足民众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工档案信息,及时发现并矫正档案文化传播中的存在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四)通过新媒体加强档案文化交流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资源共享的媒介。加强国内和国际间档案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可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开放化。信息时代,我们要打破档案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档案管理单位的协调作战,开展地区之间档案的交流与合作。比如联合举办大型档案展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对散落在各地的珍贵档案进行抢救与修复以及对重要档案进行复制备份等,通过互联网共享档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整合档案文化资源,形成“1+1>2”的整体优势。档案部门还可以与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合作,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横向拓展,为电视节目拍摄、公益广告、史书撰写和文艺创作等提供档案资料。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与国外档案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全球化时代,各国的文化交流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间交流与融合的脚步逐渐加快。借助国外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如雅虎旗下的Flickr,加强国际间档案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我们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档案文化成果,同时共享各自的珍贵档案资料,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共识,减少隔阂和对抗,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探索》杂志社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功能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